台灣海洋大學周二(23日)表示,海洋生物研究所助理教授何攖寧研究團隊近期發現能分解塑膠及去除柴油的新細菌,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至國際期刊《Antonie van Leeuwenhoek》。

海洋大學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全球每年有高達800萬噸~1,200萬噸的塑膠垃圾流入海洋,嚴重影響環境生態,且在經過海浪拍打後會釋出許多塑膠微粒,不僅會進入生物食物鏈,也讓海水吸附更多的有機污染物形成「海洋塑膠生物圈」,養出增加疾病傳播風險的微生物。

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助理教授何攖寧除了開發海廢生物圈監測系統,還觀測黑潮海域的塑膠生物圈生態情形,並使用第三代高通量定序及化學代謝體等技術鑑定海洋微生物,近期更是帶領海洋細菌基因體與環境生物科技研究團隊發現了具有分解塑膠及去除柴油能力的新細菌株Oceanimonas pelagia NTOU-MSR1。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至國際期刊《Antonie van Leeuwenhoek》,將再進一步探討具體的分解機制與分解效率。何攖寧表示,未來將全面性地研究NTOU-MSR1的環境修復與商業潛力,期望充份利用其獨特的生物化學能力,開發對環境保護和資源再利用的實際應用方式。

這株能夠分解塑膠及去除柴油的大洋單胞菌屬(Oceanimonas)新菌株是從台灣北部海岸的海洋沉積物中分離出的,為一種革蘭氏陰性、需要氧氣且具有運動能力的細菌,並展現出高度的環境適應能力,能夠耐受高鹽度,在廣泛的溫度和pH條件下也具有良好的生長能力。

如同大洋單胞菌屬的大多數物種都具有分解芳香族化合物能力,Oceanimonas pelagia能在120天內分解10%~15%的聚乙烯(PE),且NTOU-MSR1及其同屬菌株分泌的新型生物界面活性劑能夠在兩周內去除高達40%的柴油。此外,從基因體資料中還發現了可以生產聚羥基丁酸酯(PHB)的生合成基因組,這意味著NTOU-MSR1除了能分解塑膠,還可能生產傳統石油塑膠的環保替代品(生物可降解塑膠),十分具有潛力。

何攖寧與其團隊在這項研究中運用的第三代高通量定序技術,能夠加速新微生物種的發現和研究。通過長片段序列的讀取,該技術提供了一個更快速和精確的方法來分析微生物樣本的基因組,這種先進的定序技術不僅使研究團隊快速識別和鑑定新的海洋微生物種類,還可以在這項研究中深入了解Oceanimonas pelagia NTOU-MSR1的基因組結構和功能,加速對這株新菌種獨特代謝能力的研究,對開發新的生物環境修復策略和生物產品具有重要意義。#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