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看起來像微型城堡,聳立在奔騰寬闊的河流中央。

建築師們意欲為何?

在聖路易斯270號州際公路上的新岩石鏈大橋(the New Chain of Rocks Bridg)上向南眺望密西西比河時,很多人可能會問這個問題。這些城堡絕非偶然。

就像兩首對19世紀城市規劃的頌歌一樣,城堡今天仍然屹立在河中。顯然,設計它們的建築師也在一條河流之中,一條無言的河流,河的一岸是對形式、材料和結構的經典理解,而對岸是可疑和不確定的現代工業革命後範式。

「我們應該建立甚麼樣的風格?」這是當時的建築師提出的一個重大問題。與過去不同的是,城市規劃不再遵從經典的黃金比例。對一些人來說,埃菲爾鐵塔和水晶宮(Crystal Palac)是現代性的大膽縮影,而其他人則不那麼大膽,他們退回到值得信賴的新文藝復興時期和哥德式風格。

今天在聖路易,密西西比河上並排矗立的兩座城堡塔樓,實際上是從後者的陣營中產生的。在西南方向,兩座塔樓中較小的一座是建於1894年的舊圓柱形建築。它以粗糙的石灰石、拱形窗戶、環繞的陽台和圓錐形銅屋頂為特色,歲月侵蝕為它染上了銅綠。在兩座塔樓中,它像一座中世紀的城堡。

位於聖路易斯的舊岩鏈橋旁邊的2號塔。(Shutterstock)
位於聖路易斯的舊岩鏈橋旁邊的2號塔。(Shutterstock)

在密西西比河上的1號塔。(Shutterstock)
在密西西比河上的1號塔。(Shutterstock)

向南俯瞰密西西比河的景色,左邊是2號塔,右邊是1號塔。(Shutterstock)
向南俯瞰密西西比河的景色,左邊是2號塔,右邊是1號塔。(Shutterstock)

在更東北方向,更靠近州際公路,第二座塔樓的高度大致相同,但體積大約是其兩倍。1915年建成的二號塔樓在有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別墅的羅馬設計。它的特點是厚厚的裝飾性石殼、拱形門和入口兩側的一對柱子。兩個立面是彼此的鏡像。白色的地鐵瓷磚覆蓋了內部。如果這是一座真正的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裏面會有一個高聳的大廳。

令人驚訝的是,從來沒有人想過要給這兩座塔命名。人們曾給出各種各樣的名稱,然而,出於效益主義的目的,較舊的一個被簡單地稱為「1號塔」「小塔」或「老塔」,而較新的塔樓被稱為「2號塔樓」「大塔樓」或「新塔樓」。

1號塔樓的設計師是著名的聖路易斯建築師威廉‧伊姆斯(William Eames),他曾為1904年世界博覽會設計教育宮和聖路易斯自己的Cupples倉庫綜合體,並因此而聞名。該市沒有為第二座塔樓廣泛徵集想法,而是直接聘請了建築公司Roth and Study來建設該項目。

向西望向聖路易斯市的1號和2號塔樓的景色。(Shutterstock)
向西望向聖路易斯市的1號和2號塔樓的景色。(Shutterstock)

(左)2號塔;(右)1號塔。(Shutterstock)
(左)2號塔;(右)1號塔。(Shutterstock)

它們是做甚麼用的呢?答案很簡單:這是建築師在世紀之交,為了美化水處理設施的進水口而提出解決方案。早在前幾年,聖路易斯的居民不得不在咖啡色的水中飲用和沐浴。人們設計了一種處理水的衛生解決方案,而在「形式服從功能」思想的鼎盛時期之前,任何有名望的建築師都希望加上一點裝飾。

所以,這兩座塔樓只是水處理廠。

這聽起來可能很平凡、單調,甚至無聊。但很難否認它們很漂亮。

「水處理廠很有可能會被簡簡單單地設計成河中的『洞』,而不是小城堡。」聖路易斯地標協會執行董事安德魯‧威爾(Andrew Weil)告訴《聖路易斯郵報》(the St. Louis Post-Dispatch),「這些塔樓是在人們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來裝飾我們的社區建築時建造的。」

在20世紀之初,聖路易斯成為一座重要的城市。對於建築師來說,通過土木工程(功能性或其它方面)展示其活力和繁榮,這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從本質上講,這兩座「城堡」由華麗的取水結構組成,每個取水口的側面都建有幾層端口,用以處理一年中不斷變化的水位。每個端口都設計了閘門,打開閘門後,水可以通過重力以對角線的方式進入隧道,然後流入處理設施。

聖路易斯密西西比河上2號塔的兩種不同景觀。(Shutterstock)
聖路易斯密西西比河上2號塔的兩種不同景觀。(Shutterstock)

毗鄰舊岩鏈橋的2號塔樓。(Shutterstock)
毗鄰舊岩鏈橋的2號塔樓。(Shutterstock)

(左圖)1號塔樓的朝南視圖(Shutterstock);(右圖)1號塔(左)和2號塔(右)(Shutterstock)
(左圖)1號塔樓的朝南視圖(Shutterstock);(右圖)1號塔(左)和2號塔(右)(Shutterstock)

令人驚訝的是,兩座塔樓已經運行了很長時間。直到1993年,仍在使用,直到高水位最終令碎片和泥漿填滿了進水口。這些結構本身都配備了突出的前端,這可能解釋了為甚麼它們如此堅固。儘管聖路易斯市沒有足夠的預算修復塔樓,但市政府員工每年都會對塔樓進行一兩次檢查。這些塔樓於1971年被該市授予地標地位。

攀登塔樓則充滿了危險。到處都是急流和岩石,在洶湧的水流中登上梯子是極為困難的。雖然這兩座塔都沒有電或管道,但它們包括帶有煤爐取暖的生活區,因為它們曾經由處理城市清潔水供應的工作人員看管。自從關閉以來,很多闖入者進入過塔樓,但是在2010年政府安裝了鋼門,從那以後就再沒有人能隨意闖入了。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附近還有更多的塔。

實際上,另外三個陸上塔樓與1號塔樓和2號塔樓組成了一個系統,接地的三座塔樓用作壓力閥,以保持整個城市的水壓相等。「它們原本可以被建造成平淡無奇的大型管道。」威爾說,他談到了一百多年前聖路易斯市的「形式服從功能」的概念。

(左)比塞爾角塔(Onegentlemanofverona/CC BY 3.0);(中心)東大塔(Onegentlemanofverona/CC BY 3.0);(右)康普頓山塔。(Millbrooky/CC BY 3.0)
(左)比塞爾角塔(Onegentlemanofverona/CC BY 3.0);(中心)東大塔(Onegentlemanofverona/CC BY 3.0);(右)康普頓山塔。(Millbrooky/CC BY 3.0)

今天,這三座塔樓仍然聳立著。它們有真實的名字:比塞爾角塔(Bissell Point Tower,由Eames先生設計),東大塔(the East Grand Tower,世界上最大的獨立式科林斯柱)和康普頓山塔(the Compton Hill Tower,法國羅馬式風格的奇妙展示)。比塞爾角塔高達195呎,而另外兩座高154呎。所有這些都是城市自豪的象徵。所有這些塔樓都裝飾得非常漂亮。

「這五座塔樓都是人們重視美麗的建築,而不是功利主義建築的時候建造的。」威爾說,「每一個都是我們城市歷史上非常重要的地標。」

原文:「These 『Castles』 Were Built in the Middle of the Mississippi Over 100 Years Ago—But What Are They?」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網站。#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