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英國已一年多,依然看不過眼這裏民眾的自私行為。英國除了本地白人外,同時充滿不同種族的人;例如印度、巴基斯坦、南美、非洲、東歐及中國,是各種人格大雜燴。清晨的街上,即使只有二人對話,站在馬路另一邊的我,依然聽到他們的噪音。只有二人談話,何需這麼大聲?在公共汽車內,幾位青年人不停大聲講話,旁若無人。有些則大聲地講電話;或是利用手機公開地播放影片或音樂。心想:「你喜歡聽歌,人家不想聽。戴上耳機真的很難嗎?」由於影片音響、歌曲及說話聲交雜起來,車廂頓時變成吵鬧的街市,我的心情也煩躁起來。明白街外人是龍蛇混雜,而且多是勞動階層,沒多教養,我只好默默做一個觀察者。

學校教職員的操行是否好一點?始終他們平均的學歷比街外的人高,而且又是經過甄選過程而獲聘,理應為他人著想一些吧。事實卻是令我大跌眼鏡。

在辦公室,我偶爾看見同事站立時,把其中一隻穿了鞋的腳放在椅子上,若下一位坐上……這麼顯淺的道理,他們怎麼不懂?一位女同事,任職學生情緒支援,外表斯文,平時鮮主動打招呼。她與另一同事談話時,竟然蹲在椅子上,而不是坐下!那椅子被弄污,事後她當然不會清潔椅子。椅子是塑膠造成,真希望它即時破損,使她尷尬一番。又曾看見一位同事把暖水袋內已待涼的水倒入電熱煲加熱。然後把熱水放回暖水袋中,電熱煲內仍剩下熱水,她竟不顧而去。下一位同事不知那些熱水來自熱水袋,便把它喝下。我主動跟她說熱水袋內的水不宜飲用﹝含有來自塑膠的化學物﹞,她竟說沒問題。她沒有化學常識,我只好每次自行倒水及注滿新鮮的自來水。

最精彩莫過於學生做實驗。老師多計劃不周,不會對實驗程序有充足準備。有次,測試四種不同金屬在氫氯酸的反應。老師只讓每組學生取一支試管﹝而不是四支﹞,而裝有氫氯酸的瓶子全班只三瓶。結果學生不停走來走去,有些把氫氯酸倒在桌上,但實驗室沒有提供毛巾或紙巾,學生只好以外套抹掉它。

稀酸是刺激性溶液,學生不能從中學習謹慎地處理化學品。老師缺乏易地而處,對學生教育沒有進一步思考。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失去建立有組織、有系統做事態度的機會。@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