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生兒育女後往往因照顧孩子,分身不暇。有機構調查顯示有受訪者反映,由於要兼顧工作及照顧孩子,不敢有個人時間(「Me Time」),更有逾四分一受訪者對擁有「Me Time」感到內疚。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服務處)推出為期一年的「照顧媽me」行動,鼓勵婦女預留個人時間。

服務處轄下兒童及家庭服務組於9月至10月間,以實體及網上問卷形式,向育有0至12歲孩子的婦女進行問卷調查,共收回905份有效問卷。調查發現,61%受訪者表示沒有足夠「Me Time」,26%受訪者更對擁有「Me Time」感內疚,當中有近半(48%)感高度內疚。

在感內疚的受訪者中,75%表示因擔心有「Me Time」而導致沒足夠親子時間,擔心孩子成長發展;亦有64%受訪者認同,有孩子後再兼顧其他角色感到困難。

不過受訪者亦表示,若能獲支援,希望透過工作機會(48%)、持續進修(47%)和參與興趣班(46%)來幫助她們有效建立照顧家庭以外的角色。

媽媽Mina育有一名就讀K2的兒子樂樂。在樂樂出生半年後,由全職工作轉為全職媽媽。她參與服務處的活動後,意識到「Me Time」重要性,常提醒自己有些事情可以交給別人幫忙,擁有「Me Time」後,她感到情緒比以前平穩,更與老公重拾拍拖時間,促進夫妻關係及家庭和諧。

另一育有兩名年幼子女的媽媽Crystal,為照顧孩子亦成為一名全職媽媽。她形容自己當時全無自信,隨後她參加服務處的面部彩繪活動,發現自己對活動深感興趣,遂參加義工,慢慢建立自信和人際網絡,在精神健康及親子關係上有正面影響。

婦女未能有效發展自我 推活動助放鬆及自我增值

服務處助理服務總監尹斯雅表示,婦女往往被定型為擔當家庭照顧者角色。她們在忙碌及繁瑣的家務下缺乏社交,亦未能有效發展自我,甚至面對沉重照顧壓力。她認為,媽媽對擁有「Me Time」會感內疚,除擔心家人會責怪自己,和擔憂孩子以為媽媽不理他外,亦會令人有獨自享樂的負面印象,及需要麻煩別人幫忙照顧孩子。

她建議去除角色定型枷鎖及多欣賞婦女照顧者付出,例如一個擁抱及一句簡單讚美說話已能肯定對方付出,若照顧者能擁有「Me Time」,例如與朋友相聚或參加興趣班,除能放鬆心情,亦能擴闊社交及自我增值。

服務處本月起開展為期一年的「照顧媽me」行動,包括舉辦技能培訓課程,涵蓋美甲、面部彩繪、車縫技巧、鉤針編織及天然護膚品製作等,亦舉辦探訪活動,鼓勵婦女預留個人時間,發掘自己的潛能和所長。@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