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周五(10月13日)表示,30多年來,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造成3.8萬億元的農作物和牲畜損失。

糧農組織在一份報告中說,從1991年到2021年,洪水、乾旱、蟲災、風暴、疾病和戰爭每年造成的糧食產量損失約為1,230億元,相當於總產量的5%,或每年足以養活多達5億人口。

據澳洲新聞有限公司網站報道,這是該機構首次嘗試編纂這樣一份估算報告,旨在說明災害給全球和個人造成損失的規模。

糧農組織統計部副部長Piero Conforti告訴法新社(AFP),「國際社會正在評估災害正在……大幅增加的事實……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翻了兩番,並對糧食生產造成越來越大的影響。」

糧農組織在題為 「災害對農業和糧食安全的影響 」的報告發現,災害的嚴重程度和頻率都在增加,災害從上世紀70年代的每年100宗增加到過去20年的每年400宗左右。

糧農組織表示:「由於洪水、缺水、乾旱、農業產量和漁業資源下降、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環境退化等多重危害和威脅,世界各地的農業正日益面臨中斷的風險。」

糧農組織指出,「災害風險的系統性驅動因素 」包括氣候變化、大流行病、流行病和武裝衝突。

年均穀物損失達6,900萬噸,相當於法國的年產量。水果和蔬菜產量損失約4,000萬噸,肉類、奶製品和蛋類損失1,600萬噸。

大約23%的災害損失發生在農業領域。

糧農組織還發現,就農業產量所佔百分比而言,較貧窮國家因極端事件遭受的損失最高,達10%。

亞洲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因災害造成的損失佔農業總損失的45%,相當於其農業產出的4%。

經常遭受乾旱影響的非洲之角國家平均損失15%的農作物產量。

島嶼發展中國家遭受的打擊也尤為嚴重,農業產量損失達7%。

儘管災害的頻率和強度不斷增加,但降低農業風險是可能的。

糧農組織統計部副部長Conforti表示,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解決辦法,但「有一系列做法可以提高農業系統的抗災能力。」

這包括農藝技術,如使用不同的植物品種和不同的方法來準備耕種,以及建立和改進預警系統。

2020年和2021年,當蝗蟲入侵非洲之角地區時,早期預警為處理該地區和附近國家也門的230萬公頃土地提供了必要的時間。

據糧農組織估計,這為穀物和奶製品生產挽回了約17.7億元的損失。

此外,這項措施還極具成本效益,每投入1元用於預防措施,就能避免15元的農作物損失。#

了解更多澳洲即時要聞及生活資訊,請點擊 dajiyuan.com.au
(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網站)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