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華渾似十分圓,玉露金風處暑天」(宋‧廖剛),詩句綻現玉露金風(秋風)的處暑氣象。「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了,時序已經在初秋,那這節氣為何稱「處暑」?

「處暑」是表示氣溫變化的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古時是以華北地區為準)。處暑到,夏天的暑氣將要止息,天氣漸轉涼爽,這就是初秋的節氣為何稱「處暑」的意含。

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是立秋,雖然入了秋,天氣還在慢慢演變,炎熱暑氣未消。到了第二個節氣處暑,天氣出現俗語說的「爭秋奪暑」現象,殘餘的暑氣呈現「停止」狀態,漸漸潛伏起來,秋氣慢慢展現。它是慢慢演變的,不是截然的改變。

出伏迎處暑

一般處暑節氣都是落在一年最熱時期「三伏天」之後,所以民間有「出伏迎處暑」的俗諺。2023年三伏天止於8月19日,處暑是8月23日,的確應合民間俗諺「出伏迎處暑」的說法。

不過,在南北地理位置上的溫差很大,處暑節氣期間的差異尤其明顯。處暑節氣的半個月間,中國大陸長江以北地區已是秋高氣爽,而在江南,「處暑猶然似當夏」,「處暑天還暑,好似秋老虎」,暑氣餘威甚至不亞於夏日。

例如宋代人呂本中的詩《處暑》正好表現了這種南北地處暑的差異:「平時遇處暑,庭戶有餘涼。乙紀走南國,炎天非故鄉。寥寥秋尚遠,杳杳夜光長。尚可留連否,年豐秔稻香。」

處暑的物候

中國古代觀察處暑主要的三個節氣現象,每五日一候,依序有三候:

一、「一候鷹乃祭鳥」:老鷹開始捕獵,捕獲鳥兒先祭再食。

元代人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鷹,義禽也。秋令屬金,五行為義,金氣肅殺,鷹感其氣始捕擊諸鳥,然必先祭之,猶人飲食祭先代為之者也。不擊有胎之禽,故謂之義。」意思說:鷹是一種高貴的鳥,被視為「義鳥」。鷹不會攻擊有胎的母鳥,所以稱為義鳥。秋天五行屬金、五行為義,鷹感受到這種能量,開始捕食其它的鳥類。然而,鷹捕食前會祭鳥,就像人們在冬至、新年等重大節日告祖、祭祖一樣。

處暑第一候:鷹祭鳥。(Pixabay)
處暑第一候:鷹祭鳥。(Pixabay)

二、「二候天地始肅」:處暑節氣的第二候是天地現肅殺之氣,萬物開始凋零。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這也是提醒人們要注意養陰保健的時節了。

三、「三候禾乃登」:處暑時穀物黃熟,這時不耽誤秋收的時機,穀物豐收,民生不用愁。平常年裏處暑一到,大江南北穀物熟,家家戶戶一片秋收忙的景象。然而這幾年,天氣異常,天災人禍頻起,收成與否,可能就要看人心看天意了。

從歷史中我們可以發現,人心善、道德水準高的時代,自然伴隨著國泰民安,人民能安享富裕生活;反之,亂世中異常天氣、異象就多。災禍雖然是一時偶發,但卻不是一時的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願,人心醒覺,及時歸正、歸善,才能解除災禍的根源,得到上天的寬憫。尤其秋(金)氣肅殺,五行為義,處亂世中,逢處暑爭秋奪暑的時節,不也給我們正本清源、歸正人心的提醒?!#

─點閱【中華文化300問】系列─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