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過往有「不夜天」美譽,惟三年疫情打亂本港經濟,縱使各行各業已漸漸步入疫後復常階段,但本港「夜經濟」卻遲遲未有回復。酒吧業界更透露,生意比疫情期間更挫兩成,跑輸其他食肆。再加上,大陸旅客來港消費模式有變,過夜客比以往少,鄰近地區亦加入競爭「搶旅客」之列,相較之下本港「夜經濟」可謂相當遜色。

所謂「夜經濟」指的是以本地居民及旅客為消費主體,一般定義為發生於下午6點後至次日早上6點的12個小時的商務活動,涵蓋範圍非常廣泛,包括餐飲、酒吧消遣、購物、健身、電影、演唱會、各類大小型文娛活動、夜市攤販、街頭表演等的經濟模式。而這種五光十色的夜生活,又稱為「燈光經濟」,這除了會被視為大都市有活力及時尚的象徵,也是吸引旅客的一大亮點。事實上,不少大城市的消費,已近半發生在夜間,相信澳門的比率更高。

難再競爭此消彼長

亞洲不少城市,都有發展「夜經濟」,而不少地區更為疫後重新吸引旅客到訪,而費盡心思。以台北為例,其夜市經濟雖已有多年歷史,惟台北市政府亦希望轉型,將這種傳統吃喝玩樂場所,推動為展現文化、藝術的創新平台。就連大陸城市,為疫後催谷消費,也陸續開放「路邊攤」。當中深圳市自9月起,會以「方便群眾、布局合理、監管有序」的原則,劃定攤檔經營地方,搞活夜市。

面對鄰近地區來勢洶洶的競爭,儘管港府多番強調,私人消費開支和服務貿易是今年下半年增長「兩大火車頭」,但其實私人消費開支,卻由首季增長13%,回落至次季8.5%,反映消費增長動力正在減速。誠然,疫情期間的政策,亦改變了本港市民生活習慣,令其減少晚上外出和消費。而現時正值暑假,不少市民更熱衷境外消費,飛往星馬泰日韓等地外遊,令本港「夜經濟」雪上加霜。

而即使大陸旅客來港,但由於本港夜晚景點欠缺創新,夜間節目始終離不開尖東「幻彩詠香江」、油麻地廟街等老舊景點,故令旅客更傾向即日來回,拒租住酒店過夜。惟當無法吸引旅客過夜,便會直接減少其留港消費機會,變相進一步重挫本港「夜經濟」。

商舖早關人去樓空

另外,曾幾何時蓬勃繁華,如銅鑼灣、旺角一帶遊客區,現時大部份店舖在晚上8時已經關門,食肆晚上9時半便截單,街道晚上10時更水靜河飛,極為趕客。客人減少,店舖東主承受著沉重租金及工資成本,為減開支只能提早關門,早晚兩更員工亦減至只由一更「直踩」,形成惡性循環。

同時,本港現時欠缺大型文娛活動,連樂壇天后Taylor Swift舉行世界巡迴演唱會,亦只選擇日本、新加坡等亞洲地區,反而自稱「盛事之都」的香港,卻被拒之門外,潛在收入損失可以億元計。

雖說坊間有聲音建議,不如重設「大笪地」夜市,以吸引旅客。其實,早於在2002年9月,港府曾試過重開「上環大笪地」,並設有300多個檔位。不過,最終卻因人流欠佳及營運出問題,短短一年間,已大減至只有20多個檔位而失敗收場。當時時任立法會議員李卓人直指,港府振興本土經濟計劃「有頭威,無尾陣」,可見重振發展「夜經濟」不能只一味舊調重彈。

當然,其中一個不利重振「夜經濟」的社會內部因素,是移民潮持續。從2020年至2022年間,本港累計流失人口達18.73萬人,而在近日公布、令市場感到意外的「流動人口」回流顯然沒助提振。於這幾年的人口縮減中,尤以「喜愛夜蒲」的20至24歲的人口跌幅最大。十年前,年齡介乎15至39歲的人口超過250萬,而最新數字(本年6月)已暴跌至不足210萬,足足少了逾40萬。從另一個角度看,隨著本港人口老化,65歲或以上長者估計會由前年145萬,升至2046年274萬,對「夜經濟」發展有一定隱憂。

參考倫敦成功之道

其實,「夜經濟」只要規劃發展得宜,是大有可為。據英國《夜經濟報告2023》(Night Time Ecoonomy Report 2023)資料顯示,在2011年「夜經濟」創造了逾166萬個夜間工作崗位,而到了2019年上升至195萬,於疫情期間曾一度收縮8%,但至今差不多已完全收復失地。

即使於疫爆嚴峻的2021年,英國「夜經濟」整體規模仍達937億英鎊(折合約9,370億港元),佔該國GDP約4.1%(2019年時佔比為5.1%),而據安永的研究報告,單計金融中心倫敦一個城市,就已佔去全英近四成的「夜經濟」收入。

2017年,倫敦市的「夜經濟」收入達263億英鎊(折合約2,630億港元)。受寭於接連不斷的大型活動、西區舞台劇演出、體育賽事、社會文化交流氣氛濃厚等,預計到了2030年,營收可衝上300億英鎊(折合約3,000億港元),相當值得本港借鑑。@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