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關於校園欺凌問題的調查顯示,受訪的319名中、小學及特殊學校的校長和教師之中,超過一半表示,未能說明校園欺凌的定義,以及未能掌握正確處理欺凌事件的方法。

調查於今年4月下旬,由啟賢教育協會以問卷形式進行。該協會聯同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及愛比施慈善教育基金等多個組織,合辦「正視欺凌正是愛」活動,關注校園欺凌問題,並於今日(10日)舉行啟動儀式。

多個團體合辦反校園欺凌活動,於今日(5日)舉行啟動儀式(宋碧龍/大紀元)
多個團體合辦反校園欺凌活動,於今日(5日)舉行啟動儀式(宋碧龍/大紀元)

活動邀得兩位嘉賓分享年少時在校園遭受欺凌的遭遇及分享應對心得,他們分別是歌手吳林峰,及觀塘區學校聯會主席黃志強校長。

吳林峰年幼時從中國大陸來港,因廣東話說得不好及文化差異,屢遭同學欺凌。他舉了不少例子,如他讀小學時正播放劇集《尋秦記》由林峯做主角,當時有同學笑他「你以為自己真係林峯?」他說當時很不開心,曾回家與母親吵架,想要改名。

但這個名字亦令他有另一個經歷,吳林峰憶述自己報名參加一個戲劇表演時,就因為這個名字令主辦方記住自己,最終被選中。這件事令他的心態有所改變。

在中學時期,吳林峰說中一曾被高年級的學生在學校小食部前索取20元,他當下的反應是「點解」,其後回應「要問下訓導主任」。他亦因喜歡唱歌表演,被同學揶揄「歌王吳林峰」。吳林峰說他當時在心中鼓舞自己:「好的,那我將來就一定要比林峯更紅。」此時台下一片掌聲,吳林峰說:「心態決定一切問題」。

他說,經常被人嘲笑會令人「收埋自己」,不參加任何課外活動,避免可能被人嘲笑的機會。他認為,遇到欺凌時,要表達出自己「不喜歡」,並說雖然無法改變環境,封住其他人的嘴巴,但心態可以改變自己的想法。

另外,聖言中學校長黃志強憶述,自己小時候身材瘦弱、性格內斂,經常被同學欺凌,因為成績好被同學改花名叫「魚市場」、「博士生」。他說自己是靠著信仰學會寬恕,希望用自身經歷提醒學校及早預防欺凌。

中大社工系副教授陳季康博士出席上述活動時,跟與會的逾百位師生及校長分享有關校欺凌事件的定義、特徵和較有效的應對方法。他指出欺凌行為本身是惡意和重複性的,並有恃強凌弱與以多欺寡的特徵,其後果的嚴重性是當事人在初時不會意識到,例如有研究顯示,一些欺凌致死的個案,起初沒有人會想到會變成誤殺事件,而懲罰不是有效阻止欺凌的方法,受罰者會懷恨在心,可能產生更嚴重的後果,更好的是推動修和關係,引導人際相處之道。

陳季康寄語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在處理欺凌事件時,必須聆聽年青人的心聲,因為不論是欺凌者、旁觀者或受害者,都有他們的特別需要。他亦分享了香港現時的欺凌情況、成因及反欺凌政策措施,以提升教師、社工及家長的有關知識,期能及早發現問題。

大會亦向到場的學校代表派發處理欺凌的「錦囊」,並將會舉辦連串宣揚校園反欺凌活動,鼓勵公眾關心青少年之間的相處問題,宣揚互助共贏訊息。@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