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疫情讓搶藥、囤藥潮再次出現,鎮痛解熱藥、抗生素、呼吸道用藥及退燒止痛藥賣到缺貨,甚至還有患者出現大小便失禁,讓成人紙尿褲也變成搶購物資。加拿大公立學院中醫教授劉新生(Johnnath Liu)指出,有很多替代藥可以協助舒緩病症,並教授用穴位止痛及治療大小便失禁症狀。

哪些藥物對COVID有效?

面對中國賣斷解熱鎮痛藥、抗生素及呼吸道等藥物的情況,劉新生提供下列替代藥供民眾參考,並建議患者慎用藥物及諮詢醫生。

1.解熱鎮痛藥

目前大陸最有名的就是對乙酰氨基酚,替代藥物可以為含阿士匹靈、布洛芬、萘普生、消炎痛等成分的藥物。

2.抗生素

劉新生表示,COVID-19屬於病毒性傳染病,抗生素對病毒沒有任何作用,除非是重病患者或出現併發的細菌感染者需要抗生素,否則輕症患者不需要抗生素。

3.呼吸道藥物

這類藥物以治咳嗽和改善呼吸功能為主,但針對輕症患者,劉新生強調不需要吃止咳化痰藥。他表示,高燒退燒後的咳嗽是保護性反射,把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及病毒殘體咳出體外,這是好現象。除非一周後仍有持續咳嗽症狀,才需要使用少量藥物。

中醫抗疫方法

劉新生建議使用中藥及生活中一些容易取得的食材,既便宜、方便,又能有效緩解症狀。

1.感染初期階段

症狀為發熱、無汗、渾身痛,可以儘快使用「生薑青蔥發汗法」,用生薑7大片、青蔥3根切段煮湯喝,大量飲用直到發汗為止。劉新生表示,如果在出現症狀的第一天採用這個方法發汗,大多可以控制病情。

生薑青蔥發汗法。(健康1+1/大紀元)
生薑青蔥發汗法。(健康1+1/大紀元)

2.發燒階段

當進入發燒、怕冷、肌肉痠疼階段,可以喝葛根湯。因為葛根湯內含有葛根及麻黃,可以有效令人發汗,特別適合全身痠疼、無發汗的患者。選用葛根湯濃縮顆粒,可以一次服用3至4克,一天3至4次。

如果仍未能發汗,可以服用麻黃湯,選用濃縮顆粒的成品藥,成人一次服用2克,一天3次,兒童應再縮減劑量。另外,由於麻黃會升高血壓及加快心律,有高血壓、心臟病的長者不適合吃麻黃,應替換為人參敗毒散。若是重症患者,最好前往醫院就診。

3.重複發燒

可以服用小柴胡湯。

4.肌肉痠痛

發燒時病毒侵入人體,會造成肌肉痠痛症狀。當退燒後,保持營養均衡,適當休息,肌肉痠痛情況也會得到緩解。

5.刀割般的咽喉痛

劉新生表示,在手指上的商陽穴放血3至5滴可緩解喉嚨痛,按摩或針灸合谷穴、大椎穴、阿是穴亦可得到緩解。

他特別推薦長者,尤其是有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可艾灸大椎穴。艾灸是熱療的一種形式,將名為「艾」的干燥植物材料在皮膚表面或非常接近皮膚表面的地方燃燒。

緩解疼痛的穴位。(健康1+1/大紀元)
緩解疼痛的穴位。(健康1+1/大紀元)

 「穴位」是中醫學特有名詞,主要指人體經絡線上特殊的點區部位,多為神經末梢和血管較多的地方。中醫可通過針灸、推拿等刺激相應的「穴位」,加強氣血循環,克服經絡阻塞,使經絡系統恢復正常,病症因此得以治癒。

中醫發現人體中存在「經絡」系統負責輸送全身的「氣」與「血」。它們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基本物質。「氣」與「血」在體內循環,使身體中各個組織與器官保持平衡與穩定。

染疫民眾出現大小便失禁

中國新一波的疫情患者出現大小便失禁情況,讓人擔心原本只侵犯上呼吸道的Omicron,是否發生病毒株變異、侵犯消化道?

劉新生認為,沒有意識障礙的年輕人出現大小便失禁的情況,有可能是合併了消化道其它細菌或病毒的感染。一般在意識清醒時出現大小便失禁,意味著腎臟功能受到影響,或者神經系統受到損傷。

他表示,透過艾灸肚臍附近的關元穴、水道穴、中極穴,後背的腎兪穴及秩邊穴,也可以飲用真武湯(可選用成品顆粒劑),都能補益腎臟,恢復調節大小便的功能。

(健康1+1/大紀元)
(健康1+1/大紀元)

(健康1+1/大紀元)
(健康1+1/大紀元)

劉新生提醒大家,對付COVID-19病毒還是要依靠自己的免疫力,施打疫苗也是在激發人體自身免疫力。保持良好的免疫力,就需要生活有規律、不熬夜、飲食有節制,還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消除負面情緒,關心別人等等,都有助於讓自己更健康。@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