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的爆發暴露出了德國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嚴重依賴的問題,為此德國和歐盟祭出能源轉型政策。但這些綠色技術需要的原材料,例如一些稀有金屬大多數來自中國。專家提醒,德國不要重蹈覆轍,再陷入對另一個極權國家的依賴當中。

危險信號:原材料過於依賴中國

中國不僅擁有很多綠色能源技術所需的稀有礦物,也已發展為全球綠色技術的參與者,對全球市場的影響很大。

根據德國經濟研究所(IW)6月初公布的一份調查,德國經濟對某些中國原料的依賴程度高於平均水平。調查指出,45%的稀土是從中國進口的,而鎂的份額超過50%。中國也是重要的風力渦輪機和光伏系統原材料供應商,份額超過50%。

鎂在飛機、汽車和機械製造方面用途廣泛;而被譽為「21世紀科技金屬」的稀土是航太、電子、核能工業等高科技產品中不可或缺的材料。

更為嚴重的是,除了開發方面,中國在稀有金屬加工方面在世界上也是舉足輕重的。《世界報》在報道中舉例說,中國對鋰和鈷的加工百分比在50%到70%之間。

這些金屬都是歐洲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原料。因為歐盟計劃進一步推動電動車產業,到2030年,鈷的需求將是現在的5倍。電動車的電池需要鋰,到2030年,鋰需求可能會增加18倍。

因此,德國經濟研究所警告說:在擺脫俄羅斯能源,走上獨立的道路上,德國不要再落入依賴中國原料的老路上。

稀土給德國和歐盟帶來「集中風險」

風力渦輪機、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和電腦晶片等都需要工業金屬和稀土,日益數碼化和能源轉型將繼續推動對這些特殊原材料的需求。

中國是稀土的主要生產國,約90%的原料也是在中國加工。數據顯示,歐盟對大多數金屬的依賴度在75%到100%之間。有30種原材料被列為「關鍵」原材料,其中19種主要來自中國。

歐盟的稀土幾乎全部來自中國。數據顯示,歐盟從中國進口的稀土佔98%,達到了壟斷地步,鎂和鉍也高達93%。德國經濟研究所認為,就稀土而言,這給德國和歐洲帶來了「集中風險」。

前幾個月上海由於疫情施行嚴格的封鎖,令德國經濟感到緊張。如今烏俄戰爭令局勢更加嚴峻,歐盟也必須考慮一個安全方案。

實際上,早在2010年,歐盟和德國就已經意識到原材料的安全問題。當年,中方開始緊縮稀土政策,給西方社會敲響警鐘。多年來,歐盟一直努力使原材料進口多樣化,稀土已不再只從中國進口,還從巴西進口。當年德國還成立了原材料局(DERA),監控關鍵原材料及其可用性。

歐盟方面也在著手推廣自己開採礦山,同時在計劃回收利用有限的原材料。但要想在原材料方面大幅減少對中國的依賴,還需要更多以及力度更大的措施。#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