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再破最高紀錄

全球疫情目前仍在繼續升溫,據路透社報導,印度昨日有247,417名新感染者,比一個月前的每日病例數高出超過30倍。專家表示新德里、孟買等印度大城市,病例正在迅速上升,可能在下星期達到疫情高峰。

日本最近疫情亦都快速擴散,TBS電視台統計,昨日全日本新增確診大約1萬8000宗,比前一日的1萬3251宗大增約5000宗。而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東京都昨日新增確診3124宗,大阪府新增2452宗,疫情嚴峻的沖繩縣昨日新增1817宗,再創新高紀錄,駐沖繩美軍新增560宗亦創新高。

另外,廣島縣新增805宗,滋賀縣287宗,新潟縣220宗,愛知縣新增1036宗,神奈川縣842例宗,基本上日本全國各地的確診人數,都不斷突破之前的數字。

歐洲多個國家單日新增確診人數都再破紀錄,法國衛生當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單日新增確診已經超過36萬宗,是疫情以來最高的數字,而過去七天平均每日新增28萬宗。

法國衛生部長韋蘭(OlivierVéran)指,法國確診數字好快就會達到最高峰。不過他認為,目前住院人數雖然低於預期,但醫務人員已經疲倦不堪,亦出現人手短缺的情況,原因在於疫情期間有醫護人員辭職,加上越來越多醫生及護士因為感染要請病假,而意大利單日新增確診超過22萬,更加出現過一日之內,病例數目就增加超過前一日一倍的情況,同樣是創了新高紀錄,住院人數持續增加。

由於Omicron迅速蔓延,那不勒斯1月12號將17間小學變成了疫苗接種中心,爲5到11歲兒童接種疫苗。據統計,大約74%意大利人接種了至少兩針疫苗,6%的人接種了一針,大約35%的人已經打了加強針。

丹麥方面情況一樣不容樂觀,丹麥擁有580萬人口,目前為止已有超過100萬例確診。最近幾星期新增病例中,90%以上是Omicron變異株病例,而且Omicron變異株病例不停飆升。

法新社報導,衛生部長修尼克(Magnus Heunicke)在記者會指,丹麥將為「最脆弱的公民」提供第4劑疫苗,尤其被診斷出罹患嚴重疾病、去年秋季打過追加劑的市民,衛生當局表示,會在下星期初聯繫有關市民。

因為疫情的關係,其實好多國家都提倡再打追加劑。但是同一時間,歐盟監管機構警告,連續接種加強劑疫苗,可能會對人體免疫反應產生不利影響,甚至可能完全失去功能。

根據彭博新聞社(Bloomberg)報導,根據歐洲藥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的說法,每4個月重複接種一次加強劑疫苗,最終會削弱人體免疫反應,並令人非常疲倦。相反,各國應該按照已有疫苗接種的戰略,在連續注射加強劑疫苗之間,留出更多時間。

以色列是第一個開始為60歲以上長者,接種第二次注射加強劑疫苗或者第四劑疫苗的國家。

歐洲藥品管理局生物健康威脅及疫苗戰略主管卡瓦列里(Marco Cavaleri)在新聞發布會上就表示,加強劑疫苗可以接種一次,亦可能是兩次,但我們認為不應該不斷重複注射,口服及靜脈注射抗病毒藥物,如帕羅維德(Paxlovid)和瑞德西韋(Remdesivir)都可以保持針對Omicron變異體的防護力。而且最快4月,他們就可以批准一種針對特定病毒變異體的新疫苗,好多大規模的疫苗製造商已經公開表示,正考慮推出專門針對新變異體的疫苗。

政府今日公布第五輪抗疫基金

政府今日稍後會公布,第五輪防疫抗疫基金詳請。目前多個受防疫措施影響的業界,包括教育界、演藝界等等,要求政府提供補貼。

根據Now新聞報道,教聯會聯同幼稚園、教育中心及校車業界代表會見記者。有私立幼稚園校長指,政府公布停課之後,已經有家長查詢退學手續,擔心有新一輪退學潮。她又批評,過去防疫抗疫基金給幼兒中心的津貼額不足。

思博幼稚園校長蔡麗芳指,之前四波疫情有十幾間學校已經倒閉了,但是預計未來情況會更嚴重。幼兒中心學費中位數大約五千左右,所以二千蚊資助其實幫不到他們,他們促請政府按學生人數或者教育中心大小提供資助,幫他們度過難關。

除了教育界,演藝界亦受政府收緊防疫措施影響,有業界代表希望政府能夠容許他們使用場地。香港八和會館副主席龍貫天說,不想這麼多人聚集,可以降低入場人數,讓他們用場地排練之餘,可以在網上演出,變相不會令大家生計全失。

賓館業界及運輸業界,就去政府總部外請願。賓館業界指近兩年疫情令大約300間賓館倒閉,建議參考第一輪防疫抗疫基金,按賓館房間數量提供現金資助。上一輪未獲資助的運輸業界希望,政府繼續豁免非專利巴士、驗車及牌照費,延長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申請期,並向每名校巴司機和保姆發放一萬元資助。

過去四輪防疫抗疫基金,政府先後注資超過1600億。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就提到,第四輪基金仍然有超過40億元盈餘,足以推出第五輪基金,不夠會向立法會申請撥款。希望政府真的可以聆聽到有需要業界的聲音,向他們提供足夠的援助。

預見何韻詩被捕 畫家夢中哭醒繪肖像

去年12月29號,歌手何韻詩還有《立場新聞》前董事及編採人員相繼被捕,《立場新聞》亦停刊,事件甚至引起全球關注。

香港畫家宋嘉恩在事發一個月前,就夢見過何韻詩被捕的一幕。她接受大紀元訪問時表示,在夢境裡面成為了何韻詩,感受到被捕一刻的驚慌,然後視角又穿梭到成為目睹何韻詩被捕的友人上,最後從夢中哭醒。

宋嘉恩說,她好多年沒有聽廣東歌,又不是何韻詩的粉絲,只在中學學校音樂會唱過她的歌,對於這個夢她覺得好奇怪。她還問身邊親友,何韻詩不是移民了嗎?朋友跟她講,不要再做這麼不吉利的夢,她才知何韻詩仍留在香港。當何韻詩被捕之後,宋嘉恩好擔心,又想起那個夢,於是在2022年新年,為何韻詩畫了一幅素描肖像,將新年第一幅作品命名為「緣分」。第二天,何韻詩的線上演唱會如期舉行,她在香港郊外點著篝火唱歌。

宋嘉恩說,她雖然本身沒有宗教信仰,但希望這幅畫可以引起大家共鳴,一齊為何韻詩祈禱祝福。她說自己是窮人,沒有條件移民,但留在香港,都要堅持畫自己想表達的東西。雖然她不是好專注於政治議題,只是表達自己觀察到的社會現象,但也不會特意回避敏感題材。對於她來說,藝術最重要的作用,是要反映社會,她希望她的藝術能夠提醒人,不應沉醉於吃喝玩樂,忘記真正要面對的事情。

《立場新聞》事件後,香港社會出現寒蟬效應,更多媒體停運。宋嘉恩認為,無論是藝術創作者,還是傳媒人,都應該以平常心面對,做得了多少,就做多少,「大家正常發聲反映社會,社會是怎樣就如實講,是好正常的事,對得住天地良心就夠啦」。

英國情報機關警告 小心中共特務滲透

英國情報機關MI5向上下議院議員發出警告,指出英籍華人女子Christine Lee是中共特務,負責在英國議會打關係,幫中共統戰部門滲透英國議會。

據媒體報導,有關警告由MI5向下議院議長發出,再由其向全體議員傳閱。保守黨前黨魁施志安(Iain Duncan Smith)有份公開這封警告信,他要求國會緊急處理這件事,又要求政府跟進。而英國政界及媒體對這個消息感非常震驚。

據報Christine Lee主要任務是與現任議員及有機會當選的人打好關係,經常在國會出入,以及作出政治捐款。當找到看好的人選之後,就開始幫其與中共牽線,慢慢影響其政治取態。

報道裡面亦有提到,其中一個長期接受Christine Lee政治捐款的是工黨議員Barry Gardiner,甚至Christine Lee的兒子都在幫他打工,這件事爆了出來之後才辭職。

雖然BarryGardiner強調,一直與情報部門有聯繫,確保自己的工作沒有受Christine Lee影響,而Christine Lee成立了「英國華人參政計劃」(British Chinese Project),推動華人參選議會及投票,如果這一件事完全屬實的話,的確是非常之震撼。

就這樣看媒體的報道,已經可以知道這位Christine Lee與英國的政壇有不少關係,她可能已經幫中共做了好多年的滲透,要找出全部她成功滲透的對象,都是一件好艱巨的工作。但是令英國軍情五處可以指名道姓,這樣叫議員小心些的這個人,相信背後也應該掌握了不少有力的證據。

美專家:中共將美國人的個人信息「武器化」

同一時間,美國網絡情報專家亦警告,中共通過竊取數據及人工智能(AI),將美國市民個人信息武器化。

網絡情報先驅、美國國防情報局(Defense Intelligence Agency)前首席技術官古爾利(Bob Gourley)表示,中共正在變弱,所以中共要尋找新的收入來源,包括竊取知識產權,用更多勒索軟件,甚至做更多直接電子盜竊。

古爾利指,監視系統中使用的人工智能,可以幫助配置及關聯用戶數據,又可以用於分析、歸納及確定個人信息細節,利用高科技進行監控的政權,可以利用世界各國社交媒體的數據,這個可以說是當今世界的新威脅。

通過市民公開分享的數據,人工智能可以為任何人做一個檔案,顯示其在做什麼,在哪裡,和什麼人有聯繫。

中國的共產黨政權不讓公民用Facebook、Twitter、Google及YouTube,但中共官員、官方媒體和黑客,就可以公開使用Twitter和Facebook。2021年3月Facebook就透露,它們已經阻止了中共黑客利用社交媒體平台,追蹤居住在國外的維吾爾族活動人士。

中共的目標包括居住在美國、澳洲、加拿大、敘利亞、土耳其及哈薩克斯坦的記者和異見人士等等,有黑客入侵用戶設備,亦有創建虛假Facebook帳戶,與目標成為「好友」,哄騙他們點擊可能導致電子產品被入侵及監控的惡意鏈接。

古爾利表示,要保護言論自由,就需要降低來自中共的全球監控威脅。美國應該將個人信息當作一種武器對待,以對抗中共針對個人進行的全球監控,因為中共一早已經將個人信息武器化了。@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