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來,前往大澳賞花燈者無數,專注於欣賞那美麗的風景,並不是太多人了解辦花燈節背後遇到的阻礙,籌備者無私的付出,他們所經歷的辛酸苦辣。回顧「大澳水鄉花燈節」走過的路,了解美麗背後的默默付出。

2018年

2018年歷經風災,眾人重新掛起燈籠,凝聚眾街坊之力及外來義工的鼎力支持,300盞花燈在吉慶街掛起。(陳仲明/大紀元)
2018年歷經風災,眾人重新掛起燈籠,凝聚眾街坊之力及外來義工的鼎力支持,300盞花燈在吉慶街掛起。(陳仲明/大紀元)

燈會亮燈前一周,超強颱風「山竹」吹襲大澳,剛掛起的燈籠要被拆卸,飽受風災之苦的大澳漁村,歷經風浪洗禮,在群策群力下恢復元氣。眾人重新掛起燈籠,凝聚眾街坊之力及外來義工的鼎力支持,三百盞花燈在吉慶街掛起,伴著月光迎來戊戌年中秋,象徵大澳的錦鯉花燈及舢舨燈在鄉事委員會廣場展出,首屆「大澳水鄉花燈節」作為剛剛成立的「大澳非茂里」的頭炮活動打響,更成功贏得「今生不做機械人夢想計劃」獎項。

延伸閱讀:

2018年大型錦鯉花燈。(陳仲明/大紀元)
2018年大型錦鯉花燈。(陳仲明/大紀元)

首屆「大澳水鄉花燈節」亮燈一刻。(陳仲明/大紀元)
首屆「大澳水鄉花燈節」亮燈一刻。(陳仲明/大紀元)

2019年

克服種種困難,2019年的「手繪燈籠日」成功舉辦。(陳仲明/大紀元)
克服種種困難,2019年的「手繪燈籠日」成功舉辦。(陳仲明/大紀元)

香港風雲突變,一時間社會氛圍變得緊張。八月舉辦的周末「手繪燈籠日」不是遇上交通阻塞,就是下暴雨。克服種種困難,一千多盞手繪花燈在義工的努力下完成。在中秋前夕,小巷、廣場、河涌上點亮一盞盞花燈,為大澳漁村帶來溫馨氣氛。花燈節期間於大澳碼頭舉辦音樂節,並有由大澳駿義龍體育會首辦第一屆小龍錦標賽,首次為大澳引入了十二條龍舟同場較量的公開邀請賽,花燈伴龍舟,編織出一個美麗的社區景象。

延伸閱讀:

2019年大型蝦燈。(陳仲明/大紀元)
2019年大型蝦燈。(陳仲明/大紀元)

2019年花燈節期間於大澳碼頭舉辦音樂節。(陳仲明/大紀元)
2019年花燈節期間於大澳碼頭舉辦音樂節。(陳仲明/大紀元)

2020年

2020年巨大的招潮蟹花燈。(陳仲明/大紀元)
2020年巨大的招潮蟹花燈。(陳仲明/大紀元)

這一年的中秋遇上世紀大疫,各人隔離在家,整個社會彌漫著一種不安的氣氛,以往相聚一起手繪燈籠的日子成了一種奢望。過去兩年均參與手繪燈籠的社區組織「花Mi貓」的全職媽媽們,想到一個新方法——在家中畫燈籠。一家大小參與其中,花燈促進了親子關係,為彼此帶來了歡樂,誕生了800個美麗的花燈。當花燈送往大澳,「大澳非茂里」聯同一眾義工送福袋,包括月餅、防疫物資和燈籠給長者,為留在大澳過節的長者們送上祝福。中秋之夜,一盞盞花燈在街頭掛起,代表著一個個祝福。

延伸閱讀:

2020年,花燈節遇上疫情,「大澳非茂里」聯同一眾義工送福袋,包括月餅、防疫物資和燈籠給長者,為留在大澳過節的長者們送上祝福。(陳仲明/大紀元)
2020年,花燈節遇上疫情,「大澳非茂里」聯同一眾義工送福袋,包括月餅、防疫物資和燈籠給長者,為留在大澳過節的長者們送上祝福。(陳仲明/大紀元)

過去兩年均參與手繪燈籠的社區組織「花Mi貓」的全職媽媽們,在疫情下改為在家中畫燈籠,將千個燈籠送到大澳懸掛。(陳仲明/大紀元)
過去兩年均參與手繪燈籠的社區組織「花Mi貓」的全職媽媽們,在疫情下改為在家中畫燈籠,將千個燈籠送到大澳懸掛。(陳仲明/大紀元)

2021年

今年遇上移民潮,但點亮的燈籠仍寄託着留守人的心願,以「留下來的水鄉情」為主題。(陳仲明/大紀元)
今年遇上移民潮,但點亮的燈籠仍寄託着留守人的心願,以「留下來的水鄉情」為主題。(陳仲明/大紀元)

經過密鑼緊鼓籌劃大半年的「大澳水鄉花燈節」,在中秋節再度舉行。今年遇上移民潮,但點亮的燈籠仍寄託着留守人的心願,以「留下來的水鄉情」為主題。逾2500個燈籠一路沿着大澳大涌橋、大澳鄉事委員會廣場、吉慶街、新基橋和石仔埗近消防局懸掛,夜晚亮燈之時,景色美不勝收。雖然計劃趕不上變化,精心企劃的開幕禮、校園巡遊表演、音樂會因疫情等原因取消,但仍澆不息彼此的熱情,眼見花燈掛起,煩惱便擱置一旁。漁船上亮起的花燈,代表着大澳漁村的特色。每晚前來觀賞的遊人絡繹不絕,「大澳非茂里」亦計劃舉辦攝影展,將最美好的一刻定格留下。拍攝籌備和舉辦燈會的過程同時將製作成紀錄片,成為大澳文化活動的一個美麗回憶。◇

延伸閱讀: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