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幾年前,當盧霍茲(Lou Holtz)成為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橄欖球隊的主教練時,隊上有個年輕四分衛很有天賦。然而,霍茲注意到這個四分衛上個賽季的傳球多次被攔截。他對年輕的四分衛說:「你是個很棒的運動員,可以繼續擔任先發四分衛。而且,明年你被攔截的次數不會超過七次。」

年輕的四分衛不解地看了霍茲一眼,問:「你怎麼知道?」

「因為,」霍茲慎重地說,「因為第七次之後,你就要坐在我旁邊的板凳上了。」

這次對談結束之後,這個四分衛知道了:

教練期待他達到的「目標」。

如果他沒有達到期待,將會有的「後果」。

這個後果的執行時間點。

他有所選擇,可以選擇拚盡全力打球,還是懈怠下來坐冷板凳。

責任在他身上。

那一年,霍茲教練的四分衛從來沒有坐過板凳,他只被攔截六次。

我把霍茲教練所做的事,稱為「明確設限」(transparency in setting limits)。「明確設限」表示父母會預先提出具體的期待和後果,孩子會事先得到警告,知道會發生甚麼事。在學習生活中的基本規則和價值觀時,高需求小孩比其他孩子更需要像他們一樣堅持果決的自信父母,父母要明白:建立和執行明確的限制,比「兇」更能為孩子提供安全感。

當父母建立明確界線時,高需求小孩永遠不會說:「謝謝,這正是我需要的。」他們很可能會尖叫「我討厭你」或是「你是世界上最壞的爸媽。」父母聽到這些話,要堅強起來並不容易,特別是父母的先天氣質沒有像高需求小孩那麼堅持的時候。但是,明確的限制可以為孩子提供堅實可靠的基礎,努力建立這些界線是很值得的。

甚麼情況必須堅決制止孩子?

有危險、不尊重他人時  就需要制止

● 教養案例:愛蜜莉不把手機還給爸爸,還把手機丟掉

兩歲的愛蜜莉很喜歡玩爸爸的手機,就算爸爸只把手機放下一秒鐘,愛蜜莉也會把它搶走。「把我的手機還我。」她聽到爸爸的要求時看了他一眼,高興地尖叫,然後拿著手機跑了。當她爸爸試圖拿回手機,追逐就此展開,在爸爸抓到她之前,愛蜜莉把手機扔到房間的另一邊。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知道兩件重要的事情。首先,愛蜜莉的行為是典型的幼兒行為,她正在試驗:這麼做會有甚麼後果?如果跑掉會發生甚麼事?如果把手機扔了呢?這和扔球的情況不一樣嗎?愛蜜莉的這些「試驗」並不表示她是個麻煩製造者。孩子大笑、丟掉手機並不是在反抗父母,而是孩子很驚訝自己的行為會引起大人們的反應。

其次,這種情況引出了一個問題:父母甚麼時候該說「不行」?以下是我遵循的準則:如果是不安全、有害,或者不尊重自己、他人或環境的事,就需要制止。

——摘自:《開啟「高需求小孩」的正向天賦》野人出版提供◇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