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探索館今年首辦大型清徑活動「五區山野大奇蹟日」,經歷了兩個月的等待,活動終於在上周成功舉行,在五區分為八條路線沿途清徑,並向沿途遊客運用特別設計的「背包提示帶」宣揚「山野無痕」(Leave No Trace)的概念。

「五區山野大奇蹟日」活動緣起於今年二月的馬鞍山長達20小時的山火,加上近期很多市民外出行山「避疫」,山野垃圾問題也更加突顯,引發信義會鞍山探索館團隊對山野保育更深入的思考:究竟人為因素對環境造成甚麼影響?一眾關心環境問題的義工以8人為一組,分小隊走上馬鞍山、大帽山郊野公園、城門水塘、獅子山郊野公園和西貢嶂上,合共帶走約100公斤垃圾,並向山友宣揚環保理念。


今年二月下旬發生的馬鞍山鹿巢山山火,焚燒20小時方被救熄。(受訪者提供)
今年二月下旬發生的馬鞍山鹿巢山山火,焚燒20小時方被救熄。(受訪者提供)

山火引發的思考

今年二月下旬發生的馬鞍山鹿巢山山火,焚燒20小時方被救熄。鞍山探索館館長陳子恒得知山火消息後,立即趕回館中,保護重要文物,並留守現場與消防員協調,直到山火熄滅。據他觀察,從生態角度看,鹿巢山之所以以灌木林為主,原因是每隔幾年都會發生一次比較大的山火,令樹木的演替要重新開始,但如此大的山火較為罕見,不確定是否有人為因素。

山火後的鹿巢山。(受訪者提供)
山火後的鹿巢山。(受訪者提供)

發生山火的那一夜,令陳子恒難以釋懷,有一種迫切的使命感:「覺得我們在郊野公園的邊緣,用郊野公園的空間去做一些活動,我們也有個責任,可不可以行多一步,去一起做一些保育的工作?」

鞍山探索館慶幸沒有被山火波及,但這場山火卻影響了探索館的團隊,決定策劃一個特別的活動,命名為「五區山野大奇蹟日」,透過推動一系列公眾教育活動,提升公眾人士行山時「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及「山野無痕」的意識,同時鼓勵公眾人士在行山時,可以彼此提醒,減少在山野間留下火種及垃圾的機會。

活動消息一發出便大受歡迎,環保團體、山界好友、公眾人士踴躍報名,希望能為郊野盡一分力。可惜活動因「限聚令」需要延期進行,直到5月31日方有緣舉辦。

鞍山探索館館長陳子恒展示參考航空界提示的「背包提示帶」。(陳仲明/大紀元)
鞍山探索館館長陳子恒展示參考航空界提示的「背包提示帶」。(陳仲明/大紀元)

參考航空界提示的「背包提示帶」

陳子恒介紹,航空界有一個特別的安全檢查機制,在每一架停泊的飛機機身上,都會掛上細長的紅色提示帶,提示飛機維修員在飛機再次起飛前,必須做好全套的航前檢查,然後才可拆去此提示帶,以證明飛機已在準備起飛狀態,可以正常運作。

在今次的「五區山野大奇蹟日」活動中,鞍山探索館特別設計了一條意念相似的「背包提示帶」,以醒目的字樣顯示「垃圾帶走,Thx! 」及「守護山野一生平安」提示語句,建議山友將其掛在背包上,可以一方面提醒自己,另一方面也在沿路像流動提示牌般提醒身邊的行山人士,在離開山野前,要做好「山野無痕」的檢查。

所謂「山野無痕」(Leave No Trace)概念源自60年代的美國山界,包括七大準則,如充分事前規劃、走已建設的路、帶走垃圾、保持環境原貌、減少用火、尊重動植物、考慮他人等。

任職城巴司機的Ray與友人行山時,從義工手中接過「背包提示帶」,他十分贊同義工們的行動,歡喜地將其掛在背包上:「你們做得很對,要讓公眾人士都知道,自己垃圾自己帶走,不要周圍丟棄。」


任職城巴司機的Ray收到「背包提示帶」很高興,希望更多人認同「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理念。(陳仲明/大紀元)
任職城巴司機的Ray收到「背包提示帶」很高興,希望更多人認同「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理念。(陳仲明/大紀元)

對新手行山的建議

陳子恒觀察到,最近行山人士大增,當中有不少行山經驗不足的新手。他分享了一個在馬鞍山遇到的故事,有行山人士一邊走一邊跟同伴說:「我們稍後上到昂平後可以坐的士下來。」陳子恒猜測這位朋友或許混淆了馬鞍山的昂平和大嶼山的昂坪,在馬鞍山的昂平觀景台是沒有的士可以乘搭的。有時候他也遇到朋友下午四點在鞍山探索館時,提到想出發去西貢,或許這位山友未有預估行程時間,如果中途已經天黑了,在沒有適當裝備下在夜間行山並不安全。陳子恒認為,這些都是提前準備不足的表現,如果行山人士能夠查清楚路線資料再出發,或會減少麻煩的出現。


陳子恒建議每次行山前作充足的準備,帶足夠的水,避免再買樽裝水,產生新的垃圾。(陳仲明/大紀元)
陳子恒建議每次行山前作充足的準備,帶足夠的水,避免再買樽裝水,產生新的垃圾。(陳仲明/大紀元)

為此,陳子恒向新手行山人士提出了兩點實用的建議:「第一就是我們每次行山之前可以做多些計劃,我們可以看多一點關於這條路線的資訊,比如起點、終點、沿途走的距離、上下坡的高度、當天的天氣會怎樣等等,這樣我們可以做多一些準備,比如帶足夠的水,避免再買樽裝水。第二就是牽涉到垃圾的處理,其實我們上山之前是否可以將可能成為垃圾的東西先在家處理,譬如食物包裝,在山上最常見就是果皮,可能是橙之類的,我們可不可以在家的時候將果皮處理了,只是拿果肉上山,也可以避免垃圾出現。」

參加「五區山野大奇蹟日」活動馬鞍山路線的Eunice,平日也有行山的習慣,當她了解到果皮並不會在自然生態環境中分解的時候,也會跟家人提起,建議他們不要在行山過程中留下果皮在郊野中。


參加「五區山野大奇蹟日」活動馬鞍山路線的Eunice,平日也有行山的習慣。(陳仲明/大紀元)
參加「五區山野大奇蹟日」活動馬鞍山路線的Eunice,平日也有行山的習慣。(陳仲明/大紀元)

山野清徑的啟示

熱心清徑活動的Salley表示,每次清理山徑時都會提著一個大塑膠袋執垃圾。她提及在一次清徑過程中,迎面走來一個行山人士拿著一袋垃圾,看到他們正在清潔山徑,就想將垃圾丟到義工的垃圾袋中,但被Salley拒絕了:「我們是義工,不是清潔工,你垃圾帶上來應該要(自己)帶走的。」這一理念也是義工們想宣揚的,希望越來越多人理解「自己垃圾自己帶走」,保持山野環境的清潔。


熱心清徑活動的Salley。(陳仲明/大紀元)
熱心清徑活動的Salley。(陳仲明/大紀元)


義工積極參與清徑活動。(陳仲明/大紀元)
義工積極參與清徑活動。(陳仲明/大紀元)

根據「五區山野大奇蹟日」拾獲垃圾的統計情況,當天清潔山徑的垃圾約100公斤,整體垃圾以紙巾及煙頭最多,大帽山的煙頭數量高達385個,約佔五區拾獲總數的一半,另外口罩也是最近在山野中常常出現的垃圾,在本次活動中共拾獲119個口罩。Salley表示,自己平日行山時也留意到有時候口罩會被掛在樹上、鐵絲網上,她認為這些都是不文明的行為,希望有更多人留意口罩的丟棄情況,注意個人衛生。


義工積極參與清徑活動。(陳仲明/大紀元)
義工積極參與清徑活動。(陳仲明/大紀元)


「五區山野大奇蹟日」馬鞍山路線拾得的垃圾。(曾蓮/大紀元)
「五區山野大奇蹟日」馬鞍山路線拾得的垃圾。(曾蓮/大紀元)


義工為拾得的垃圾磅重。(陳仲明/大紀元)
義工為拾得的垃圾磅重。(陳仲明/大紀元)


「五區山野大奇蹟日」清徑活動順利舉辦。(曾蓮/大紀元)
「五區山野大奇蹟日」清徑活動順利舉辦。(曾蓮/大紀元)

*********

「五區山野大奇蹟日」的順利舉辦離不開眾義工的努力,活動舉辦當日的天氣陰晴不定,但義工們都沒有怨言,堅持完成清徑行動。陳子恒寄語:「希望可以感染到身邊的人,宣揚到上山的時候『自己垃圾自己帶走』這個概念,一起去保育這個郊野,大家想來郊遊的時候,其實都有一個責任去保護這個地方。」◇


陳子恒希望自己的身體力行可以感染到身邊的人,宣揚「自己垃圾自己帶走」概念。(陳仲明/大紀元)
陳子恒希望自己的身體力行可以感染到身邊的人,宣揚「自己垃圾自己帶走」概念。(陳仲明/大紀元)


馬鞍山的昂平觀景台一景。(陳仲明/大紀元)
馬鞍山的昂平觀景台一景。(陳仲明/大紀元)


鞍山探索館一景。(陳仲明/大紀元)
鞍山探索館一景。(陳仲明/大紀元)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