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邶風.燕燕》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之子于歸,遠送于野(1)。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2)。

燕燕于飛,頡之頏之。

之子于歸,遠于將之(3)。

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燕燕于飛,下上其音(4)。

之子于歸,遠送于南。

瞻望弗及,實勞我心(5)。

仲氏任只,其心塞淵,

終溫且惠,淑慎其身(6)。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7)。

1.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燕,燕子;用「燕燕」這樣的重字,形容飛翔中的燕子不止一隻。于飛,偕飛、一起飛。差池,音雌持;燕子舒張羽翼飛翔貌。燕子飛翔的時候,雙翅同時上下擺動,而尾翼的作用主要是控制方向。所以「差池」在本詩中的確切意思是「上下擺動」,「差池其羽」即「雙翅上下擺動」,「羽」指燕子的翅膀。之子于歸,那位姑娘要出嫁。野,《說文》:「野,效外也。」本詩指諸侯國國都的郊外(出嫁的姑娘是作者的姑姑。)

(春天)燕子舒張雙翅成群結隊的從南邊飛回,姑姑要出嫁,我送她到國都的郊外。

2.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瞻,《康熙字典》:「音詹。【說文】臨視也。【韻會】仰視曰瞻。」「瞻望」是個詞組,意即「抬頭遠望」。弗及,本詩指「看不到」。這兩句的大意是:抬頭遠望直到看不見姑姑的送親車隊,我放聲大哭,淚如雨下。

3. 燕燕于飛,頡之頏之。之子于歸,遠于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頡,音結;頏,音杭;《毛傳》:「飛而上曰頡,飛而下曰頏。」「頡頏」是個詞組,用語氣助詞「之」隔開;「遠于將之」中的「將」跟《詩經.鵲巢》:「百兩將之」中的「將」意思相同,都是「送親」的意思。佇,音住;《說文》:「佇,久立也。」佇立,長久的站立。

燕子忽上忽下穿梭著從南邊飛回,姑姑要出嫁,我送她到遠方;直到看不見她的送親車隊,我站立長久在那哭泣。

4.下上其音:音,指燕子的叫聲。這一句是承接上一章的「頡之頏之(忽上忽下飛翔)」,大意是:燕子忽上忽下地發出叫聲。

5. 實勞我心:勞,音義通「擾」,擾亂。這一句是承接上一句的「上下其音」。

燕子嘰嘰喳喳叫,聲聲都讓我揪心。

6. 仲氏任只,其心塞淵,終溫且惠,淑慎其身:古代,兄弟或姐妹中的老大稱為「伯氏」;老二稱為「仲氏」。《詩經.何人斯》:「伯氏吹塤,仲氏吹篪。」我們在古文中常見「不分伯仲」意即「不分大小」或「不分高低」。本詩作者的姑姑還有一個妹妹,即作者的二姑姑。任,音人;《說文》:「任,保也。」「保」即「保護、養護、守護」之意。 「仲氏任只」意即「(我走了)以後就由你的二姑姑照顧你」。只,語氣助詞,與「見只、覯只」中的「只」作用相同。塞,充滿;淵,深;塞淵,心性寬厚、虛懷若谷。

終,始終、一直是。溫,溫和。惠,賢惠。淑,《說文》:「淑,清湛也。」此字多用於形容一位女子的性格清雅脫俗;「淑慎其身」意即「性情清雅並能敬慎守禮。」

送親車隊要離開時,姑姑對作者說的話:以後就由你的二姑姑照顧你了,她心性寬厚,一直都很溫和賢惠,性格清雅,並能敬慎守禮自身。

7.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先君,本詩指齊國的首任國君姜太公(齊太公);姜太公剛到齊國上任時,齊國還是個小邦國,姜太公在那開疆拓土,施行仁政,齊國才有後來的規模,成為西周時期最大的諸侯國之一。「先君之思」這一句也是姑姑對作者說的話:「你要經常思念我們的先祖,並依照他的德行去要求自己。」勖,音蓄;勉、勉勵;《說文》:「勖,勉也。」寡人,古代諸侯國君的謙稱,本意為「寡德之人」。

姑姑還對我說:「你要經常思念我們的先祖,並依照他的德行去要求自己。」姑姑這番話語,這麼多年了一直鼓勵著我,當好一名諸侯國君。

〈燕燕〉這首詩的作者是齊莊公[1]。齊莊公於公元前795年-公元前731年在位64年,他是周朝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諸侯國君。齊國也是在他任上得到了休養生息恢復了國力。齊莊公的祖父齊文公有兩位嫡生女兒,長女嫁給周宣王為正妻,史稱姜后或姜王后。次女在公元前808年,嫁給晉國的國君晉穆侯為夫人,史稱姜氏[2]。

齊莊公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懂事之後就由姑姑(姜王后)幫忙照顧及教導。姑姑出嫁時,齊莊公才7歲。姜后在周幽王登基之前就去世了。這首詩是為了紀念姜王后而寫的,創作時間大約在公元前785年前後。

或許對西周末年及春秋時期各國地理位置有了解的讀者會有這樣一個疑問,如果是講姜后出嫁的事情,為甚麼她的送親車隊是往南走(遠送於南),而不是直接往西行穿過晉國呢?因為西行就要經過長狄、赤狄、姜狄等少數民族部落的地盤,那條路很危險。西周末年那些少數民族部落的實力很強盛,經常與齊、晉、衛等諸侯國開戰。有意思的是,在西周末年發生的兩次史上有名的「千畝之戰」,兩次戰爭的統帥剛好都是齊莊公的姑丈[3]。

所以,不管是姜后出嫁往鎬京(西安市西南一帶),還是後來的姜氏出嫁往冀城(山西省冀城縣,晉穆侯時期的國都),都是從當時齊國的國都臨淄出發,沿著淄水南行至牟地(萊撫一帶),那時的國道分為兩條,一條繼續南行往魯國,一條往西南方向行走,途經衛國。不管是去鎬京還是去冀城,都要途經衛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註1]本詩作者齊莊公名「購」。春秋時期還有一位齊莊公名「光」,公元前553年-公元前548年在位。所以也有學者將第二位齊莊公稱為「齊後莊公」。

[附註2]《史記.晉世家第九》:「穆侯四年,取齊女姜氏為夫人。」西周後期從周宣王登基後(公元前828年),正史中記載發生的事情年代基本都很清楚了。「穆侯四年」為公元前808年,齊國是齊文公在位。

[附註3]《史記.晉世家第九》:「(穆侯)十年(公元前802年),伐千畝,有功。生少子,名曰成師。」「千畝」即今陝西省介休縣一帶。

《史記.周本紀第四》:「宣王不脩籍於千畝,虢文公諫曰不可,王弗聽。三十九年(公元前789),戰於千畝,王師敗績於姜氏之戎。」周制,天子有籍田千畝(一說千里見方)在王都的南郊,文中的第一個「千畝」是指天子的籍田。第二個千畝才是「千畝之戰」的戰場,陝西省介休縣一帶。天子每年除祭祀外,最重要事情就是春耕的時候要帶領三公九卿等官員舉行勸農禮,並第一個下地幹活。天子不親耕籍田,等於是不供奉上天(宗廟粢盛須由天子親耕籍田產出才算數),不承認君權天授。西周的衰敗亦由於此(天子的籍田不可能自己一個人幹活,但從春耕開始到秋收,天子必須起主導作用)。

司馬遷這樣寫的用意非常明顯:周宣王這邊不親耕籍田於「千畝」,那邊在「千畝」就打敗仗,這是上天對他的警告,可惜周宣王沒有從中吸取教訓。◇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