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蘇東坡才氣縱橫,文冠天下。他與佛印禪師兩人常在佛學修行及詩詞聯對上切磋鬥智,均傳為美談。

【八風吹不動】

蘇東坡自認學禪有所領悟,心智洞明,了無雜念,不覺喜從中來,揮筆寫了一首詩:「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並立刻差書童過江,送給佛印禪師,表示自己的禪定修為已臻相當境界。

由詩中看來,蘇東坡認為自己的禪修已儼然成佛,不僅佛光普照大地,而且佛性堅定如磐石,連八風(得、失、謗、揚、讚、嘲、憂、喜)也吹不動他,影響不了他了。

佛印禪師看過後,莞然一笑,在蘇東坡的詩上寫了兩個斗大的字:「放屁」再交書童帶回。

蘇東坡料想佛印應該會給他諸多讚美,一看回信中竟是斗大兩個字「放屁」,不由得火冒三丈:「佛印不讚美也就罷了,何必罵人呢?我非過江與他理論不可!」立即僱船過江,去找佛印理論。誰知寺門深鎖,只看到門上貼了一副對聯,上面寫著:「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蘇東坡一看立刻領悟,慚愧不已,自嘆修行不如佛印遠矣!

【啞聯】

一天傍晚,蘇軾偕佛印泛舟長江。二人在船上開懷痛飲,談笑風生。酒過半酣,佛印說:「難得有如此好的景緻,學士出一聯由貧僧來對如何?」

過了一會兒,蘇東坡用手往江左岸一指,笑而不語。佛印循指望去,見河岸上有一隻大黃狗正在狼吞虎咽地啃骨頭吃,頓有所悟,哈哈一笑,將自己手中那柄題有東坡詩句的大蒲扇拋入水中。東坡起初不解其意,稍一尋思,方知佛印此舉之用心。此時二人心照不宣,無聲勝有聲,乃相對撫掌大笑不止。

原來,他們二人這一系列舉動、表情、手勢的含義,正好是一副精巧的諧音雙關啞聯。按表層含義解釋,就是:狗啃河上骨,水流東坡詩。但若按深層含義理解,此聯又可為:狗啃和尚骨,水流東坡屍。

又有一次,他與佛印外出遊玩時,東坡見村姑挑著稻禾從田裏上來,忙拉佛印看。佛印看後紅著臉,四處張望,忽見山前有位樵夫,正在砍伐一株朽爛了的老樹,他也指給東坡看。原來兩人仍是在鬥啞聯:

村姑田裏挑禾上(和尚),樵夫山前伐朽才(秀才)。

可見兩人的才智之高。

【禿驢何往?】

有次蘇東坡戲謔佛印的光頭,故意喊道:「禿驢何往?」

佛印回他:「東坡吃草」。

表面上蘇東坡是問驢到哪裏去了,其實是在戲謔和尚的光頭;而佛印回答,好像是說那頭驢在東坡吃草,其實是回謔蘇東坡,那隻禿驢名叫東坡,在吃草,一語雙關。

【以蘇引魚】

一天,蘇東坡指點廚師,用一尾西湖活草魚,洗淨剖開,裂上五刀,用火腿、蔥、薑蒸製。廚師燒製好,送到書房。蘇東坡一見,熱騰騰、香噴噴,魚身上刀痕如柳,連聲呼道:「好一尾五柳魚!」剛舉筷想吃,忽然,看到窗外人影一閃,佛印和尚來啦。蘇東坡心想:「嗨,好個趕飯和尚,早不來,晚不來!我剛要吃魚,你卻趕來了。今天我偏不讓你吃,看你怎麼辦?」一伸手便把這盤魚擱到書架上去了。

佛印在窗外早已見到那盤魚了,心想:「好啊,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來!」

蘇東坡笑嘻嘻招呼佛印坐下,問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見教?」

佛印一本正經地回答:「小弟今天特地來跟你打聽一個字。」

「甚麼字啊!」

「你姓蘇的『蘇』字怎麼寫法?」

蘇東坡一聽,眉頭一皺,知道佛印學問好,不會連個「蘇」字也不會寫,一定有名堂,先看看他在打甚麼如意算盤,便裝作認真地回答:「喔,『蘇』字嘛,上面一個草字頭,下面左邊一個『魚』字,右邊一個『禾』字。」

佛印也假裝糊塗地問:「喔,那假如草字頭下面左邊是『禾』右邊是『魚』呢?」

蘇東坡說:「那還是唸『蘇』啊!」

佛印接著說:「那把『魚』擱到草字頭上邊呢?」

蘇東坡急忙說:「噯,把『魚』擱到上頭,那可不行啊!」

佛印哈哈大笑說:「好啊!你說把魚擱到上面不行,那就把魚拿下來吧!」

蘇東坡一下子醒悟過來!佛印說來說去,就是要吃他那盤五柳魚。

【慶有餘】

又有一次,佛印在寺院,知道蘇東坡要來,也照樣清蒸一盤五柳魚。剛好蘇東坡進來了。佛印一想,上次你開我玩笑,今天我也要難難你。正巧旁邊有只磬,他就隨手將魚放在磬裏。

蘇東坡早已看見,裝作不知。剛坐下就故意「唉」地嘆了口氣。佛印素知蘇東坡性格樂觀,疑惑地問道:「太守,今天為何愁眉不展?」

蘇東坡回答說:「唉,大和尚你有所不知,早上我想寫副對聯,誰知剛寫好上聯,下聯忘記了,一直想不出,所以心煩啊!」

佛印問:「不知上聯是甚麼?」

蘇東坡回答說:「上聯是『向陽門第春常在』。」

佛印一聽,心中好笑:「這對聯家家戶戶都貼爛了,他卻拿來戲弄我,不知道蘇東坡葫蘆裏賣的甚麼藥。」於是不動聲色的說:「我來給你對吧,下聯是『積善人家慶有餘』。」

蘇東坡連呼:「啊呀,高才高才!原來你磬(慶)裏有魚(餘)啊!那就拿出來吃吧。」

佛印這才恍然大悟,乖乖地從磬裏把魚拿出來了。◇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