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表示,在去年檢驗公立醫院病人的糞便樣本中,發現抗藥性細菌「產碳青霉烯酶腸道桿菌」(CPE)的個案,比2011年增加17倍,到340宗,即使與前年比較,個案也上升了一倍半。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在2016年檢驗公立醫院病人體液和糞便樣本中,發現有340名病人帶有「產碳青霉烯酶腸道桿菌」(CPE),與5年前相比,個案宗數飆升17倍,即使與前年相比,個案也上升了一倍半。而去年驗出有關病菌的病人中,有45人出現發燒等病徵,出現病徵的個案較前年的21宗和5年前的9宗為多。

醫管局表示,有關細菌是大腸桿菌的一種,但卻是抗藥性細菌中的「頭號敵人」。這樣病菌現時主要以多黏菌素治療。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曾艾壯表示,以往感染CPE的病人多有外遊記錄,2013年的染病人士中,79%有外遊記錄,但去年340宗個案當中,76.8%病人沒有外遊記錄。

他指,相信發現CPE帶菌者和沒有外遊記錄的個案大幅上升,可能是因醫管局在去年擴大篩選範圍。他認為未必是細菌變得「更惡」。他又指,感染CPE的患者多數會出現發燒及感到疲累,倘若細菌進入血液,也可能會引發敗血症,嚴重甚至可能致命。但目前醫管局未能提供去年公立醫院中,因CPE致死的數字。

曾艾壯提醒,要預防CPE應要將肉類徹底煮熟後才進食。他補充,當肉類內部溫度達到攝氏75度,並維持1至2分鐘後,相信就可以徹底殺滅多種細菌。而市民外出用膳時,也應該留意肉類是否仍有粉紅色部份或滲出血水。◇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