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40歲的林小姐,因突然出現頸部疼痛、身體右半邊無力、眼歪嘴斜,即刻前往醫院掛急診。經由醫生詢問得知,林小姐前一天去按摩舒壓,於是安排核磁共振血管攝影檢查,發現是按摩造成頸動脈剝離,血栓飄移至腦部阻塞血管,導致中風的症狀,經用藥治療後,目前已逐漸復原。

按摩要控制力道與位置

台北慈濟醫院神經科醫生許博荏說,許多上班族因為經常感覺肩頸酸痛,所以喜歡去按摩放鬆一下,但按摩的力道和位置需要特別留意。在按摩時,力道不能太強,切勿按到頸部側面,才能避免動脈剝離而引起中風。

許博荏表示,頸動脈剝離會造成缺血型中風,頭痛是典型症狀,患者會感覺頸部上方、靠近頭枕部的位置劇烈疼痛,與一般頭痛的位置多在頭的上半部不同。頸動脈剝離造成的中風可以使用血栓溶解劑,但患者應把握在黃金3小時內就醫,經醫生評估若適合注射血栓溶解劑,打通阻塞的血管就能增加復原機會;而後需給予抗凝血劑或抗血小板製劑治療3~6個月,讓血流通過狹窄的血管時,不會形成血栓,避免再度中風。雖然缺血型中風的死亡率較低,但嚴重者仍會導致癱瘓,需要長時間復健,不可輕忽。

中風主要分為兩型

許博荏補充說,中風主要分為兩型,一種是腦內血管阻塞的缺血型(栓塞型)中風;另一種是腦內出血的出血型中風。缺血型和出血型中風大多發生於50、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三高」問題或冠心疾病者,更是高危險族群。由於年輕人因三高的危險暴露不較老年人來得久,一旦中風必須追查一般動脈粥狀硬化以外的原因,其中一個常見原因便是上述的頸動脈剝離,有可能是肩頸酸痛按摩不當,或是打球時脖子瞬間用力甩動所造成。頸部通往腦部的動脈血管有4條,包括前頸左、右各一條的頸動脈與後頸左、右各一條的椎動脈,當外力造成動脈剝離時,血栓飄移到腦部阻塞血管壁,就會出現中風症狀。

高危險族群更要小心

許博荏提醒,頸部是連接大腦和身體的重要通道,由於相當脆弱,不像背部、大腿、臀部有堅強的肌肉群保護,所以很容易因外力而受傷。因此不論是按摩或推拿,力道都不能太強,按肩膀附近比較安全,切忌按摩頸部側面,尤其是有三高病史的慢性病患者,或是有已知遺傳性血管病變的患者都應特別小心,若出現劇烈頸部到頭枕部疼痛、身體半邊無力、眼歪嘴斜等情況應盡速就醫。◇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