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羨慕他,都不在乎別人怎麼看,總是那麼自信自由!」從小到大身邊一定會有幾個讓我們由衷發出這種讚歎的人存在。回頭看看自己,總是怕東怕西、綁手綁腳,有時好不容易鼓起勇氣舉手發言,嘴脣都忍不住顫抖、拳頭用力握緊、手心也濕透了。

鼓起勇氣發言完,坐下時甚麼也聽不見,只能不斷回想:「我剛說了甚麼?」、「別人有聽懂嗎?」、「我應該怎麼說才會更好的!」、「別人一定在笑我!」⋯⋯在不停地反芻(rumination)思考下,把狀況越想越糟,就算有人給予肯定,你也會覺得對方只是在說客套話,執著的沉浸在自我批評中。

反思其實沒有不好,反思能讓自己進步,但凡事太過就容易帶來負面影響,反芻思考就是其中一種,顧名思義就是把「不好的經驗」不停拿出來重新咀嚼,結果消化不良導致「腦脹氣」。胃脹氣多不舒服大家知道吧!想像你的大腦脹滿有害氣體又排不出去,那有多難受。

因為在乎別人的眼光,而造成的反芻思考,對我來說算是家常便飯。由於我是文字人,我擅長用文字整理思考,而不擅長即時發言,所以每次有需要臨場發揮,在人前發言的場合,我都會迅速打草稿,也會連回到家都還在想,那句話我應該要怎樣說才會更好。

但因為之前上課要發表意見的機會太多了,我逐漸發現一個事實:

我們在乎他人的眼光,是因為擔心自己表現不好。但實際上,多數人跟我們都是一樣的(除自信爆棚的人外),大家在焦慮自己的表現都來不及了,誰還有心思批評指教你(除非那些特別壞心眼的人)。

舉例而言,當要發表心得的時候,你的心思是放在聽同學的分享上,還是放在自己要說甚麼上?同理可證,你在發言的時候,有多少人全心聆聽,甚至會去挑剔你的用字遣詞?既然發現這個事實,不就可以自在表現了嗎?簡單來說,要做到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只需要明白一件事情,就是其實沒有人那麼注意你,因為每個人最在意的還是自己。

——轉載自「名日文化」◇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