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持續放緩,加上中共對商業環境的改革承諾遲遲未兌現。中國歐盟商會警告,許多歐企認為在華投資風險已超過收益,他們也難以相信中共當局的改革承諾。

周三(9月11日),中國歐盟商會發布了最新一期的《歐盟企業在中國建議書》。歐盟商會在報告中表示,許多外資企業現在正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即它們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可能已成為中國市場的長期挑戰,而不是一個新興市場的「成長之痛」。

商會主席彥辭(Jens Eskelund)在報告發布前對記者表示:「我們確實相信我們正處於一個臨界點。如果你想做點甚麼,現在就是時候了。」

「現在在中國市場上賺錢變得難上加難。」彥辭說。

報告指出,歐企越來越懷疑,中共是否有可行的計劃提振經濟內需。儘管北京表示,有意解決外企面臨的挑戰,但事實上政策文件中多數重點措施都「進展有限或毫無進展」。

報告還指出,中共當局「高度關注安全相關因素」,以及「在關鍵經濟領域實現高度自主」,這與專注於開放、競爭的市場原則相左。

「加之國內需求持續疲弱,多個戰略產業出現產能過剩,其他經濟體對此表示強烈反對。這與恢復商業信心這項日益艱鉅的任務背道而馳。」報告寫道。

2024年上半年,中國外商直接投資額較去年同期下降29.1%。歐盟商會表示,約三分之二的會員企業,在中國的利潤率已下降到相當於或低於全球平均水平,而對未來盈利持悲觀態度的企業比例,也攀升至歷史高點。

「有跡象表明,外資企業已開始調整對中國市場的預期與入市策略」,報告寫道,「歐盟與美國企業在華投資額已縮減至十年前的一半左右,小型跨國企業及中小企業則較傾向轉至其它市場投資。」

該商會表示:「鑒於其它市場在法律政策的穩定性、可預見性及投資回報率上的優勢,維持在中國市場的現有投資規模變得更加艱難,其合理性同樣正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

報告指出,毆企關切的「核心問題」是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同時,企業信心還受其它多種因素的重創,包括:長期存在的市場准入與監管層面阻礙、高度政治化的營商環境、內需疲弱、產能過剩、法律法規不透明,以及當局對國家安全和高度自主化的持續關注。

在經歷了令人沮喪的第二季度之後,中共聲稱將對家庭採取新的刺激措施,促進內需復甦。

不過,歐盟商會表示,由於中共當局「一再作出的改革承諾未能兌現」,許多外資企業已經出現了「承諾倦怠」,不再相信改革能夠落實。

報告指出,在2000年代許多外企認為,中共聲稱的改革計劃是可信的,然而「經過十多年基本未兌現的承諾之後,對中國改革承諾的懷疑與日俱增」。

今年7月,中共承諾將重振14億人的消費市場,並推出「以舊換新」消費品補貼計劃。然而,至今的政策都收效甚微,經濟學家們仍在等待更多重振消費市場的具體計劃。

歐盟商會表示,以舊換新計劃不太可能大幅增加國內消費,因為預算中為其編列的金額僅為人均約210元人民幣(約29.52 美元),「且僅有一小部份能夠觸及一般消費者」。

在報告中,商會還提到中共當局並未改善執法,知識產權相關問題持續存在。

商會警告:「若不採取更為全面的措施應對企業的關切,過去數年所見的消極態勢恐將持續甚至惡化。」

報告指出,這可能「引發外資企業在華投資縮減、供應鏈及業務繼續外遷,加劇外企總部與中國分支機構間的隔閡」。#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