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羅伯特休斯(Edward Robert Hughes),《仲夏夜》(Midsummer Eve),1851-1914年創作,水彩與水粉,114.3 cm × 76.2 cm,私人收藏。(公有領域)
愛德華羅伯特休斯(Edward Robert Hughes),《仲夏夜》(Midsummer Eve),1851-1914年創作,水彩與水粉,114.3 cm × 76.2 cm,私人收藏。(公有領域)

仙子仙女和他們豐富的傳說故事,久遠以來就讓世人著迷,對英國人來說尤其如此。在維多利亞時代(1830至1900年代),仙子畫(fairy picture或fairy painting,又稱童話畫/精靈畫)成為獨特的藝術流派。這種對童話的迷戀始於19世紀中葉,很大程度上是受社會變革所推動的。面對科學進步和工業化發展,人們在自然世界之外,對於靈性世界的興趣也與日俱增。

超自然肖像

據L'École珠寶學院藝術史教授伊內齊塔蓋-艾可(Inezita Gay-Eckel)的網絡講座,長期以來,綠色一直是正負含義並存,正面的如春天、森林、好運、健康等;負面的如蛇、毒藥、龍、邪惡等。研究中世紀歷史的學者米歇爾帕斯圖羅(Michel Pastoureau)在其《色彩列傳:綠色》(Green: The History of a Color)一著中寫道,綠色一直是超自然生物的顏色、特別是仙子仙女的顏色,這種象徵性的色彩最早可追溯到彩飾手稿。

在女畫家索菲岡恩布里安德松(Sophie Gengembre Anderson,1823—1903年)的畫作《擷取女子的美麗容顏,輕輕懸起,伴以蝴蝶、鮮花和珠寶,這樣你的仙女就由最美的東西組成》(Take the Fair Face of Woman, and Gently Suspending, With Butterflies, Flowers, and Jewels Attending, Thus Your Fairy is Made of Most Beautiful Things)中,綠色的運用達成了驚人的效果。安德松擅長為孩子、尤其是女孩創作柔美迷人的肖像畫。在維多利亞時代,對童年的感性探索開始在藝術界流行。安德松偶爾也會把女孩畫成仙女的樣子,這幅畫就是令人驚歎的一例。

畫中女孩頭戴豔麗的蝶冠,身後展開一對仙翼。伊卡赫女士在L’École學院的網絡講座中形容說,一頭紅髮、肌膚白皙、頭戴王冠的女孩/仙女,看起來就像一位凱爾特公主。她緊握的綠色小袋子上飾有金色方格和珍珠,裏面可能裝著她的首飾;另一種說法是,小袋的綠色表明,裏面可能裝有魔法藥水。不過,從她天使般的面容來看,她很有可能是「好仙女」,說明藥水不是毒藥。

克里斯托弗伍德(Christopher Wood)撰寫的《維多利亞時代藝術中的仙子仙女》(Fairies in Victorian Art)是這方面的權威著作。伍德在書中寫道:「維多利亞時代的人們極度渴望相信仙子和仙女,這是他們逃避現實的方式之一,他們生活在一個不浪漫、物質主義、講求科學的時代。」

觀賞充滿創意、技巧精湛、令人入迷的仙子畫,你會感到脫離凡俗,進入超自然的浪漫氛圍。即使到了現代,維多利亞時期的這些畫作依然散發著神奇的吸引力;透過書籍、展覽和拍賣會引起新一代人的關注。

(全文完)

原文:〈Once Upon a Time: Victorian Fairy Picture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米歇爾普拉斯特里克(Michelle Plastrik)是一位藝術顧問,居住在紐約。她撰寫的文章涵蓋藝術史、藝術市場、博物館、藝術博覽會和特別展覽等一系列主題。◇

約翰西蒙斯(John Simmons),《晨星》(The Morning Star),1867年創作。(公有領域)
約翰西蒙斯(John Simmons),《晨星》(The Morning Star),1867年創作。(公有領域)

愛德華羅伯特休斯(Edward Robert Hughes),《星星列車》(Night with her Train of Stars),1912年創作。(公有領域)
愛德華羅伯特休斯(Edward Robert Hughes),《星星列車》(Night with her Train of Stars),1912年創作。(公有領域)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