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偶然在社交網站看到一條關於莊子的影片,來源是被Facebook標註為「China state-controlled media」的《台灣網》。片中只見台灣名校「北一女中」的國文老師區桂芝談論「中國人的自由」,她的發言如下:

「什麼叫做自由?如果西方的自由,就是個人的自由嘛,言論自由嘛,可是中國人也講自由啊。我們的自由,在莊子的時代,〈逍遙遊〉不是自由嗎?可是我們強調自由是心靈層次、精神層次的自由。如果你個人心靈得到完全自由,外在環境的束縛就不能影響你,因為外在的客觀環境有太多歷史時代複雜的因素,你個人是沒辦法抗拒的。可是我們起碼可以要求我的心靈達到一個什麼層次。」

儘管莊子的確崇尚自由,但恕我直言,這位國文老師的解讀非常膚淺和片面,根本完全掌握不到莊子逍遙遊的精神。她在片中反問:「〈逍遙遊〉不是自由嗎?」

讓我直接答你:當然不是。

現代中文的「逍遙」固然可視為「自由自在」的同義詞,但在莊子的時代,「逍遙」二字跟現代人認知有很大差異。「逍遙」最初又寫作「消搖」,例如《禮記·檀弓上》有一句說:

「孔子蚤作, 負手曳杖,消搖於門。」

如果你把「消搖」理解為「自由」,這句話就解不通了。以上引文的意思其實是:「孔子很早起了床,兩手背在身後,拖着手杖,在門外的舉止散漫放縱。」手杖本來是握在身前的,現在「負手曳杖」,明顯是反常之舉。至於「消搖」,唐人孔穎達解作「放蕩以自寬縱」,表示孔子不像平日般守禮,也是異常表現。

原來孔子前一晚做夢,自知命不久矣,所以起床才有種種反常舉動。由此可見,「消搖」(即逍遙)的古義不是「自由」,而是帶點負面義的「放蕩不羈」——「自由」表示你沒有外在束縛,可自主行動;「消搖」則表示你主動打破束縛,尤其是世俗規範和傳統枷鎖。「自由」只是描述一種狀態,但「消搖」則是一個反主流的行動。莊子以「逍遙」為題,深意正在於此。

只要細讀過〈逍遙遊〉,就知道莊子不是空泛地談什麼「心靈自由」,而是具體地提倡一種挑戰傳統、破除成見的思考方式及處世之道,就像鍾泰先生在《莊子發微》所說:「蓋消者,消其習心;搖者,動其真機,習心消而真機動,是之謂消搖。惟消搖而後能游,故曰消搖游也。」鍾先生的解法可謂探驪得珠,儘管未必符合「消搖」古義,卻深得莊子神髓。

至於區桂芝說莊子談的只是「心靈層次、精神層次的自由」,更是大錯特錯。《莊子》內篇的〈應帝王〉,全篇皆講政治哲學,強調理想的統治者必須「順物自然而無容私」(順着物性自然,不要把自己的私心強加於人)、「無為事任,無為知主」(使人各任其事,不要親自指揮;讓人各盡其才,不要親見部署),諸如此類的政治主張,在全書俯拾皆是。用郭象一句話概括,就是「無心而任自化者,應為帝王也。」

看懂了嗎?莊子絕對不是單講「精神層次的自由」,他還用大量篇幅講政治的自由,當然在別的章節也會談個人的自由(例子太多,我懶得quote了)。

說回那段影片,我發覺很多由中国操控的媒體,總喜歡打着「中華文化」幌子散播歪理,並悄悄滲入一些似是而非的政治訊息(例如刻意把西方人的自由跟中國人的自由對立起來,讓人以為真有什麼文化差異)。「中華文化」經這些媒體一宣傳,不管是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全都變得業餘、不認真,和像馬戲團。

比如這位連古人筆下「逍遙」和「自由」也分不清楚,卻自信滿滿大談莊子的區桂芝老師,我真的很想知道:她到底有沒有看完《莊子》的內七篇?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馮睎乾十三維度」Patreon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