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馮睎乾,作家,
在多家媒體任專欄作家。
www.patreon.com/sefirot

近日網上流傳一張照片,拍到一位國泰空姐當眾「踎街」(「踎」是粵語,即「蹲」),引起香港網民議論。我沒興趣討論這空姐來自哪裏,只想談談中國人「蹲」的文化。

古人所謂「坐」指席地而坐,但姿勢十分講究:雙膝著地,腳背向下,臀部落在腳跟。今日中国已沒有人這樣坐,但禮失求諸野,日本人仍然保留這種坐姿。

跟「坐」稍為不同的,是「長跪」,或簡稱「跪」。勿以為長跪是指「長時間跪著」,「長」是表示「長起身子」:像「坐」一樣雙膝著地,但把臀部從腳跟抬起,挺直腰,就叫「長跪」。《說文解字》說:「跽,長跪也。」故長跪又稱「跽」。

「長跪」或「跽」是表示敬意的坐姿,如秦王見范睢,兩人獨處,「秦王跽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見《史記》)跪的是秦王,不是范睢。

「跽」也是由坐到站立的過渡姿勢,如《史記·項羽本紀》載鴻門宴上,樊噲怒氣沖沖入來,頭髮上指,目眥盡裂,項羽即「按劍而跽」,表示本來坐著的項羽,一見樊噲來勢洶洶,便馬上聳直身子,準備起身自衛。

「坐」和「跽」都是古人合乎禮的坐法,後者更有表示尊敬的意思。另外也有種比較放肆「叛逆」的坐姿,叫「箕踞」,簡稱「箕」或「踞」:臀部著地,兩腿向前平伸,成「八」字形,由於形似「簸箕」,故名「箕踞」。

在古代,箕踞是極無禮的坐姿,有時雖可藉此表現自己曠達——如「莊子妻死,惠子弔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見《莊子》)——但更多時候是傲慢的舉止,用來侮辱對面的人。據說孟子有次回家見到妻子「踞」著(即箕踞),更氣得馬上想休了她。(見《韓詩外傳》)

至於國泰空姐的「踎」,古人稱為「蹲」、「踞」(不同「箕踞」)或「居」(這是「踞」的本字):雙腳著地,膝頭聳起,臀部朝下。這不是正常情況下的坐姿,如《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釋甲,執冰而踞」,指士兵脫下衣甲,拿著箭筒蓋(所謂「冰」,同「掤」)蹲著。

今天粵語以「踎」字代表「蹲」,其實是新造的字,「踎」本字當作「貓」——「貓」是方言的「蹲」或「坐」,如「貓月子」即「坐月」,可能因為貓整日蹲著,故稱。粵語所謂「踎登」(沒工作,遊手好閑),正寫是「貓蹲」(「蹲」讀「敦」),即蹲著沒事幹。

要證明「踎」、「蹲」無禮,很簡單,看《淮南子·說山訓》這段話就知道了:

「以非義為義,以非禮為禮,譬猶倮走而追狂人,盜財而予乞者,竊簡而寫法律,蹲踞而誦詩書。」

蹲著讀詩書,就像赤條條追捕瘋子、偷財物送給乞兒、盜竹簡書寫法律,都是以「非義非禮」的方式去做些自命正義和合禮的事。由此可見,「蹲」被視為不雅的坐姿,中國自古已然,只是今日中国男男女女都不覺得蹲下有甚麼問題。

生長在英殖時期的香港人,以我所見,大多數都不喜「踎街」。記得小時候早上上學,我常常在九龍城樂善堂外吃街邊檔糯米飯,就算在街上,也擺放一些矮凳供食客坐著吃,沒需要「踎」。英殖港人視蹲踞為無禮,看來也是禮失求諸野。◇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