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高中的學習環境不同,大學生不僅要學會自主學習,還要合理規劃學習時間和強度,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以下指出大學生在學習中,常見的5大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法:

問題1

偶爾曠課,很嚴重嗎?

很多大學生認為,一學期即使錯過6堂、8堂,甚至10堂課,也可以學好該門課程。但是,你有想過嗎?一學期下來,學分或許拿到了,但你損失了多少?

換個角度想:大學生該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如果說,每堂課內容涵蓋了3%的專業知識,所需費用即是所有學費的1/350,以每學期3萬5千元的學費來說,每堂課的費用便是100元。蹺課損失的,除了金錢外,還有多少專業知識呢?

問題2

選課過多,應付得來嗎?

有些學生,在學校允許範圍內,選擇了多門課程(一學期5~7門課),並視之為一件驕傲的事,他們甚至還同時選修雙學位或專業課以外課程。這樣滿堂的情況下,學習效果如何呢?

換個角度想:為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應該選修標準課程的數量,集中精力學好這幾門課。除非所學的兩個專業緊密相連,可以達到相輔相成的學習成效,否則,學期末的成績考核,將會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問題3

拒待在家裏,非要網絡社交?

 很多大學生把一天大多數時間花費在Facebook、推特(Twitter)和影片分享網站(YouTube)上。然而卻抱怨沒有足夠的時間學習,無法集中注意力在為他們精心設計的學習內容上。究竟,是時間不夠,還是時間分配不OK?

換個角度想:要戒除網絡成癮症,建議大學生每天給自己設定一段「無媒體」時間。在這段時間內集中精力學習,對於學習將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問題4

就是愛拖,考前抱佛腳?

「不見棺材不掉淚,不到考前不讀書。」令人困擾的拖延症,總是不自覺地就發作,非得等到最後期限,才勉強打開書本。看看考前的圖書館便知一二,「挑燈夜戰」是每個大學生必經之痛啊!

換個角度想:如果想在大學時期取得理想的成績,就要認真規劃學習任務,並合理安排時間。在沒有家長和老師督促的情況下,自己安排大學的生活和學習。

問題5

老師如鬼魅,非必要不見?

很多學生有這樣的想法:認為老師不願見他們,或認為老師只願意在學生有困難時才願意見他們。有的學生卻視老師如鬼魅,生怕見到老師。這些都使得學生有問題不去問老師,這也成為最終科目被當的原因之一。

換個角度想:主動出擊其實沒有這麼困難,有問題找老師,往往那些被當科目的問題,只須在見老師的幾分鐘裏,便可迎刃而解。要知道,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不是研究員,還是很希望能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才當老師的。◇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