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近期遭遇嚴重高溫和乾旱,呂宋島北部一座重要水壩面臨乾涸危機,水底一座有著300年歷史的古城小鎮因水位下降得以重見天日,而且是迄今露出水面時間最長的一次。綜合媒體報道,受持續高溫天氣的影響,菲律賓將近一半的國土面臨乾旱,位於新怡詩夏省(Nueva Ecija)的一座水壩從3月起就保持著超低的水位,現在甚至出現局部乾涸現象,這也讓沉沒在水底的歷史古城潘塔邦安鎮(Pantabangan)重現在世人眼前。

菲律賓國家水利機構工程師馬龍帕拉丁(Marlon Paladin)表示,這座水壩於1970年代建成,之後只要水位過低時,水底下的潘塔邦安鎮都會露出水面,但以前只能看到古城的最高處,也就是建於19世紀的老教堂頂端的十字架。現如今,整座教堂建築全部裸露在外,同時還能看到一座古老的公共墓地。而且這次是有史以來露出時間最久的一次。

目前,當地政府允許民眾和遊客付費參觀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遺蹟,但每次遊覽限時40分鐘。

據了解,菲律賓每年4至5月都會十分炎熱,平均氣溫在30℃以上,但大多數地區的氣溫都會遠遠超過平均值,而過去幾周的氣溫一直保持在42℃左右的高位,甚至部份地區一度突破50℃,炙熱難耐的天氣也讓當地民眾飽受煎熬。◇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