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目前的香港政局和數之不盡的政治案件,不少人因為感到無力或擔心影響自己的情緒而不再理會政治;亦覺得無論做任何事都難以帶來改變,更會增加自己的風險,倒不如無視那些新聞吧?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回憶起經典港產片《東邪西毒》一句對白,歐陽峰:「當你不可以再擁有的時候,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讓自己不要忘記。」

紀錄片《幸彤在監獄》最近在全球各地放映,可惜不包括香港。如果我沒有記錯,該片是繼《香港人:黎智英為自由奮戰》(2022年)之後,第二齣以單一人物為主題的後反送中紀錄片。《黎智英為自由奮戰》剪輯了黎智英在入獄前的演說和訪問,講述黎智英在幾十年前從中國大陸來到香港之後,怎樣一步步參與政治和民主運動,成立壹傳媒和《蘋果日報》為香港發聲。

該紀錄片亦訪問了前港督彭定康、美國「香港民主委員會」前總監朱牧民、流亡海外抗爭者張崑陽及邵嵐、前《蘋果日報》資訊網行政總裁利世民、英國民間組織「香港監察」總監Benedict Rogers等人,評價黎智英對香港民主運動的影響。

今次《幸彤在監獄》不像《黎智英為自由奮戰》那麼「硬邦邦」去宣傳一個人,而是一齣充滿人情味和溫柔的紀錄片。裏頭只有少量鄒幸彤在2021年還柙之前的獨家專訪片段,其餘大部份內容都是訪問鄒的朋友、律師和戰友,大約十人左右,由他們去憶述與鄒的相處點滴,再評價和側面描寫鄒。

《幸》的內容比《黎》豐富,因為前者不單止將焦點放在鄒幸彤身上,更講述鄒在過去十幾年時間入面,怎樣影響世界不同地方的人,包括香港、中國大陸、馬來西亞、韓國、日本等。雖然那些都不是甚麼巨大影響,但卻在受訪者心裏面產生了難以量化的影響,讓他們繼續堅持自己的信念,例如選擇留港「抗爭」,道德感召漣漪效應不容忽視。正因如此,馬來西亞政府早前才會打壓放映會,負責人被帶走;香港就更加不用多說。

目前,鄒幸彤涉及的支聯會案仍然開審無期,《幸》成功將全球各地關注鄒的力量結合於一起,讓觀眾和受訪者跨時空跨地域連繫在一起「圍爐」,發覺原來自己並不孤單,在鴉雀無聲的表面之下,全球仍有不少人關注鄒的案件。

同時,《幸》真正「說好香港故事」,讓世界各國的居民與政客了解香港政治犯和「放學手足」的最新情況,或會繼而採取某些行動,這才是該片更大的工具性作用。

最後,再次向鄒幸彤、《幸》紀錄片製作團隊和所有受訪者致敬。◇

(本報專欄作家所提出的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