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名建制中人公開質疑垃圾徵費政策,包括全國僑聯前副主席盧文端日前在《明報》撰文,指垃圾徵費當年由「激進反對派」提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現應擱置而聚焦拼經濟。前香港環境局副局長、現任香港科技大學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學部首席發展顧問陸恭蕙回應指,該政策於20多年前的特首董建華年代醞釀,過去政府亦通過了跟此政策有關的不同法例,到了今天進入試驗階段,她反問現時憑甚麼來放棄;她指若因困難而放棄,實在不合理,而面對困難可以分階段實行,也不應放棄。
垃圾徵費政策不是「有人出來搞亂香港」
陸恭蕙今早接受電台節目訪問時表示,於前特首董建華年代(1997-2005)及廖秀冬出任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的時期(2002-2007),已提出了垃圾徵費的概念,現時走到實施階段,實在沒有「有人出來搞亂香港」,或「有人提(這政策)出來想搞我們的政治」這回事。說到這政策由「激進反對派」提出,陸亦指「真的不是」如此。另亦有媒體翻查立法會資料,指政策的通過是在2020年泛民議員總辭下,議案由建制派全票支持通過。
陸恭蕙說,垃圾回收及徵費在亞洲、中國及歐洲等的城市,都是恒常措施;而廢物處理是一個城市的重要部分,處理垃圾的思維現在已然轉變,從前是「掉垃圾」,今天的新思維是「環保」,環保涉及回收和減廢,這些都是與經濟有關的。
國內國外都實行垃圾徵費,為何香港不行?
她質疑,國內國外都有城市正在實施垃圾徵費,為何香港不可以。翻查資料,中國大陸不少城市的居民生活垃圾是按定額徵收,早在2018年當局已明確提出垃圾計量收費。其中深圳在2020年9月實施《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授權市政府逐步建立垃圾分類計價、計量收費的收費制度。
陸恭蕙回憶自己於2013年出任環境局副局長時,政府提出了垃圾徵費的藍圖,敍述了全個系統,當時參考首爾和台北的經驗,知道這政策在其他地方實施時,通常在頭半年都有很多投訴聲音,但約3至6個月後,大家清楚如何做,就會平靜下來,會感到「這麼難做都做了出來」,而過程中的各種難問題,政府可以不斷調整補救。
兩番強調:因有困難或未預備好而全俱放棄政策不合理
她重申,如果認為政策實行起來十分困難或未預備好就放棄不做,實在是不合理。
她指出,政策是一個「全民運動」,牽涉不同持份者,實行起來一定複雜和困難,例如有些地點空間很密集,放不到垃圾箱等,那卻可以分階段進行,先做較為可行的和容易的,難的在後,可以先在設立了業主立案法團及由管理公司管理的大廈先行,三無大廈隨後,而不應「等到甚麼都好完美,說到大家都明白了,才開始做」。
可分階段實施以應對困難
她說這政策是需要全民warm up(熱身):「他們要對此事有興趣,你令到他們有興趣了,現在就可以叫他們去做,去試……但如果你說,這是很難啊,人們不願意做啊,那就不做了。我看不到這情況在政治上是講得通的。」
主持人問到,有人批評關於回收廚餘的政策配套工作,現時廚餘機不夠,不如等到八至九成的公屋都配置了廚餘機才做廚餘回收,陸恭蕙說「如果說現在只有部分地方有廚餘機,就全部都不做了,這是不make sense的……現時40%的人住在公屋,若能在那裏收集多些廚餘,真的把廚餘交到廚餘廠,日後便可令私樓有更大的信心去做廚餘回收,因為公屋做到了。」
立法會議員江玉歡和李慧琼近日質疑因垃圾徵費於本月1日實行試驗操作後,出現了很多問題,許多配套未預備好,一旦8月1日實施會引起很大的混亂,江玉歡更建議無限期押後。陸恭蕙認為不應因難做就否定整個運動:「世界上那麼多城市都正在做這個,都做得到,為何香港做不到?為何說我無決心?……香港現時是較困難,但是否有些狀況未預備好,就說不如全部(放棄)不做?這邏輯完全不make sense。」
陸恭蕙呼籲立法會及區議會議員可多些落區,協助市民如何更好地實行垃圾徵費政策,一起解決問題。@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