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今日(28日)出爐,停派消費券及電費補貼,薪俸稅、個人入息稅、利得稅寬減上限減半。「葵涌劏房街坊會」認為,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在經濟、福利方面「大幅減糖」,各支援項目未見增加,對此感失望。「基層願景」則表示期望政府在扶貧方面能有更完善的配套,例如重推「進一步鼓勵『自力更生綜合就業援助計劃』綜援受助人就業的獎勵計劃」。「關注家居照顧服務大聯盟」批評當局「斥資逾10億元於表演中,但未有落實支援市民的經濟需要上」,對此感到遺憾。

街坊會表示,香港經濟環境下滑,基層市民首當其衝。對於過往項目如1,000元的電費補貼、改善家居計劃等未有繼續推出,對此表示失望,認為是次預算案有關支援未足以應付基層市民生活所需,希望政府在考慮社會民生福利議題時,「更需要考慮水深火熱的基層居民情況和需要」。

對於預算案提及,要求有關部門檢視二元乘車優惠計劃。街坊會指出,計劃能舒緩基層市民的交通開支,因此希望政府檢討後,承諾仍然可以保障受惠基層市民,避免減少或取消優惠。

歡迎延長輪候公屋戶現金津貼
望恆常化及延至非長者一人住戶

對於預算案延長房署「現金津貼試行計劃」至明年6月,街坊會表示歡迎,但就建議政府將計劃恆常化,並於政策檢討時令金額追上通脹率。

街坊會又指,非長者一人住戶輪候時間比其它組別更長,面對之經濟壓力更高,建議將計劃延伸至非長者一人住戶。

倡數碼器材費用津貼

另外,街坊會認為是次財政預算案中有不少措施惠及基層長者,如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撥款一億元,在未來3年為60歲以上長者提供數碼及技術支援。街坊會建議政府提供更實質支援,例如數碼器材費用津貼,更實際支援街坊。

最後,街坊會提及北部都會區和交椅洲人工島2大項目,擔心政府以發債模式以支付大型基建的長遠發展,或帶來財政穏健的危機,對基層市民在扶貧、福利以致住屋的資源直接構成影響。

「基層願景」等團體合辦2024/25年度《財政預算案》直播活動。(基層願景提供)
「基層願景」等團體合辦2024/25年度《財政預算案》直播活動。(基層願景提供)

基層願景倡重推「自力更生支援計劃」

「基層願景」 表示,樂見政府繼續有向合資格人士派發半個月綜緩、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等惠民措施,但期望政府在扶貧方面能有更完善的配套,例如重推「進一步鼓勵『自力更生綜合就業援助計劃』綜援受助人就業的獎勵計劃」,並放寬至所有領取綜援人士,讓他們能安心透過工作脫離綜援網。 

對於政府提出調整薪俸稅及個人入息稅,以標準稅率計算入息淨額超過500萬元的納稅人,超過500萬元的部份稅率上調為16%。基層願景認為增加累進性的方向值得肯定,但希望整體勞工收入能從結構上有所改善,令公共財政不用長期依賴少數「打工皇帝皇后」。

團體又指,雖然社會復常近一年,但基層市民的生活狀況回復速度和程度追不上大市,貧富懸殊仍持續惡化。他們呼籲政府避免削減公共福利及增加民生相關的服務收費,令基層市民為經濟疲弱埋單,並建議政府將最低工資改為一年一檢,長遠應推動生活工資;增撥社區看顧服務資源,鼓勵家庭照顧者外出工作;暫緩緊縮、削減福利、公共服務加費等計劃,拒絕盲目減赤等。

關顧聯:社區券忽視長者真實需要

「關注家居照顧服務大聯盟」表示,雖然政府提出增加「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社區券)名額至11,000張,但是在政府持續增加社區券的資源同時,傳統資助社區照顧服務的輪候人數卻持續增加,認為反映長者寧願輪候資助社區照顧服務,也不願意參與社區券計劃。

關顧聯批評社區券的安排及服務質素對忽視長者的真實需要,加上社區券奉行「錢跟人走」原則,即透過共同付款機制,就申請人士與同住家人的入息進行審查,以此決定政府資助程度。大聯盟指出,家人未必將其入息用於長者身上,故有關做法對長者並不公平。

他們促請政府檢討社區券,容許長者以個人入息作審查以便申請,又建議當局投撥資源於傳統社區照顧服務,而非一昧依靠市場化服務解決長者需要。

增殘疾人士服務名額 唯仍是杯水車薪

另外,關顧聯表示,樂見政府增加殘疾人士日間康復、住宿照顧及暫顧服務名額至36,400個,但認為這個數字相對與本港逾50萬殘疾人士人口相比仍是杯水車薪,促其政府正視殘疾人士社區照顧服務上的不足,除增加名額外,亦需考慮其它配套的安排,劃一服務收費及申請門檻,並設立個案管理制度以跟進殘疾人士的服務情況和需要。關顧聯又建議當局設立恆常復康用品津貼,提高傷殘津貼金額並降低各項復康人士津貼的申請門檻。

關顧聯又表示,陳茂波提到花逾10.9億以支持本地特色活動,包括每月在維港舉行煙火匯演和無人機表演,「對於斥資逾10億元於表演中,但未有落實支援市民的經濟需要上,本聯盟表示遺憾,促請政府正視民間需要」。 @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