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關注資訊戰、全民國防議題的台灣黑熊學院院長沈伯洋,近日在一次演講中透露中共統戰新手法,除了「養套殺」外,沈伯洋列舉幾則實例,證實中共網軍「帶風向」已成為影響台灣大選以及中共攻台的重要統戰手段。
中共「養套殺」對台灣年輕人效果不顯
台灣學者沈伯洋近日在台中的一次演講中提出一個數據,中共干預台灣選舉,只需要影響3%的人。他說,在大陸做生意的台灣人已經不止3%了,這些人全部回來投票,其實結果就已經不一樣了。
至於中共統戰方式,沈伯洋舉例說,台灣演藝圈不少人選擇去中國發展,中共先讓這些人發展事業,三年荷包賺得滿滿,等他們漸漸放棄台灣市場後,中共會告訴他們:「你是不是要告訴你的歌迷你反對台獨」、「是不是要告訴你的歌迷你是喝長江黃河水長大的」、「是不是要告訴你的歌迷你準備在重慶置產業」。如果他們不答應,第一個不讓他開演唱會,這還算小事。如果他們再不願意做,中共開始用媒體攻擊,性醜聞等等甚麼東西都來了。
沈伯洋表示,「中共先把你養得肥肥的,然後再告訴你說請你在台灣的地方上散播對中共有利的事情,散播對美國不利的事情,散播對我們現政府不利的事情,這就是中共最重要的統戰手法——『養、套、殺』。」
他說,中共在這方面做了很久,後來發現做得不夠成功。2014年台灣爆發「太陽花」運動,中共發現它在台灣地方上接觸了那麼多人,紅色媒體鋪天蓋地宣傳讓大家覺得跟著中國在一起有多好,結果一群年輕人站出來反對台灣(馬英九政府)跟中共簽署服貿協定,中共發現這群年輕人都沒有在看電視。所以,中共從2014年決定改變統戰手法,他們要影響年輕人。
中共「帶風向」影響台灣輿論 TikTok等網絡平台是主戰場
中共的統戰政策叫「三中一青」(即中小企業、中低收入、中南部及青年)。沈伯洋介紹說,「一青」就是指的年輕人,影響年輕人很容易,現在年輕人都在用網絡,台灣人經常使用的Line、Facebook、YouTube,中共網軍一天上傳200個YouTube頻道(不是影片)。例如在疫情期間,台灣衛生福利部努力防疫,當時中共做了一個頻道來攻擊時任台灣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在台灣觀看次數是3,000萬次,更可怕的是,中共還將詆毀陳時中的影片放到了蔡英文後援會和賴清德後援會的網頁上。
按理說這兩個後援會應該支持現政府的,怎麼會放這些東西呢?沈伯洋披露,Facebook上的蔡英文後援會和賴清德後援會是中國人(中共)創立的,之前整整一年都在稱讚蔡英文政府,當吸引一大批民進黨支持者之後,開始慢慢推出關於台灣衛生福利部的陰謀論以及關於陳時中的謠言,一群人被影響,認為民進黨內政做的有夠爛,只會做國防和外交。
沈伯洋還提到了大陸短片程序抖音,國際版名為TikTok。該平台最前面曾有兩個影片,一個系列叫「民進黨下台」,一個系列叫「民進黨內政都做不好」,今年在台灣總共有5,200萬次觀看。「如果你是TikTok的用戶,一進去看到的都是在罵民進黨,而國民黨和民眾黨全部都是正面的消息,如果你看到99%的消息都是一個黨的問題時,就會覺得這個黨真的夠爛。中共不會跟你講中國有多棒,它會一直跟你說這個政治很骯髒,這些政黨都在胡搞、瞎搞,你們過好你們的生活就好了,不要管那麼多,這就是中共的目的。」
「這個時候你一定會有一個印象就是:中共一定都是在放假消息了。」沈伯洋表示,「我告訴大家,這是個陷阱。中共釋放幾億消息到台灣,而假消息不會超過10%,90%跟假消息一點關係都沒有。」
沈伯洋舉例說,有一段時間網絡上有關台灣空氣污染的話題突然熱起來了,於是他就去循線追溯,發現這些留言按讚分享的人有兩萬個是中國大陸的帳號。這些帳號鋪天蓋地聚焦台灣空氣污染的話題一個月,但他們開始並沒有丟假消息。如果你在那個月上網,你就會覺得空氣污染很嚴重,這就是中共的目的,這就叫帶風向。帶風向才是中共作戰最重要的目的。
他說,(接近選舉)最後三天,中共這些帳號開始丟假消息,這些假消息會說「之所以空氣污染這麼嚴重,就是因為政府跟廠商有掛鈎,政府貪污,這個時候你再站出來跟大家說這是假消息,其實你已經輸了,已經沒有人會理你了。其實,假消息不是關鍵,中共的重點是要在台灣帶起所有的風向。」
沈伯洋認為,越多的台灣人被中共帶風向欺騙,越有可能發生台海戰爭。
公開資料顯示,沈伯洋曾經兼任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委員、中央通訊社董事、台灣人權促進會副理事長,創辦黑熊學院、台灣民主實驗室,現在是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所長、台灣民主實驗室理事長、黑熊學院院長。#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