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李家超今(25日)早公布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今次施政報告的封面顏色沿用綠色,主題是「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添幸福」。

【14:10更新】

2024/25學年起,政府資助的專上院校非本地學生限額將提升一倍至40%;向「政府獎學基金」額外注資10億元,2024/25學年起增加「一帶一路獎學金」的名額五成;並會逐步增加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名額;教資會將資助大學推展多項宿舍項目,目標在2027年之前增加合共約13,500個宿位。

11月起,暫免在港就讀的全日制非本地研究生參與兼職工作的限制;推動成立應用科學大學;成立香港資訊科技學院;增加「學徒訓練計劃」津貼;於中小學大力推動STEAM教育;恆常化「幼稚園搬遷津貼」;

【13:55更新】

醫管局會繼續優化公營醫療服務,包括在2024-25年度,減少耳鼻喉科及骨科兩個專科穩定新症的輪候時間10%;2025年於瑪麗醫院設立全港首間胸痛中心;於2025年成立母乳庫及建立母乳捐贈機制,為未能由其親生母親餵哺母乳的嬰幼兒提供母乳。

由2023/24學年起,逐步增加牙科輔助人員的培訓學額,並提供學費資助;提供新途徑引入合資格非本地培訓牙醫及護士;推出「青少年護齒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及優化「長者牙科服務資助」項目。

【13:40更新】

提高僱員再培訓津貼,由每月限額5,880元增至8,000元;推出為期3年的「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發放最多2萬元津貼,鼓勵連續三個月或以上沒有工作的中高齡人士重新就業;6個月內就最低工資檢討機制的未來路向作決定;修訂《僱傭條例》,修改俗稱「418」的「連續性合約」規定。

【13:35更新】

推出「共創明『Teen』計劃」第二期,學員名額由2,800名增加至4,000名,範圍擴展至中四學生;為完成計劃的學員設立「校友會」。在約50間小學推行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試行一年後檢討。

推出「社區客廳試行計劃」,由商界提供場地,關愛基金提供資金,委聘非政府機構負責營辦。社區客廳會提供共享廚房、飯廳及用以做功課、舉辦興趣班和集體活動的共用空間,為「劏房」戶提供額外生活空間;。首個社區客廳項目今年內於深水埗福華街推出,為期三年。政府會在試行一年後檢討成效。

明年第一季起以荃灣及南區作為試點,委聘「關愛隊」探訪或接觸獨老和雙老住戶,把有福利需要的個案轉介至相關社會福利單位跟進。

【13:20更新】

探討「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擴展至由大陸機構營辦的指定安老院;「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券計劃」 適用範圍擴展至護養院宿位,並增加1,000張服務券。

推行為期三年的試行計劃,向領取綜援而有工作的殘疾人士每月發放額外500元津貼,以鼓勵就業。受惠人數預計約6 800人;

擴展暫託服務網絡,要求約140間「改善買位計劃」安老院、約20間「私營殘疾人士院舍買位計劃」院舍,以及約190間參與「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的服務單位,在出現空置宿位或服務名額時,提供住宿和日間暫託服務。

增設四間專為精神復元人士照顧者而設的家長╱親屬資源中心;明年第二季成立專隊,在特殊學校學生畢業前六個月主動聯絡其照顧者,提供照顧及相處技巧訓練,安排離校後的照顧計劃及連接社區支援服務。

政府明年4月會大幅提高寄養家庭獎勵金,普通照顧由每月約5,000元增加超過一倍至約11,000元,緊急照顧則由每月約6,600元增加一倍至約13,000元。

【13:15更新】

明年4月起,增加「在職家庭津貼計劃」下的住戶及兒童津貼金額15%。

明年起的三年內,分階段增設十所資助獨立幼兒中心,提供額外近900個日間幼兒照顧服務名額。明年4月起,「幼兒中心家長津貼」由每月最多600元提高至1,000元。同時分階段擴展學前兒童課餘託管服務至全港各區。

明年4月起增加「社區保姆」服務獎勵金。照顧0至3歲嬰幼兒或有特殊學習需要兒童將上調超過一倍至每小時60元;照顧3至9歲兒童,則上調六成至每小時40元。明年第四季起,服務名額增加一倍至約2,000個,受惠兒童會增加約一倍至20 000人。

【13:10更新】

鼓勵生育方面,李家超承認生育率並非單靠政策就可大幅提升,但是政府需有政策導向鼓勵生育。他提出設新生嬰兒獎勵金,向今日起在香港出生、父母任意一方是香港永久性居民的新生嬰兒,發放一筆過2萬元現金獎勵,措施為期3年。

2024-25課稅年度起,如納稅人與在今日或之後首個出生的子女同住,其「居所貸款利息扣除」或「住宅租金稅項扣除」的最高限額,將由10萬元提高兩成至12萬元,直至該名同住子女滿18歲為止。

房委會將推出「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由明年推出的居屋開始,預留部份單位配額,讓今天或之後有嬰兒出生的家庭抽籤及優先選樓,直至該名子女年滿三歲為止。每次出售居屋及綠置居會額外預留單位總數10%作優先選樓。

房委會將推出「家有初生優先配屋計劃」,加快新生嬰兒家庭的公屋申請獲編配公屋,今天或之後有嬰兒出生的家庭,可縮減一年輪候時間,明年4月生效。

醫管局會在2024至25年度起計五年內,逐步增加體外受精治療的輔助生育服務名額至每年1,800個。政府會設立每年最多10萬元輔助生育服務稅項扣除。

【13:00更新】

就三鐵三路提出優化方案,包括於中鐵線設置東北荃灣、東北葵涌及荃景圍三個中途站,可轉乘港鐵荃灣線。北環線東延線將經羅湖南、文錦渡等地區伸延至坪輋,連接新發展區和不同口岸;新界東北線提供南北走向鐵路段,由香園圍途經坪輋及皇后山等地區連接東鐵線粉嶺站;將北都公路由粉嶺北向東伸延,接駁至沙頭角公路交匯處,打通新界北的東西脈絡。

在東九龍、啟德、洪水橋╱厦村建造「智慧綠色集體運輸」。其中東九龍會連接觀塘上坡地區,包括彩雲、順利、順安、秀茂坪、寶達及馬游塘,便利市民前往港鐵彩虹站及油塘站;啟德方面則連接啟德跑道區至港鐵啟德站;洪水橋╱厦村的集體運輸項目會貫通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和元朗南發展區,連接至屯馬線、輕鐵,以及主要公共運輸交匯處。

【12:50更新】

精簡土地發展的法定和行政程序;擴大標準化補地價安排,今年內恆常化工廈重建的「標準金額」安排,將適用範圍擴展至1987年前落成的特殊用途工廈;並推出試行計劃,分階段將「標準金額」擴展至新界農地,首階段對象是元朗、北區及屯門的現有新市鎮範圍及鄰近的鐵路站的私人發展項目;

為加大市建局財務能力,政府將批准市建局將借貸上限由原來的60億元增至250億元;未來五年,市建局會開展旺角東「水渠道城市水道」和油麻地南「整合街區」重建項目;

放寬強拍門檻,政府認為除樓齡外,強拍應考慮地區重建的需要,原則是較低強拍門檻應適用於重建迫切性較高的舊區高樓齡樓宇;

推進六個「一地多用」試行項目。其中安達臣道石礦場的聯用大樓將於2027年落成;政府亦會研究發展前南丫島石礦場用地。

政府將修訂《建築物條例》,簡化檢控程序及增強罰則,加強承建商註冊及紀律處分制度。今年內向立法會提交《建築物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加強業主立案法團在維修工程、會議紀錄、財務報表等方面的規管。

【12:45更新】

李家超宣布樓市減辣,額外印花稅的適用年期由3年減少至2年,即業主在持有物業2年後再出售毋需繳付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稅率減半,由15%減至7.5%;

為外來人才的置業印花稅實施「先免後徵」,由原本在購入物業時先徵收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然後在相關人士居港滿七年並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才退還稅項,改為在購入物業時先暫免徵收相關稅項,若相關人士其後未能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才繳付相關稅項。

【12:40更新】

明年上半年將有超過2 000個單位提早5至8個月落成,讓公屋申請者可提早上樓;落實「私人興建資助出售房屋先導計劃」,2023至24年度起推出三幅用地,讓私人發展商參與興建資助出售房屋,首兩幅招標用地合共提供至少2,000個單位。

李家超稱,未來十年公營房屋需求量為30.8萬個單位,而政府已覓得土地,可興建約4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

房委會將放寬資助出售單位按揭貸款保證的安排,包括延長二手市場最長30年按揭貸款保證期至50年。房委會明年挑選十條公共屋邨作試點,引入創新科技,如使用物聯網感測器、人工智能及行動裝置等,推動智慧屋邨管理。

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為「劏房」居住環境設定最低標準,例如樓宇安全、消防及衞生要求、居住面積等;提出解決方案,包括行政和立法建議;針對不合最低標準的「劏房」提出取締方法;並防止「劣質劏房」再增加。

【12:30更新】

政府擬預留5,000萬元資助業界購買可供輪椅上落的電動的士;明年上半年內制訂全港公共巴士和的士綠色轉型路線圖和時間表。今年底起將政府停車場的免費充電服務市場化;調整油站土地契約條款以提供誘因,推動油站加裝電動車充電設施以及長遠轉型為綠色燃料補給站;計劃於明年上半年制訂《香港氫能發展策略》。

明年第一季簡化飲食業發牌制度,包括把「先發牌、後審查」專業核證制度的適用範圍擴大至普通食肆;以「綜合許可證」涵蓋多種限制出售食物,無須逐項分開申請;訂定較寬鬆的牌照條款,便利從事商業農耕的農場兼售簡單烹調的農產品;以電子方式發出所有食物業牌照,亦會在網上為申請人提供申請進度的資料。

【12:25更新】

「文化古蹟本地遊鼓勵計劃」將改為「本地特色旅遊鼓勵計劃」,提供深度遊行程設計、培訓等,鼓勵業界開發特色主題旅遊;強化啟德郵輪碼頭周邊配套;建設沙頭角文化旅遊區,明年初起,逐步開放除中英街外的沙頭角禁區,容許遊客從網上申請許可證進入沙頭角遊覽。

【12:20更新】

「北部都會區」將分為四大區域,其中「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位處洪水橋一帶,與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對接,提供金融和專業服務,並發展現代物流業;「創新科技地帶」則覆蓋新田科技城,包括河套區港深創科園在內;「口岸商貿及產業區」佔地最廣,享有羅湖、文錦渡及香園圍三個口岸的地利,帶動先進建造業、綠色產業、醫療、食品科技、現代物流業等產業發展,並可推展跨境商業服務和文娛消費,發揮強大的口岸商貿功能;及「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包括紅花嶺、沙頭角、印洲塘等。

政府會在洪水橋及新界北新市鎮預留用地作專上院校發展,打造「北都大學教育城」;並在古洞北、洪水橋等預留政府辦公大樓用地,以遷入維港都會區的政府部門。

【12:10更新】

股票印花稅由0.13%下調至0.1%,目標於11月底完成立法程序。

探討完善《版權條例》對AI技術發展的保障,於明年進行諮詢;專利所得合資格稅率由現時16.5%降至5%。

機管局明年起逐步引入「輕捷」系統,出境旅客進行航空安檢時無須從手提行李內取出液體及電子裝置等;局方會於2025年利用汽車自動駕駛系統,在連接「航天城」和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的「航天走廊」接載乘客,計劃於2028年延伸至東涌市中心。

李家超又透露,將籌備於明年內,建立與中共最高人民法院恆常對接平台,包括進一步的跨境司法文書送達安排、研討企業破產程序相互協助安排和跨境爭議解決等。

【11:50更新】

新建成的「微電子中心」明年啟用,明年內會成立「香港微電子研發院」,促進大學、研發中心和業界合作,包括研究第三代半導體核心技術;數碼港明年起分階段設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每所指定大學技術轉移處的資助上限將增加一倍至1,600萬元;設立100億元「新型工業加速計劃」,為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的企業提供更多資助。

李家超稱,會推動數據跨境流動,以先行先試方式,簡化大陸個人數據流動到香港的合規安排。

【11:40更新】

成立「人才服務辦公室」;擴大「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大學名單,11月起增加8間大陸和海外院校至184間院校。落實「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在香港投資於股票、基金、債券等資產(房地產除外)3,000萬元或以上的合資格投資者,可以透過計劃申請來港。

推出職專畢業生留港計劃,職訓局2024/25學年起入學的指定全日制高級文憑課程外地學生,畢業後可留港一年,安排會試行兩年。

【11:35更新】

加強應對極端天氣能力,要求政府部門、機管局、港鐵等公共機構檢視應變預案;研究利用科技如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提高風險評估能力;針對更多天然山坡策劃山泥傾瀉緩減措施;推展超過80億元的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包括黃大仙及港島東區等曾發生較嚴重水浸事故的地區;渠務署將於明年完成「應對海平面上升和極端降雨的防洪管理策略規劃研究」。

李家超稱,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將制訂、商討及落實全新《粵港澳大灣區應急救援行動方案》;政府正與大灣區其他城市政府商討救護車跨境運送病人服務。

【11:30更新】

教育局將恆常每年於最少50所學校進行國民教育重點視學,舉辦教師大陸考察、到校國安教育教師深化課程;政府將公布小學人文科課程框架,於2025/26學年開始推行。

李家超稱今年會推出150個指標,當中73個為新指標,77個為去年訂立而繼續生效的延續指標。

由於政府正推展的多個大型發展項目涉及龐大的資金需求,包括「北部都會區」及交椅洲人工島(明日大嶼)。政府會就此成立「大型發展項目融資委員會」,由財政司司長帶領,並設立「大型發展項目融資辦公室」,為項目的不同投資融資方案提供意見,包括評估引入私人投資者參與項目的可行性。

將現時的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與效率促進辦公室合併,成立「數字政策辦公室」,由「數字政策專員」帶領,專責制訂數字政府、數據治理及資訊科技政策,整合政府內部資訊科技資源,推動開放數據。

政府將於今年內發布數據流通及數據安全的管理辦法。明年起推出數字政府及智慧城市「百項方案」,包括利用區塊鏈技術發出及驗證多種電子牌照和證書;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公眾貨物裝卸區的保安;在新建政府停車場和短期租約停車場提供自動泊車系統;所有政府收費服務於一年內全面落實電子支付選項;開發智慧搜救手機應用程式;以及在1823查詢服務中擴展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服務等。

【11:10更新】

李家超稱,正全力研究《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預計於2024年內完成立法。他又表示會就關鍵基礎設施保護立法,涵蓋能源、通訊、交通運輸、金融機構等,料於2024年內向立法會提交立法草案。

李家超會在下午3時半在政府總部舉行《施政報告》記者會,晚上7時出席《施政報告》電視論壇節目,星期四早上出席聯合電台節目。

《施政報告》全文,會於www.policyaddress.gov.hk 網頁發放,有關文本及刊物會在民政事務總署轄下20個民政諮詢中心派發。市民亦可在16座政府辦公大樓、7間主要公共圖書館、以及全港61個公共屋邨商場索取簡介施政報告重點的單張。@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