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主席范鴻齡今(21日)稱,截至7月底的過去12個月,全職醫生和護士流失率,分別是6.9%和10.3%,較4月輕微回落。過去一年醫生及護士分別增加135及428名,現時公立醫院有近6,900名醫生,及逾2.9萬名護士。

范指出,7月醫護人手增加的數字,是新一批醫護畢業加入的時間,又指即使有470名醫生新加入不代表人手問題已經解決,他對未來「審慎樂觀」。

到外國「搶人才」得130人

醫管局早前揚言會到外國「搶人才」。范表示,今年4月1日至9月19日,共聘請約130名非本地培訓的醫生,進度理想,當中大部份人均是在海外讀醫科的港人,最大部份來自英國,亦有荷蘭、愛爾蘭、澳洲、美、加,及其他亞洲地區,例如馬來西亞。范形容進度理想,當中80人已經簽署聘書。他希望人手「愈多愈好」,未來亦會繼續到世界各地爭取。

他稱,上述回流的港人「對我們是一種鼓勵」,但「很遺憾」暫時請不到「很高、有專業成就的人」,並指他們「不是這麼肯⋯⋯因為他們在那邊有事業」。

他透露,今次回流的醫生中部份可以「去到副顧問醫生的位置」,但大部份均是醫生。他續指,在這種情況下,「退休重聘計劃」的150名醫生「好緊要」,能夠補充經驗不足,並說希望請到年輕且資深的醫生。

上述人士當中,醫務委員會已經批准19人在港有限度註冊(14人)或特別註冊(5人),其中9人已經在本月起於醫管局上班,其餘10人會在未來一兩個月來港。

至於其他人士則正在處理不同的程序,醫管局會陸續為他們申請執業資格。

買大灣區醫療服務 港醫療數據需「過河」

范鴻齡又表示,醫管局有同事很有興趣到大陸的醫院學習,例如微創手術方面值得借鏡。局方與大灣區當局已經有共識,將「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變成雙向,除了中醫,西醫亦可以到大灣區實習,但已經向大陸表明因為香港缺人,不能如同大陸來港人員般做10至12個月,只能去「幾個禮拜或3個月」。

他並稱,醫管局有計劃與大陸醫療機構合作,在大灣區購買醫療服務,例如港大深圳醫院、其他的港資醫療機構、大陸的「三甲醫院」。一旦推行,要有「醫療數據過河」措施配合,據他所知,港府和大陸政府已商討得差不多,將准許病歷等數據「過河」。

繼續向大陸醫生招手

另一方面,局方在3月推出的「環球醫療人才匯聚計劃」,范鴻齡指在近3個月拜會大陸不同的部委,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廣東的衛健委及澳門的衛生局,尋求政策上的支持,對方反應均是「積極支持」。

范稱現已開始下一步的工作,到大陸大型醫院拜訪。他與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在9月初到北京的協和醫院、天壇醫院等,對方亦表示支持,正商討落實時選擇甚麼人、專科、來港時間及相關條件,相信將再有一批大陸醫生來港接受培訓。

「環球醫療人才匯聚計劃」亦有5個海外申請,正向醫委會申請註冊,當中3人來自馬來西亞、兩人來自歐洲。范指有信心會找到專才在未來短期服務,減輕醫管局員工的工作量。@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