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早就向外界表明了他的看法,即在半導體領域取得掌控能力,是中共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技術超級大國的關鍵。不過,習近平野心勃勃的計劃——到2025年時自產70%的晶片,現在看起來已經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了。

阻礙這一野心計劃的,是美國在2022年10月出台的一系列影響深遠的出口管制措施。這些措施的目的是使中共難以買到或者自產高端晶片。

今年1月有消息稱,中國最大存儲晶片製造商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簡稱YMTC)將在全公司範圍內裁減多達10%的員工。當時該公司員工總數約為6,000人。

市場調研機構Yole Group估計,在美國實施出口管制前,YMTC閃存晶片的全球市佔率有在2027年翻番、達到10%的勢頭,但出口管制措施的出台令這一前景化為泡影。

YMTC只是2022年12月被美國列入出口管制「黑名單」的二十多家中國人工智能(AI)晶片生產商之一,除了該公司,還有多家其它企業因此陷入困境。在過去的四個月裏,至少有兩家中國手機晶片生產商解體,其中包括銷量排名居全球第四的中國手機品牌Oppo旗下的一家企業。

為了維持生存,曾經的中國明星企業紛紛裁員和調降獎金數額。今年前七個月,中國晶片進口量暴跌17%。(科技行業掙扎求生,使得當局被迫重啟一項國家基金,並於今年2月下旬通過該基金向YMTC注入約19億美元的資金。這項國家基金因捲入反腐調查,去年被叫停。)

2021年9月,法國貝爾南(Bernin)一家半導體工廠的車間。(Jeff Pachoud/AFP via Getty Images)
2021年9月,法國貝爾南(Bernin)一家半導體工廠的車間。(Jeff Pachoud/AFP via Getty Images)

爭奪技術優勢已成為中美緊張關係的一個突出表現,使得美國越來越趨向於主動出擊。美國的晶片出口管制措施,再加上關稅和其它措施,正在對中共的經濟造成幾年前都還不敢想像的打擊。

《大紀元時報》專欄作家、專注於中國問題的經濟分析師格雷斯福(Antonio Graceffo)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些措施)正在產生碾壓性的效果,絕對在對中國經濟造成重大打擊。」

中國經濟繼續惡化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今年的經濟狀況很不好:數十年來一直是經濟增長引擎的房地產行業陷入停頓;7月份出口總額創下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最大跌幅,進口額也以兩位數的幅度暴跌。根據彭博經濟(Bloomberg Economics)的預測,增長持續放緩的趨勢可能會令中國經濟無法趕超美國,而此前的多項研究預測中國經濟規模最早會在2028年超過美國。

2010年11月28日,巴拿馬「金門號」(Golden Gate Panama)貨輪停靠在中國深圳港。(Daniel Berehulak/Getty Images)
2010年11月28日,巴拿馬「金門號」(Golden Gate Panama)貨輪停靠在中國深圳港。(Daniel Berehulak/Getty Images)

由於中國年輕人失業率超過20%,習近平於今年5月份號召青年人「吃苦」和「自找苦吃」。

2022年8月26日,在北京一個招聘會上求職的年輕人。(Jade Gao/AFP via Getty Images)
2022年8月26日,在北京一個招聘會上求職的年輕人。(Jade Gao/AFP via Getty Images)

與此同時,中共政府則公開指責美國是導致中國經濟陷入困境的罪魁禍首。

中共駐美國大使謝鋒8月底說,今年上半年中美貿易額大跌14.5%,是美國懲罰性關稅和出口限制措施「直接」導致的。他並稱美國試圖把中國「拒之門外」。

謝鋒當時通過影片在《福布斯》(Forbes)主辦的美中經濟論壇(U.S.–China Business Forum)上發言。他引述數據質問說,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徵了高達19%的關稅,「公平嗎?真的符合美國的利益嗎」?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在最近訪華時回絕了中方關於取消出口限制的要求。她說,「在國家安全問題上沒有協商餘地。」

雷蒙多近期對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表示,「我們正努力遏制他們(中共)的軍力。如果他們感覺到了,那說明我們的策略奏效了。」

雷蒙多說,她在訪華期間也曾就中共政府支持的黑客攻擊她電子郵件一事與中共官員對質。她說,該事件「削弱了(美方對中方的)信任」。

她在9月3日接受美國有線電視台(CNN)「國情咨文」(State of the Union)節目採訪時表示,「我毫不保留地說出了我的看法。」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Anna Moneymaker/Getty Images)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Anna Moneymaker/Getty Images)

美國與盟友協力抗共

在外交辭令上,華盛頓一再否認想和中國脫鉤的意圖,而是更傾向於用「去風險」來解釋其為降低在關鍵物資供應方面對中共的依賴、而採取的行動。

在過去幾個月裏已有四位美國高級別官員高調訪華,試圖緩和雙方在貿易和防務方面的緊張關係。

格雷斯福說,使用「去風險」這一措辭有兩個好處:一是避免和中國發生公開衝突;二是有助於拉攏歐洲盟友(一起抵抗中共)。他說,「讓歐洲人接受『去風險』的說法終歸比接受『脫鉤』更容易些。」

他指出,在今年5月日本廣島市舉行的「七國集團」(G7)峰會期間,主要工業國同意採用「一套共同的應對措施」來反擊中共的經濟脅迫,並建立更有彈性的供應鏈。

2023年5月19日,參加七國集團峰會的領導人在日本廣島的嚴島神社合照。從左到右分別為:歐洲理事會主席夏爾·米歇爾、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加拿大總理杜魯多、法國總統馬克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美國總統拜登、德國總理朔爾茨、英國首相辛偉誠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Stefan Rousseau-Pool/Getty Images
2023年5月19日,參加七國集團峰會的領導人在日本廣島的嚴島神社合照。從左到右分別為:歐洲理事會主席夏爾·米歇爾、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加拿大總理杜魯多、法國總統馬克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美國總統拜登、德國總理朔爾茨、英國首相辛偉誠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Stefan Rousseau-Pool/Getty Images

格雷斯福說,「這就對了,我們說服了盟友。這個結果意義重大。這是七個最重要的國家,大家都參與進來了。」

2022年8月,中共因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問台灣,切斷了和美方的軍事信息交流,至今拒絕重啟熱線。

中共國家安全部(下稱國安部)罕見地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指責美國採取「新兩手」(競爭+管控競爭)戰略,「註定失敗」。

國安部列舉了一系列令其不滿的事件,包括美國在近期宣布向台灣提供「外國軍事融資」;這一軍事援助計劃通常針對主權國家,是有史以來首次提供給民主台灣。帖文還說,美國在西藏、南海等問題上「挑起事端」並且「唱衰」中國經濟。

2020年8月26日,中國江蘇省南京市舉行的2020世界半導體大會上,台積電展出的一款晶片。(STR/AFP via Getty Images)
2020年8月26日,中國江蘇省南京市舉行的2020世界半導體大會上,台積電展出的一款晶片。(STR/AFP via Getty Images)

國安部在帖文中聲稱,「要真正實現『從峇里島到三藩市』,美國需要拿出足夠的誠意」;也就是說,習近平和拜登是否能在11月三藩市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期間會晤,要取決於美方的態度。該機構並稱,中方「不可能按照美國的節奏行事」。

「推卸」是北京的一貫做法。不過,其威脅這次能否奏效,還有待觀察。

拜登政府強調「密集外交和激烈競爭併存」的必要性。即使在美國官員與中方接觸之時,拜登總統也出台了量子計算、微電子、先進半導體和人工智能(AI)等高端技術領域的投資限制措施,並稱這是「國家緊急事務」。

2022年7月28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與企業行政總裁會面時講話。(Anna Moneymaker/Getty Images)
2022年7月28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與企業行政總裁會面時講話。(Anna Moneymaker/Getty Images)

2023年3月28日,美國總統拜登參觀位於北卡羅萊納州德拉姆的Wolfspeed半導體製造廠。(Jim Watson/AFP via Getty Images)
2023年3月28日,美國總統拜登參觀位於北卡羅萊納州德拉姆的Wolfspeed半導體製造廠。(Jim Watson/AFP via Getty Images)

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地緣經濟中心(GeoEconomics Center)高級研究員、曾在特朗普政府擔任對華貿易主要談判員的克里特·威廉姆斯(Clete Willems)向《大紀元時報》表示,相對於美國將要採取的行動,上述限制措施「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他並說,拜登政府將在一年後審查其控制措施,評估如何擴展這些措施。

在美國2022年10月出台晶片出口禁令、同年8月簽署價值2,800億美元的《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其中1/5用於半導體開發)的背景下,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商——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積電或TSMC)承諾將其在亞利桑那州(Arizona)的投資擴充兩倍、達到400億美元,並開設一家新工廠。

今年8月份,白宮依照2021年生效的《建設美國,購買美國貨法案》(Build America, Buy America),指示聯邦機構在政府資助的基礎設施項目中只使用國產材料。

跨國公司都在關注這一信息。

據游說組織「回流倡議」(Reshoring Initiative)估計,美國企業2022年共聘用了36.4萬餘i名員工,比上一年增加了53%。其中,晶片製造和電動車電池行業聘用的人數佔了一半以上。

2004年7月20日,紐約州Fishkill一間IBM12吋晶圓晶片製造廠車間的工作人員。(Mario Tama/Getty Images)
2004年7月20日,紐約州Fishkill一間IBM12吋晶圓晶片製造廠車間的工作人員。(Mario Tama/Getty Images)

與此同時,中共國家外匯管理局8月份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外國對華直接投資總額較去年同期暴跌87%至49億美元,這是自1998年來外國對華直接投資最大的同比跌幅。

威廉姆斯說,美國的措施使得人們在制定對華投資決策時非常謹慎,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中共咎由自取。

中共當局的「清零」防疫政策太過嚴苛(少數幾個人檢測呈陽性就會引發整個社區被封鎖);對台灣擺出劍拔弩張的架勢;對科技行業進行監管打壓;對上海兩家美國公司進行突襲檢查以及最近擴大《反間諜法》使用範圍、令正常的企業活動面臨風險,這些因素都使得中國投資環境更加惡劣。用美國商務部部長雷蒙多的話來說,中國已令人「無法投資」。

在投資者信心方面,中共當局也面臨著嚴峻挑戰。中國正在上演全球最大的富人出走潮:估計今年將有1.35萬富人尋求移民海外。

與此同時,雷蒙多說,美國正在穩步前進,有望在2020年代末打造出一個「龐大、深入、世界一流的半導體生態系統」。

雷蒙多最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們在半導體設計方面已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AI晶片就是證明。我們在軟件開發方面領先世界。」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所所長蘇紫雲稱,到目前為止,美國在晶片技術方面至少領先中國一代。他向《大紀元時報》表示,在美國新的限制措施出台後,在晶片開發方面「中共原地踏步,美國飛速前進」。

北京面臨的障礙

威廉姆斯評論說,中共政府已經對美國的晶片管制措施進行了反擊,但「到目前為止,其報復行動並沒有真正改變局面」。

中共今年8月1日正式實施對電子元件和半導體製造至關重要的鎵和鍺出口管制措施。一些國際半導體製造商表示,他們預計此項措施不會對自己的業務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2022年7月12日,德國德累斯頓Bosch(Bosch)半導體廠的生產線。(Jens Schlueter/AFP via Getty Images)
2022年7月12日,德國德累斯頓Bosch(Bosch)半導體廠的生產線。(Jens Schlueter/AFP via Getty Images)

除了尋求取代美元主導地位,以中共為首的「金磚五國」(BRICS)沒有多少共同利益,因而其聯盟關係似乎不太可能持久。

自三年前中印邊境出現時斷時續的激烈衝突以來,印度一直與中共觀點相左。印度和俄羅斯、中國一樣,是金磚國家中舉足輕重的經濟體,而俄、中兩國目前都處於經濟危機之中。

今年6月,也就是新德里(New Delhi)舉辦20國集團(G20)峰會前,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對美國進行了首次國事訪問,並受到美方的「紅地氈」歡迎。莫迪批評中共推動的大規模基礎設施融資計劃「一帶一路」(Belt and Road Initiative)使窮國陷入債務泥潭。

抗共聯盟不斷壯大

9月6日,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House Foreign Affairs Committee)主席麥考爾(Michael McCaul)在美國駐海牙大使館舉行的新聞簡報會上說,他懷疑中國最大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SMIC)違反美國制裁令、向電信巨頭華為供應零部件。由於西方企業為避免違規、紛紛拒絕向其供貨,華為已深陷困境。

中芯國際給華為Mate 60 Pro智能手機提供晶片,在中國被視為一項技術突破,但在麥考爾和其他議員提出批評後,中芯國際股價9月7日大跌。

眾議院美國與中共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說,「不採用美國技術的話,這種晶片很可能無法製造出來。」「該終結美國對華為和中芯國際的一切技術出口了。(我們)要以此表明,任何蔑視美國法律和破壞我們國家安全的公司,其與我們的技術聯繫都將被切斷。」

據報道,中共正計劃再投入400億美元推動晶片製造。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Aiken)教授謝田認為,中共此舉顯示,美國技術封鎖對中共造成重大打擊。

2021年3月17日,中國江蘇省南通市捷捷半導體公司的晶片工廠生產線。(STR/AFP via Getty Images)
2021年3月17日,中國江蘇省南通市捷捷半導體公司的晶片工廠生產線。(STR/AFP via Getty Images)

謝田對新唐人電視台表示,「美國的制裁正在產生切實的影響,這就是為甚麼中共現在如此不顧一切(推動晶片製造)。」

隨著美國不斷獲得盟友支持,中共規避制裁的機會越來越少。

最近,美國、日本和南韓在馬利蘭州大衛營(Camp David)舉行的三邊峰會上譴責了中共的挑釁行為,並承諾協調政策、確保關鍵技術供應鏈的安全。

三國還在聯合聲明中稱,將「加強技術保護方面的合作,以防我們開發的尖端技術被非法出口或偷運到國外」。

威廉姆斯表示,這份聯合聲明「是美國的巨大勝利」。

格雷斯福和其他中國問題專家認為,從特朗普政府開始的對中共強硬立場,在拜登任內進一步加強,到如今已經沒有迴旋的餘地了。

而「去風險」五年前還只是人們討論的一個概念,現在似乎已經是實際行動了。

專注於中國問題的經濟分析師格雷斯福。(Antonio Graceffo提供)
專注於中國問題的經濟分析師格雷斯福。(Antonio Graceffo提供)

曾在全球供應鏈領域有三十多年從業經驗的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商學教授克里斯托弗·戈帕爾(Christopher Gopal)向《大紀元時報》表示,美國過去數十年的政策一直是「讓中國成為世界製造業中心」,而現在恰恰相反,中國「將不得不接受這一現實」。#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