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現在每個家庭的孩子越來越少,擺在家長面前的難題是教育孩子更困難。在孩子惡作劇的時候,或者是不聽話不聽勸的時候,勞累一天的家長會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發脾氣,有的孩子當時很害怕,乖乖聽從,也有的孩子跟家長對吼。不管怎樣的反應,都會給孩子的內心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

西方家庭管教孩子不是那麼容易,因為有法律的約束,家長一怒之下扇了孩子一巴掌或者狠打了孩子一通屁股,被別人知道後,有可能第二天就失去對孩子的監護權。如果孩子在幼兒園隨口說了一句「昨天我爸爸打我了」之類的話,警察也會馬上找上門來。

那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尤其在美國不能打孩子的法律約束下,美國媽媽是如何應對孩子的教育呢?

小懲一下

梅麗莎有3個孩子,分別是4歲、2歲半和1歲。2歲半的女兒漢娜正處於第一階段的叛逆期,這個時期在美國被稱為「Terrible Two」(糟糕的2歲),她常常會大發脾氣亂扔東西,或者在爭搶玩具時咬人。

一天孩子們一起玩的時候,漢娜把妹妹推倒,還狠狠地在妹妹的手臂上咬了一口,妹妹痛得哇哇大哭。梅麗莎聞訊過來,二話沒說,把漢娜放到樓梯上,並說「You need a time out!」(你得獨處了/你不能再玩了)。

漢娜坐在樓梯上,哇哇大哭。梅麗莎沒有理會,繼續在廚房忙碌。漢娜哭了大約10分鐘,終於停止了哭聲,這時梅麗莎才走過來,問漢娜知不知道自己做錯甚麼事。漢娜點頭說不應該咬妹妹,梅麗莎表揚她勇於承認錯誤,然後給她講了一通道理,便把她從樓梯上抱下來親吻了一下。漢娜又歡天喜地地跟妹妹玩去了。

說一不二 不能含糊

凱德是個10歲的男孩子,長得俊俏,而且彬彬有禮,十分懂事,常常照顧比他小的孩子,牽著鄰居孩子的手帶著他們玩,想抱他們時,都要先徵得家長的同意才去做。很多人都喜歡凱德。他的父母是如何把他教育得這麼好呢?

凱德的媽媽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對孩子從來都是說一不二,這樣的做法讓孩子知道錯誤不可重犯。例如,一天凱德與朋友玩水,興奮起來,他直接在不允許跳水的區域往水裏扎進去。

媽媽看見了,提醒了他一句,凱德又犯了同樣的錯誤。媽媽把臉一黑,讓凱德馬上上岸。凱德上岸後,媽媽指著旁邊的一棵樹,要求他坐在樹下10分鐘,不允許他再到水裏去。凱德雖有不快,但乖乖地坐在了樹下。10分鐘過去後,媽媽才同意他重新到水裏去玩。凱德從此沒有再犯同樣的錯誤。

不嘮叨催促 說話要算數

孩子們在小區的兒童遊樂場常常會玩得高興,到回家的時間都不願意走。美國媽媽大多不會不斷地嘮叨催促,而是直接說:「孩子們,再玩5分鐘就回家!」通常這時孩子們會趕緊找自己喜歡的項目玩,5分鐘過後,媽媽一聲令下,大家便都乖乖跟著回家了。

而華人的孩子就很不容易做到這點。雖然家長說過玩5分鐘,可孩子答應了還會要求繼續玩,不離開,沒有時間觀念。美國媽媽的經驗是,要讓孩子說話算數,首先自己說話要算數,不管孩子如何哭鬧,扯他就走,即使亂踢亂蹬、哭成淚人也不要理會。這樣兩三次後,孩子就會知道做甚麼事情有限時就要遵守,對抗也沒有用。

一位在美多年的華人媽媽,對此有很深的體會。她快50歲才生了一個女兒,很是寶貝。一天說好去幼兒園,4歲的女兒看到家裏有人就不要去,哭著鬧著不上車,媽媽二話不說,把她抱上車繫好安全帶,送到了幼兒園,交給老師,頭也不回地走了。當別人問她為甚麼這麼強硬,一定要送,她說,說話算數自己要做到,這樣做了,孩子就知道說過的事情不能不做。的確,此後她的女兒每次去幼兒園都是乖乖的。

應對孩子的哭笑

美國媽媽有句話:「哭就放下讓他隨便哭,笑就抱起陪他玩。」

美國的媽媽帶孩子似乎比華人更心狠。在商店裏注意觀察,經常可以看到孩子很小很小,媽媽就把他帶出來,放在小車裏,自己挑選著衣服,有時孩子哭也不去抱。美國媽媽認為,哭是對嬰兒肺部呼吸的鍛鍊,只要不超過45分鐘就不會有問題,而寶寶通常哭15分鐘左右就會自動睡著。寶寶知道哭也不會有人來抱,以後就不會再哭了。

培養吃飯習慣

美國媽媽通常會安排寶寶坐到高椅上吃飯,孩子愛吃就吃,不愛吃就拉倒。只要孩子離開高椅,便不會再給孩子吃。這樣便養成了孩子坐在高椅上吃飯的習慣,孩子知道,如果不乖乖坐在高椅上,那就沒得吃,要餓肚子。孩子嚐過餓肚子的苦,自然便會乖乖地坐在規定的地方吃飯了。

而等到孩子能自己吃飯時,美國媽媽通常就不餵了,隨便孩子自己吃。很多孩子剛開始自己吃飯都會吃得一塌糊塗,媽媽也無所謂,只要孩子能自己動手吃就好,當然會教孩子如何使用杓子、叉子。孩子慢慢掌握了吃飯技巧,一兩歲就能自己吃飯,不需要家長餵了。

其實看著別人做容易,往往自己做就比較難,因此一定要在孩子還處於嬰兒期時就做起。美國很多媽媽一人撐起照顧孩子和做家務事的重任,不少家庭有幾個孩子,但美國媽媽帶孩子似乎比華人更輕鬆,差別可能就在於孩子小時的規則制定與執行力度。◇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