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天下一絕的奇特建築──恆山懸空寺。每年來這裏參觀的專家學者絡繹不絕,而其中的一些發現,甚至震驚了考古界。
懸空寺集建築學、力學、美學為一體,彷彿浮雕般嵌在懸崖峭壁之間,被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世界十大最奇險建築」之一。
千年建築奇蹟
「面朝恆山、背倚翠屏;上載危岩、下臨深谷;鑿石為基、就岩起屋;樓閣懸空、結構巧奇。」說的就是恆山十八景的「第一勝景」──懸空寺。
懸空寺建在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懸崖峭壁間,距今已有1,500多年,整個寺廟為木質框架式結構,在數段由紅色木柱支撐的棧道上,建了大大小小40間樓閣。這些樓閣的分布,對稱中有變化,看似分散卻又相互聯繫,曲折迴環,虛實相生,錯落相依。
寺院整體格局也與人們常見的寺院大不相同。它既不像建在平原的寺院,中軸突出,左右對稱,也不同於山地寺觀,依山勢逐步升高,而是巧借崖壁凹凸起勢,隨其自然,好似渾然一體。遠遠望去,懸空寺就如同一幅玲瓏剔透的浮雕,鑲嵌在如刀削般的峭壁間,而走近觀看,卻又充滿靈動,好像要凌空飛起的感覺。
金庸曾在武俠小說《笑傲江湖》中描寫過懸空寺,就連詩仙李白也曾在此遊歷,被此奇景所震撼。寺下岩石上兩個紅色大字「壯觀」,就是李白留下的墨寶。「壯」字旁邊多了一點,這可不是李白寫了錯別字,據說是因為參觀了懸空寺之後心情激動,刻意加了一點,意思是用「壯觀」二字都不足以形容懸空寺。而明代大探險家徐霞客也將對懸空寺的讚歎化為了「天下巨觀」4個大字。
而圍繞著懸空寺,還有諸多謎團,其中最令人好奇的,是在沒有機械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將寺廟建造在峭壁之上?這全木質結構的建築又何以歷經千年,無懼地震而屹立不倒?
27條橫樑支撐全寺
考古學家們發現,這懸空寺所有的樓閣和棧道下都埋有木質橫樑。這些橫樑直徑50厘米左右,有2米深嵌在山岩之中,而露在外面的部份大約有1米左右。仔細數數,這樣的橫樑共有27條,專家們相信,建造者利用力學原理,使這些半插的橫樑作為整個寺廟的地基,挑起了整座懸空寺。
在懸空寺的下方,人們還會看到一條條立木,看起來好像它們起到了將懸空寺插入山崖,以及支撐寺院的作用。其實,棧道下方的立木是後人加上去的裝飾品,可以晃動,沒有支撐的作用,但在樓閣下方的立木就完全不同了,這些立木正好頂住橫樑,幾乎無法移動。
承重問題解決了,可是這木頭做的橫樑如何能歷經千年而不腐壞呢?據說,這些橫樑是用當地的特產鐵杉木加工而成的,都用桐油浸過,具有良好的防腐作用,難怪可以經過千年之後,至今仍然完好如初。所以當地人將這些橫樑稱為「鐵扁擔」。
古代膨脹螺絲
20世紀90年代,山西文物部門曾試圖更換部份懸空寺的橫樑,令眾人沒想到的是,在這次修繕過程中,專家們發現了這座寺廟獨特的建造方式。
原來在修葺西側的過道的幾條橫樑時,各人想盡了辦法竟然也無法將橫樑從石孔中拔出來。專家最後決定直接用鋸子鋸斷橫樑,再拿電鑽將木材根部鑽爛。就這樣好不容易才將橫木取出來。
橫木取出來之後,專家發現這幾條橫木的造型怪異,橫木上面有許多的倒齒,而且一邊裂縫中有許多的楔子,一研究才發現,這不就是一個巨大膨脹螺絲嗎!原來,所有的橫樑都被做過獨特的處理,插入石孔的一端打上了楔子,打入洞內,楔子會撐開橫樑,牢牢卡在石壁上,打得越深,固定得就越牢固。
根據寺裏石碑的記載,在當時,工人們首先開鑿石孔插好橫樑,然後再在山腳下,製造出構建寺廟樓閣的每一個木質構件。當把所有的構件都造完之後,把它們搬運到山頂上,再用繩索把工人和這些部件都放到山腰,在那裏工人將這些部件拼成一個個單獨的樓閣。再在單個的樓閣間鋪上棧道,連接成整體,這樣便成了懸空寺。
超級抗震能力
懸空寺所在的渾源縣歷史上曾經有多次地震的記載,最近40年發生了兩次6級以上的地震,其中一次使渾源縣城大約三分之一的房屋倒塌,損失慘重,然而懸空寺卻安然無恙。
其實,懸空寺完全是木質建築,不但懸空的樓閣靠木材支撐在懸崖上,樓閣本身的框架結構也是由木質的樑柱組成,形成了一個榫卯結構。榫卯結構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富有彈性。這種結構的建築在受到巨大外力作用時,部件彼此錯動,當外力消失時又能恢復原狀,所以抗震能力是超強的。
再舉一個榫卯結構建築的典型例子──北京的故宮。故宮自建成600多年以來,可以說是飽經考驗。光是地震就經歷過大大小小200多次,可是每一次地震過後故宮都安然無恙。曾有專家按1:5的比例複製出一棟故宮模型,並對它進行了地震模擬測試,結果令人震驚:即使震級達到10.1級,模型依然挺立。可見榫卯結構的抗震能力極強。
為了防止地震造成損失,懸空寺還有一個設計也是非常用心的。懸空寺所處的位置是山體中的一個凹槽,看上去彷彿是被人用刀斧在半山腰砍進去一塊一樣,所以懸空寺上方的山體成為它天然的保護傘,即使地震時山體有落石也砸不到它。
懸空寺身世之謎
一般認為懸空寺是北魏時期建造的,有說是北魏天師道長寇謙之仙逝前留下遺訓,說要建一座空中寺院,要做到「上延霄客,下絕囂浮」,意思是說,登上這個寺院,能夠遠離塵世喧囂,拋盡人間煩惱,精進修行,與天上神仙作伴。之後天師弟子們多方籌資,精心選址設計,在北魏太和15年,也就是公元491年建成了懸空寺。還有的說,認為懸空寺是官方建造的,由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下令興建,將天師道長寇謙之的天師道場遷移至此。還有傳說,認為懸空寺是北魏了然和尚建造的。
一座寺院,為甚麼是道家修建的,還是佛家修建的都說不清呢?因為這個懸空寺不是佛寺,也不是道觀,它是中國境內現存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寺內將道教老子、佛教釋迦牟尼、儒教孔子這三教始祖共同放在了一個殿中。
這個懸空寺原本叫做「玄空閣」,「玄」取自於中國傳統道教教理,「空」則來源於佛教的教理,後來因為「玄」與「懸」同音,而且懸在空中是這個寺院的一大特色,所以後來就改名為「懸空寺」了。
說起來,這「三教合一」也是一個未解之謎。因為從古到今,修煉界都有不二法門的說法,修佛的就是修佛,修道的就是修道,就連佛教中不同的法門,道教中不同的門派都不能混的,可懸空寺為甚麼儒釋道三教都敬呢?
有人說,這反映了中國文化的包容性。在世界上很多國家,經常因為宗教信仰的問題發生戰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而在中國悠悠5,000年歷史中,從來沒有過宗教戰爭,中國文化以博大的胸懷,兼容著不同的信仰,所以在中國佛教、道教、儒教,包括後來傳入的基督教,都可以很好的生存和發展。
也有人說,這其中或許還有更深的內涵。2,500年前,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曾對他的弟子們說,他的法只能傳500年,之後就會慢慢走入沒落,到末法時期,他的法已是名存實亡,不能再度人了。這個其實也不難理解,人們到一些著名的寺院走走,就會發現那裏早已不是佛門淨地,僧人們所想的也不再是通過淨修得正果,而是如何發財求名,有的僧人還是黨員、幹部,還有工資。說他們披著袈裟敗壞佛法一點也不為過。佛教如此,道教也差不多。
不過釋迦牟尼佛也給後人留下了希望,他說在未來,轉輪王將會下世,以更大的慈悲與智慧治理這個世界,到時候人們還能在世俗間修行。這樣看來,或許轉輪王具有超越一切宗教的智慧與能力,無論人們之前的信仰如何,都可以獲得轉輪王的救度。而懸空寺或許也在秉承天意,暗示世人,未來的修煉將是甚麼形式。
說起這懸空的寺院,中國境內其實有好多座,除了這名氣最大的恆山懸空寺,還有一座寺院也被稱為建築奇蹟,那就是靠一條柱子支撐近900年的福建甘露寺。民間有「北有恆山懸空寺,南有金湖甘露寺」一說。
一條柱子的神奇
福建甘露寺坐落於泰寧金湖風景區,建在一處上寬下窄的山壁岩洞中,從南宋時期到現在,已經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由於寺院上方有泉水滲出,經過岩層濾淨清甜甘冽,有如甘露一般,所以這座寺院被稱為甘露寺。
甘露寺朱紅的樓閣群具有濃郁的宋代建築藝術風格,壯麗華美。整個建築群的布局神聖莊嚴,令人心生敬畏之感。然而,這座古寺最令人讚不絕口的地方,是它「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建築結構。
甘露寺主體建築全是木質結構,僅靠一條粗大的原木柱便在岩壁間撐起整座3層樓高的建築群,建築技術可說是神乎其技。此外,甘露寺全以「T」形拱頭相連接,又名「插拱」,全部建築沒有使用一顆鐵釘。甘露寺精妙的建築工藝對亞洲建築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早在12世紀時,日本人曾3次來甘露寺考察,據說位於日本奈良的東大寺大佛殿中所使用的結構布局,就是取樣於甘露寺。而日本佛教建築中有一種名為「大佛樣」的建築形制,它的來源也和甘露寺有著密切的關聯。
關於甘露寺的來歷,民間還有這麼一段故事。相傳,甘露寺只是一間普通的小寺廟。一天,一位女子來到廟中向裏面供奉的送子觀音許願,說:「若能一舉得男,必定重修寺廟,岩洞有多大,廟就蓋多大。」後來女子果然生了一個兒子,取名為葉祖洽,還高中了狀元。為了給母親還願,葉狀元廣徵天下建築奇才來此建廟,但由於地勢險峻,廟遲遲無法動工。有一天,一位名叫周斫頭的工匠看見一個擔木頭的壯漢將一條又粗又直的大圓木,平穩地放在一個Y形鐵叉上,因而受到啟發,構建了這座「一柱擎天」的甘露寺,而後人亦將這條撐起寺廟的柱子稱為「狀元柱」。
事實上,看到恆山懸空寺和福建甘露寺這兩座建立在懸崖峭壁上的壯麗古剎,真是不由得對中國古人的智慧由衷地感到敬佩。這兩座寺院的設計和建造可謂登峰造極,不僅外型美輪美奐,建築方式也充滿巧思奇想。而且在古時代,所有建築過程全靠人力,在沒有現代科技和機械裝置的配合下,能夠完成如此驚人的建築,簡直神乎其技。◇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