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大陸華北多地爆發的洪災,河北涿州是重災區之一。部份地區洪水漸漸退去,返回家園的百姓生活上面臨的困難才剛剛開始。很多人和農民家畜都在洪災中死亡。水退去後滿目瘡痍,人的屍體和路邊大量牲畜屍體慘不忍睹。

涿州民眾返回家園 發現損失慘重

當局為了保北京、保雄安無預警洩洪,河北涿州遭洪水重創,目前部份地區洪水陸續退去。民眾返回家中。「我們的困難現在才剛剛開始」,涿州30歲的居民王丹8月7日告訴路透社,「接下來的事情將是最痛苦的。」

她的服裝店裏價值約10萬元人民幣的所有庫存都被浸濕並可能已損壞。

「三年的疫情,再加上今年的洪水,我不知道還能不能堅持下去。」她說,「現在我將再次沒有顧客了。」

報道說,53歲的涿州居民高東(音譯)表示,一想到要重建自己的家,就感到絕望,現在他的家已經被一呎深的泥巴填滿了。他做兼職,每天的收入不到200元;無法到自己的玉米地裏看看,那裏原本每年可以賺幾千元的收入,他說現在可能都沒有了。

「辛苦了這麼多年,真是令人心碎。我們的食物都沒有了,我們無法想像如何才能維持生活。」

「重建家園,用甚麼?如果政府不幫忙,我們拿甚麼來重建家園?」 高東說著,淚流滿面。

當地一家包裝廠的老闆估計,他至少遭受了1,500萬元的損失。

「我的心真的很痛。我們從來沒有想到會遭受如此嚴重的災害」,41歲的吳春雷站在工廠裏說道。

「這就是我過去十年來所做的一切。」他說,洪水造成的損失比過去三年疫情還要嚴重,「我不知道如何面對這件事。」

人屍、牲畜屍體慘不忍睹

當地民眾上傳的影片顯示,洪水慢慢退去,一輛鏟泥車開過田間的一條水泥路,路邊有一具溺水死亡的男子的屍體;他頭上、腿上都是污泥。有網民留言說,已經看到好幾具遇難者遺體,都是衣衫不整的。

有網民拍攝下涿州一間養豬場5日的現狀,大量豬被淹死,已經發臭。還有影片顯示,洪水過後,街上有大量牛隻的屍體。

上周,陸媒報道,受上游洪水影響,涿州境內北拒馬河、小清河、白溝河等多條河流流量加大,小清河分洪區、蘭溝窪蓄滯洪區相繼啟動,數十萬人疏散。

代管縣級市涿州的保定市表示,截至8月5日,數百座橋樑和數百公里的農村道路被水損壞,直接經濟損失近170億元人民幣。

涿州很多老店消失 高速路上腐臭可聞

據報道,涿州的鼓樓大街是一條老街,洪水過後,很多老店已經不存在了。目前,該老街堆積著各種洪水沖下來的汽車、家俬等雜物,超過一米高。

來自《孤獨圖書館》的「Jiachuan」8月9日的文章表示,8月7日中午,從雄安出發,沿著京港澳高速一路北上,汽車經涿州方向駛下高速的時候,地上沒甚麼積水。在高速檢查站點,這裏似乎已開始恢復往常模樣。「直到我把車窗搖下,一股下水道的氣味撲鼻而來,其實是一種更複雜的味道,混拌著泥土、木屑、腐葉和腐臭。」

繼續向茨村大橋的方向前進,洪水的痕跡越發明顯。路南店家的牌匾被洪水沖走。洪水沖破窗戶,裹挾著別處的垃圾湧入店內,可能是泥沙和石塊,也有單車和樹杈。

在一家看不清門面的餐廳裏,大廳的地板上沾滿了泥漬,地面上散落著樹葉,鐵皮櫃子傾斜著靠在椅子上,角落裏還有未乾的泥水。餐廳後廚更是狼藉,門被水沖掉,斜躺在地上,原本靠牆的雪櫃現在以一種奇怪的姿勢靠在門板上。天花板的風扇扇葉上掛著泥沙跟鐵鏽,木樑也受潮發黑。包間裏,迎面而來的洪水將窗框沖裂,直接陷進屋裏,牆上的水漬分了好幾層,最高的一處大約有兩米。

文章說,離開涿州的時候,路過茨村大橋。河堤右岸大量田地被淹,洪水高度完全沒過玉米桿的最高處,大片玉米倒向洪水離開的東南方向,發黃發黑。

在洪水尚未褪去的河堤附近,不少玉米還尚未露出。橋邊一位老農說,他家在橋附近有一百畝玉米地,都被水淹了。

上周,洪水肆虐期間,涿州主要官員集體隱身,市民網上發尋人啟事「市長書記哪裏去了」,斥責涿州市長、市委書記,沒有人出面主持大局,全靠人民自力救濟。

不過洪水退去後,網上傳出他們蜂擁到災區視察。網民8日上傳影片並嘲諷說:失聯將近十天的涿州市委書記蔡煒華終於前往災區視察,「把『救援』換『作秀』更貼切」「出來幹壞事兒吧?」「土共的官員都會裝。」「在這個變態的國家,遍地都是這樣的狗官。」「尸位素餐。」#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