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作為自由世界的領袖,在克林頓政府時期開始採用以經貿交流促中共改革的政策,這個方針在特朗普時期開始被調整,到拜登任內則被基本放棄。與美國相比,歐洲各國的對華政策則參差不齊,甚至相互矛盾。所以,認真回顧美國對華政策轉變的歷史,應該能讓歐洲的民主國家從中得到許多應有的啟示。
2000年3月8日,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美國馬里蘭州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表講話,敦促美國國會給中國以永久性正常交易夥伴關係(PNTR),為聯邦政府批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做準備。今年4月20日,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同一大學就中美經貿關係發表演講。時隔23年,兩個演講在內容和重點上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克林頓當年的講話,經貿第一,幾乎不涉及安全問題。而耶倫的講話,則是著重強調美國和整個自由世界的安全,經貿成為了次要的內容。克林頓和耶倫,兩人同為民主黨人。這兩個講話之間的巨大差異,反映出中美關係過去20年所經歷的深刻變化,意味著美國在對華經貿政策上一個舊時代的結束,和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耶倫講話的核心是:美國政府已經放棄使用經貿政策來促進和幫助中共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幻想。
西方對華經貿政策的初衷
克林頓當年的講話,反映的是本世紀初以美國為主導的整個西方自由世界對華政策的核心:讓中國從經濟上強大起來,以幫助中國人民富裕起來為代價,換來中共的政治體制改革。更為直接地說,是以幫助中國人的富裕和中國的強大為代價,換得中國人民的自由和中國的民主。
克林頓在2000年的講話中,讚揚了中共從80年代初到加入世貿之前的20年間所實行的改革,稱其讓中國的兩億多人脫離了貧困。他指出,中國加入世貿不僅意味著中共同意進口西方的產品,而且意味著中共同意進口西方最為基本的民主價值之一:經濟自由(「By joining the W.T.O, China is not simply agreeing to import more of our products; it is agreeing to import one of democracy’s most cherished values: economic freedom」)。
克林頓在講話中還說:他認為在經濟權利與人權之間,在經濟安全與國家安全之間做選擇是錯誤的(「I believe the choice between economic rights and human rights, between economic security and national security, is a false one」)。這裏的重點是,克林頓認為擴大中國人的經濟權利能促進中國人權,而且與西方世界的安全利益沒有衝突。
從克林頓的講話中可以看出,他並沒有將改變中國的希望完全寄於中共自身的動機,他也將希望寄託於中國人民。他說:當中國民眾獲得了經濟自由之後,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將被釋放出來,他們必將要求更大的話語權(「The more China liberalizes its economy, the more fully it will liberate the potential of its people – their initiative, their imagination, their remarkable spirit of enterprise. And when individuals have the power, not just to dream but to realize their dreams, they will demand a greater say」)。
克林頓同時還對西方現代技術在未來能為中國所帶來的改變寄以期待,他說:互聯網已經改變了美國……想像一下它將如何改變中國(「We know how much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America……Imagine how much it could Change China」)。
當然,克林頓的講話中還有許多更為天真的成份,他甚至期待與中共之間的雙贏。他認為,如果讓中共加入世貿,美國人將可以在保住自己工作機會的同時,將美國的產品和技術出口到中國(「We’ll be able to export products without exporting jobs」)。
不能不說,20年之後回頭看,克林頓的講話所代表的是當時的西方世界領導人對中共不切實際的幻想。
當然,西方世界對中共改革的期待中,有不少其實是源於中共對西方的欺騙。2000年,善於騙術的江澤民在接受美國CBS《60分鐘》主持人邁克.華萊士採訪時,用英文背誦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林肯總統的《葛底斯堡演講》原文,就是當時中共用所謂的韜光養晦策略欺騙西方世界最顯著的例子。
西方不能忘記的歷史教訓
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是一所始建於1876年的著名私立學府。2000年克林頓之所以選擇在這所學校發表對中共改革充滿期待的講話,是因為這所大學是1979年中美建交之後最早與中國建立關係的機構之一。該學校在1986年與南京大學成立了早期的美中學術交流計劃。特別選定這樣一所大學發表對華經貿政策演講,並敦促國會為中國加入世貿開綠燈,不難看出克林頓政府為了如何促進中共的改革而煞費苦心。
當然,克林頓不是唯一對中共存有幻想的美國總統。
2001年,美國受到穆斯林阿爾蓋達極端分子的攻擊,小布殊總統隨後展開了對恐怖組織的全球性反擊。2002年2月,為了加大反恐力度,小布殊在訪問北京期間,與中共總書記江澤民就反恐方面的合作進行了討論。但出乎小布殊預料的是,中共此後卻以反恐為名,開始了對新疆維吾爾族的種族和文化迫害。
中共在2001年加入世貿之後,從2001年到2011年的前十年間,中國的年GDP增長了5倍,但中共的政治體制改革卻遙遙無期。
2012年,習近平上台,開始了其野心勃勃的所謂復興大計。而這個計劃的核心,是向外擴張。2013年,中共開始在南中國海填礁建島,為其在東南亞的擴張鋪平道路。2015年9月,習近平在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向奧巴馬總統承諾不會將南中國海的人造島嶼軍事化。但到目前為止,中共在南中國海所建造的7個人造島嶼已有3個全面軍事化。共軍在這些人造島嶼上鋪設了軍機跑道、儲存了彈藥、豎起了雷達和導彈發射架。
中共咄咄逼人的擴張態勢逐漸引起了西方國家的不安。
南中國海的地理位置極其敏感,中共一旦控制了南中國海,向北將能遏制日本的貿易通道,向南能進一步威脅澳洲。每年通過南中國海的國際貿易航運佔全球貿易的近40%,對南中國海的控制不但能使中共對全球經濟擁有更大的影響,而且能就近對東南亞各國形成直接的軍事威脅,讓中共對全球的供應鏈獲得更大的話語權。
然而如果沒有對台灣的控制,中共僅僅依靠那幾個在南中國海的人工島嶼卻很難達成其目的。有鑒於此,台灣安全對全球穩定的重要性又重新開始回到美國全球策略的視野。
2016年特朗普勝選伊始,還未宣誓進入白宮,即以當選總統的身份與台灣的蔡英文總統通電話。雙方通話時間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多分鐘,卻意味著整個美國對華政策的側重點開始出現了轉移。
美國終於放棄對中共改革的幻想
習近平上任後,先是主張不能用後30年否定前30年,之後又於2015年正式亮出了其導航中共的長期政治策略,即所謂的「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財富共用是這個思想中的核心部份。而這個財富共用,與鄧小平的讓少數人先富起來的改革理論無疑是背道而馳的。
自此,中共的車輪正式開始了向左激進的里程。
中共在向左轉的同時,為了解決其國內經濟所面臨的問題,還在國際上推行「一帶一路」的策略,用債務外交的方式在全球進行強制性的經濟擴張。
2016年特朗普入主白宮之後,任命皮特.納瓦羅(Peter Navarro)為白宮貿易與製造業政策的負責人。納瓦羅是個學者,從政之前是加州大學的經濟學和公共政策教授,並著有兩本書:一本名為《致命中國》(Death by China),另一本則是《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The Coming War on China)。毫無疑問,特朗普對納瓦羅的任命考慮到了應對日益升高的中共威脅。
2018年,特朗普啟動了對華貿易的關稅政策。應該說,美中關係自此正式走過了巔峰階段,雙方走上漸行漸遠的道路。
從2011到2021,中國的年GDP又翻了一倍。也就是說,中共在2001年加入世貿之後的20年間,經濟總共增長了10倍。但在西方世界的眼中,中國的經濟越發展,中共政治體制改革的希望卻越渺茫。
終於,在克林頓的霍普金斯大學演講過去了20年之後,身為拜登政府財政部長的耶倫選擇來到同一所大學,為美國對華經貿政策作出了與克林頓完全不同的詮釋。
耶倫在她的講話中明確指出:美國對華經貿政策的第一原則是美國的國家安全、美國盟友們的國家安全、和保衛人權。(「First, we will secure our national security interests and those of our allies and partners, and we will protect human rights」)。
她強調:美國將明確地向中共表達對其行為的不滿,並毫不猶豫地捍衛美國的核心利益(「We will clearly communicate to the PRC our concerns about its behavior. And we will not hesitate to defend our vital interests」)。
耶倫明確指出,即使未來在經貿交易中作出有損於美國經濟的選擇,也必須捍衛國家安全和美國的價值理念(「Even as our targeted actions may have economic impacts, they are motivated solely by our concerns about our security and values」)。
對比耶倫與克林頓兩人之間在對華經貿政策上的不同,不難看出,美國當前的對華政策已經放在與本世紀初完全不同的基點上,美國政府已經徹底放棄了以經貿合作促進中共改革的幻想。
美國的轉變對歐洲的啟示
美國對華政策的轉型明確告訴中共,美國人並不傻。不論中共是否韜光養晦,中共過去所做的一切他們都看在眼裏。
中共過去20多年在西方世界坑蒙拐騙,不擇手段地用各種不守規則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盜竊知識產權,搞不正當競爭,擾亂國際金融次序,打著孔子學院的旗號迫害人權、破壞西方學術自由,從不同的層面滲透西方社會。所有這些美國的聯邦政府都一一記錄在案,美國政府之所以過去對中共的所作所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主要是因為美國的整個對華政策仍然處於克林頓時期的政策框架之內,美國仍在等待著中共的改革。
明確地說,美國政府和美國社會是將中共在西方所佔的這些便宜,看成是西方為促進中共改革所做出的努力。或者說,看成是為中國人民未來的自由所作的投資。
美國政府為了幫助中共的體制改革真可謂是不遺餘力。不但將科技、投資、市場,甚至將一個又一個的產業送去中國。美國的許多大學都開設了專門為中共政府官員特設的行政、經濟和企業管理課程,美國各級政府的一些部門還邀請中共的各級官員直接參與辦公。目的只有一個:希望中共的官員們能近距離觀察和學習民主制度的運行方式。
但中共不思悔改和兩面三刀的所作所為,終於讓天真的美國人和美國政府改變了初衷。作為自由世界的領袖,美國終於不得不從自己和盟友的安全角度來考慮問題,從維護子孫後代生活方式的角度來衡量其對華政策。
反觀歐洲,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中共表面上高喊和平卻暗中支持俄羅斯的侵略。北京的做法讓歐洲大部份的自由國家,特別是那些前蘇聯國家更深刻地認清了中共首鼠兩端的欺人把戲。但歐洲的幾個工業大國卻仍然在利益和價值兩者之間掙扎。
英國通過中共收回香港後的所作所為,對中共的騙術有了極為深刻的了解。所以,英國是在對華政策上與美國走得最近的歐洲大國。但即使是英國,在其對華經貿政策的轉型上也至少落後美國3年。
德國一方面由於歷史上東德與俄國的關係,以及德國由來已久的想當歐洲老大的執著,一直試圖在立場上保持與美國的距離;另一方面,德國也是歐洲各國中在華利益最為龐大的國家。法國則因為試圖從中共獲得比德國更多的利益,而不惜保持與中共的親密關係。至於意大利,則可以說是在過去20年裏被中共滲透得最厲害的歐洲大國。
總體上說,歐洲的幾個大國在對中共威脅的認識和對華經貿政策上,仍然沒有完全脫離克林頓時期的政策框架。這也是中共刻意拉攏歐洲,並制定以歐制美策略的原因。特別是目前,烏俄戰爭的前景已經越來越明朗。如果有一天俄羅斯不再是北約的威脅,歐洲總體上的對華政策將發生怎樣的改變?會走回頭路嗎?
溫故而知新。美國對華政策在過去20多年的轉型過程,應該可以為歐洲各國的政策制定者們提供不少明智的啟示。#
——轉載自《新紀元》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