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龍結束訪華行程後表示,歐洲應戰略自主,不應跟隨美國,避免因台灣議題捲入中美衝突。專家批評,馬克龍此言「失去歐洲領導人的身份」。

4月9日,馬克龍在乘專機返回法國的途中接受歐洲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專訪。他表示,歐洲應減少對美國的依賴,避免被捲入中美兩國在台灣問題上可能發生的對抗。

馬克龍主張歐洲「戰略自主」,認為歐盟應保持獨立的外交政策。他強調,不想陷入「集團對抗」,認為歐盟「不應該陷入世界的混亂和不屬於歐洲的危機」。

「歐洲人必須回答一個問題,升高台灣的緊張局勢符合我們的利益嗎?不」,馬克龍說,最不好的狀況就是歐洲在台灣議題上變成「跟隨者」,「受到美國的政治議程和中國的過度反應影響」,「我們為甚麼要按照別人選擇的節奏走?」

馬克龍對台灣議題的立場,引發輿論批評。英國諾定咸大學學者傅洛達(Andreas Fulda)9日發推文表示:「中美對抗不只關乎權力,更關於價值。如果台灣淪陷,自由的國際秩序將走入歷史。」

歐洲議會對中關係代表團團長包瑞翰(Reinhard Butikofer)在推特批評說:「對中國和台灣的這種立場,(使)馬克龍喪失了成為一個歐洲領導人的身份。」

包瑞翰在另一篇推文中表示,馬克龍訪華是一場「完全的災難」,並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展現出更佳的選項。

應馬克龍邀請一同訪華的馮德萊恩表示,她上周四(4月6日)在北京會晤時告訴習近平說:「台灣海峽的穩定是最重要的,威脅使用武力來改變現狀是不可接受的。」

國際媒體觀察,與中共給予馬克龍高規格接待不同,馮德萊恩在中國遭受冷遇。

馬克龍此次訪華,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不僅在北京會晤馬克龍,並陪同他南下廣州。中法兩國發布《聯合聲明》,其中首提深化亞太法軍與中共南部戰區之間的對話,中方航空公司還購買了法國空巴公司160架飛機。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表示,中共是想以中法關係撬動中歐關係,利用中歐關係分化美歐關係。從表面上看,這次馬克龍訪華,與中共走近了,但中共並沒因此獲得多少實質性利益。比如,中共最關心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解凍問題,就沒見動靜。相反,馬克龍在俄烏戰爭問題上,向中共提要求。

他認為,馬克龍這次訪華,面子上很熱鬧,其實中共拉攏法國、重啟中歐關係、離間歐美的圖謀基本落空。

另據路透社報道,智庫專家、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的分析師巴金(Noah Barkin)表示,中共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歐洲進一步與美國步調一致同進退,「就此而言,馬克龍可能是北京在歐洲最重要的夥伴」。

不過,巴金也表示,馬克龍這次訪華雖然聲勢浩大,其實收穫並不多。馬克龍給習近平帶來一系列禮物,例如譴責脫鉤為陷阱,重申支持歐洲戰略自主,但是他得到的回報並不多。◇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