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突訪烏克蘭 多次計劃終成行

日本政府證實,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結束印度訪問之後,3月21日上午,前往烏克蘭訪問。根據日媒報道,岸田從波蘭搭火車,已經抵達烏克蘭,當晚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會晤。

日本外務省在聲明稿中表示,岸田此行將「展現對烏克蘭人民勇氣和毅力的敬佩之意,烏克蘭人民在總統澤連斯基的帶領下,挺身捍衛家園。同時也展現身為日本領袖和七大工業國集團(G7)輪值主席國和烏克蘭同在一起,以及堅定的支持」。

聲明中還說,岸田在會談中,將傳達他「絕對無法容許俄羅斯利用侵略和武力片面改變現狀,並重申矢志捍衛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綜合日媒報道,日方為避免行程過早曝光,岸田文雄在結束印度出訪行程後,21日改乘民間小型商務噴射機從出訪地印度前往波蘭,而非搭乘日本政府專機。

岸田文雄一行於21日上午7時40分左右,降落在烏克蘭鄰國波蘭東南部城市熱舒夫(Rzeszow)。日媒拍攝到岸田一行人抵達普瑟米斯(Przemysl)車站,岸田隨即在維安人員陪同下登上火車。

岸田文雄是最後一位親訪烏克蘭的G7領袖。

據產經新聞報道,岸田首相計劃訪問烏克蘭並非第一次。去年6月,岸田曾考慮在德國舉行的G7峰會期間前往烏克蘭。但由於其它外交行程的關係,此計劃未能實現。

類似的計劃在去年底也曾有過一次,但是當時俄羅斯軍隊對基輔發動的導彈和自殺式無人機攻擊越來越猛烈,該計劃也未能實現。

岸田首相周圍的人表示出訪烏克蘭的艱難,稱「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針對岸田首相突訪烏克蘭一事,其實上周有傳出岸田可能在訪印後轉往烏克蘭,但政府相關人士直到行程曝光前,都強烈否定相關傳聞,岸田此行可說相當保密。共同社報道,日本首相秘密訪問外國是極為罕見。

習普會登場 美中角力 分析:中共誤判世道變了 欲聯俄抗美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20日抵達莫斯科,展開第三任期的首次外訪。克里姆林宮表示,這次「普習會」將討論北京提出的所謂「和平計劃」。有分析指,習近平此行是藉斡旋之名,與俄羅斯結盟,對抗美國,但存在對世界局勢的誤判。

20日,習近平抵達莫斯科,他也是國際刑事法院對普京發出逮捕令後,首位與普京握手的世界領導人。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尊敬的普京總統,我也稱你為親愛的朋友。

不出外界預期,習近平果然有意利用訪俄之機,以扮演「和平大使」的方式,來提升中共的國際影響力,而普京似乎很樂於以此獲得中共對其入侵烏克蘭的支持。

俄羅斯總統普京:我們已經仔細研究了您關於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建議,我們將有機會討論。

克里姆林宮表示,此次「普習會」將討論上個月北京提出的所謂「和平計劃」,但隻字不提撤軍。烏克蘭隨即回應,任何和平計劃,都必須要求俄羅斯撤軍。

烏克蘭駐華盛頓大使馬爾卡洛娃(Oksana Markarova)對CNN表示,「我們真的希望中國(中共)不要成為這場可怕戰爭的幫兇。」

中國問題專家橫河:在當前調和沒有任何可能的情況下,在這次習訪俄中重提(和平計劃),無非是為了體現這次訪問的意義。在俄烏戰爭上,普京需要一個象徵性的支持,習給了他。習的真正目的,是加強中俄關係,共同對抗美國,形成新的國際格局。

而在習近平抵達俄羅斯前一天,白宮已經明確表明立場,即反對無條件停火,因為這將偏向俄羅斯,對烏克蘭不利。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柯比:它們想在全球範圍內改寫遊戲規則。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柯比21日在接受CNN「This Morning」節目採訪時向習近平喊話,「習近平與普京談話三天,瞭解普京發動戰爭的看法。但你(習近平)至少應該拿起電話,與澤連斯基交談,瞭解烏克蘭的看法。」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0日表示,美國已經預見到習近平會利用此次訪俄,再次拋出其和平計劃。但卻沒有要求俄羅斯撤軍,其實是變相支持和認可俄羅斯侵佔烏克蘭領土。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這將使俄羅斯能夠進一步鞏固在烏克蘭的陣地。而現在提出一項並沒有持久解決方案的停火協議,將讓普京得以喘息並重組部隊,然後在對俄羅斯更有利的時機重啟戰爭。

隨即,中美雙方展開隔空交火。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美方應該停止拱火遞刀、煽風點火,停止對它國指手畫腳、脅迫恫嚇。

不僅如此,汪文斌還在3月20日的例行發布會上,拋出反對「國際法庭逮捕普京」的言論,公開與西方國家唱反調,表明了中方堅定撐俄的立場。

布林肯則表示,習近平在國際刑事法院剛剛對普京發布逮捕令之後堅持訪俄,充份表明中共認為自己沒有責任讓俄羅斯對在烏克蘭犯下的暴行負責。

布林肯:它(中共)甚至沒有譴責(這些暴行),而是為俄羅斯繼續犯下這些罪行提供外交掩護。

中國問題專家橫河表示,習近平兩會結束之後,立刻去見普京,顯然他還沉浸在他的「東升西降」的幻覺中,打著斡旋的招牌訪俄,其目的是「聯俄抗美」。

橫河:這次非常高調的普習會,美國是高度警惕的,上一次是美國主動和中共結盟以對付蘇聯,這一次則是中共主動聯合俄國反美,是從70年代初美中蘇關係的一次大翻轉。中共是要發出一個清晰的信號:世道變了,該換主角了。儘管能不能換過來還完全沒有譜,但中美隔空交火確實是這種變化的外在表現。

關於這次「普習會」,上周五17日,克里姆林宮發聲明表示,普京將與習近平「討論深化俄羅斯和中國之間的全面夥伴關係和戰略合作」,包括「在國際舞台上」的這種合作,並將「簽署重要的雙邊文件」。

習普會三天會談之後,將發表何種聲明,將是全球關注的焦點。

習普閉門會談 分析:世界兩大陣營對抗加劇

3月20日,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閉門會談。兩人均表示,中俄有共同目標。與此同時,美歐在密切關注習普的一舉一動。習近平訪俄,從多方面體現了世界兩大陣營之間的對抗在加劇。

在歐美自由世界來看,習近平訪問俄羅斯是對日益孤立的普京赤裸裸的支持。俄烏戰打到現在,俄羅斯軍隊正在耗盡物資,俄羅斯的經濟在西方制裁下處於掙扎狀態。

普京急於利用這次會面向西方陣營表明他在國際舞台上並不孤立,同時說服習近平,得到實質的軍事援助。

就在習近平見普京的當天,美歐撐烏克蘭的動作一個接一個,對習近平試圖在軍事上支持普京形成震懾力。

最近幾周,西方官員警告說,情報顯示中共正在考慮向俄羅斯軍隊提供致命武器的援助。北京則否認這一指控。

美國官員表示,他們將密切關注在習普峰會期間,中共推進向俄羅斯提供武器的跡象。烏克蘭也在密切關注。

與此同時,美歐紛紛宣布對烏克蘭的新一輪援助。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1日宣布,拜登政府授權為烏克蘭提供額外的3.5億美元安全援助。這包括幫助為美國向烏克蘭提供的遠程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HIMARS,簡稱海馬斯)和榴彈炮提供更多彈藥,以及為布雷德利步兵戰車、高速反輻射導彈(HARM導彈)、反坦克武器等設備提供彈藥。

愛沙尼亞國防部長21日宣布,歐盟成員國已就為烏克蘭聯合採購100萬發155毫米火炮彈藥達成一致。

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瑞斯(Boris Pistorius)在布魯塞爾會議後表示,他相信彈藥生產可以迅速增加。

此外,皮斯托瑞斯21日還表示,一批德國黃鼠狼步兵戰車(Marder Infantry fighting vehicle)正在運往烏克蘭的途中。

德國在1月份宣布,將向烏克蘭提供40輛此類型戰車;當月晚些時候表示,烏克蘭士兵已經抵達德國,接受戰車操作培訓。

波蘭總統杜達(Andrzej Duda)16日宣布,波蘭未來幾天將提供4架米格-29戰機給烏克蘭,為烏克蘭空軍增添即戰力。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15日報道,美國軍方正加速將裝備運往烏克蘭戰場,並加快訓練烏克蘭軍隊的腳步,以趕在晚春之前對俄軍發動大規模攻勢。美方預計攻勢將於5月開始。

負責協調對烏軍援助的北約(NATO)烏克蘭防務聯繫小組(Ukraine Defense Contact Group)當天舉行第10次會議,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在會後強調,烏克蘭已經沒有時間可浪費了。

親信蔡奇兼管中辦 凸顯習存安全憂患又無信任之人

在中共領導人習近平20日訪俄行程中,官媒央視網報道,同行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辦公廳主任」蔡奇。這證實他已取代丁薛祥擔任中辦主任。分析認為,由習的長期追隨者蔡奇掌中辦,可見這一職位的重要,但也顯示了習對自己掌權有安全隱憂。

蔡奇同行顯示他已經接替丁薛祥擔任中辦主任,成為中南海大管家。由政治局常委兼任中辦主任,相當罕見。1977年文革結束後,中辦主任汪東興曾擔任政治局常委兼中央副主席。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3月21日對大紀元表示,蔡奇和王小洪一樣,是習近平多年的舊部加親信,可以說是習高層小圈子裏面最親近的人。由蔡來出任中辦主任,顯示習對中辦主任,這個黨內關鍵職位人選的重視,必須要由最親信的人接手。但反之卻暴露了習在黨內能夠信任的人實在是鳳毛麟角,最終不得不讓政治局常委來兼任中辦主任的職務。

中辦是中共中央的中樞機構,除負責文書、會議、傳達、機要、信息、調研工作,還負責高層領導人安全警衛、醫療保健,以及管理密碼、檔案、後勤服務等。中辦主任素有「中南海大管家」之稱。

李林一說,中辦主任,用通俗的話來說,是一份全職工作。當年令計劃據傳每天都工作到凌晨。而蔡奇本身還要擔任中央書記處書記、統管文宣等職務,每個職務都有實權,蔡根本忙不過來,只是為了盯緊這個地盤。「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習此舉更像是不得已而為之,反映出習對手中大權的安全有更深層的擔憂。」

蔡奇是中共文化大革命混亂時期的工農兵學員,他被指處事手法強硬。在北京市委書記任上,蔡奇在2017年的大冬天要求驅趕北京全城外來人口(所謂低端人口),引發爭議。在網傳的蔡奇內部會議談話中,他談到驅趕外來人員:「就是真刀真槍,就是要刺刀見紅,就是要敢硬碰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