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海關總署3月7日稱,今年前兩個月進出口總額按人民幣計價,同比降0.8%,其中出口增0.9%;按美元計價,進出口同比降8.3%,其中出口降6.8%。對東盟進出口增長,對歐盟、美國、日本等下降;機電產品出口增長,勞密產品下降。

專家說,1—2月出口數據明顯下降有三大因素,包括疫情期間供應鏈大轉移;利潤相當豐厚的歐美市場對中國部份關閉;製衣業等產生利潤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出口下降等。此外,分析認為,中共在宣傳上玩技巧,用人民幣計價把出口降幅抹掉了。

今年1—2月出口數據明顯下降

旅美經濟學家黃大衛(Davy Jun Huang)7日向《大紀元》表示,1—2月份出口數據明顯下降。去年開始,出口數據已不好看了,尤其第二、三、四季度,貿易出口情況增速下滑非常明顯。

據中共海關總署數據,2022年1月,進出總額同比增長19.6%,然後一路下走,中間雖有微幅波動,但到了12月時,同比增長只剩7.7%。

近期以來,大量網傳影片顯示,工廠沒有訂單,碼頭堆滿空貨櫃,打工族找不到工作。

有網民發影片說:「3月6日7日深圳蛇口,外貿出口涼涼……」有人跟帖說:「我朋友的弟弟在上海港口那邊開大車,去年都很忙,中國新年後就徹底歇了。很突然,很奇怪。」

《大紀元》記者還撥通一大型物流公司電話,對方介紹,由於國際訂單減少,貨運量不足,運費確實比之前便宜。比如,原來八萬一個貨櫃,現在價格為六七萬。

專家分析中國出口下滑三大因素

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岌岌可危,黃大衛分析了中國出口下滑的三大主因。

第一,被「亞洲替代供應鏈」替代,這個跨國的區域供應鏈由南韓、日本、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印尼等亞洲14國與地區組成。

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亞洲替代供應鏈」合計對美國出口額為6,340億美元,領先中國6,140億美元的出口額。

黃大衛說:「亞洲14國不斷蠶食、替代中國出口市場,趨勢明顯。替代國產品相對多元化,涵蓋的產業鏈比較豐富,而中國產業相對窄一點。目前,嚴重被替代行業是服裝、製衣、箱包鞋子等,一些高密度勞動型產品。

「在這幾個行業裏,中國的競爭優勢非常微,新增訂單基本都被這14個國家侵蝕了。中國具有競爭優勢的產品主要集中在家用電器、白色家電、小電器及機械製造,還有些附加值比較低的產品。」

第二,中國疫情清零期間,亞洲14國抓住機會加強生產,擴大出口。三年下來,14國在歐美市場的出口甚至超過中國,且趨勢越來越明顯。

第三,影響利潤的出口國家、出口產品發生變化。

黃大衛說:「疫情前,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是歐盟或美國,東盟是排第二、第三。疫情後,中國對東盟國家的出口陸續增長,東盟現已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同比增長9.6%。」

但是,中國出口商品順差與利潤最主要來自歐美,東盟的出口順差、利潤貢獻一直非常低。他說:「中國雖有較大的出口數據,但不盈利或薄利的東盟出口佔比越來越高,利潤豐厚的歐美市場越來越萎縮,這是更該關注的問題。」

8日,網易新聞登了一篇「博文財經」劉曉博的文章,他分析了海關總署數據,並製作了中國對主要貿易夥伴出口情況(美元值)圖表(下圖)。

劉曉博寫道:「但如果看我們對主要貿易夥伴的出口情況(美元值),還是有點怵目驚心的感覺。」「看到了嗎?大陸對香港的出口大幅下降了23.5%,對美國、加拿大、意大利的出口,下降均超過了21%。對法國、台灣的出口下降了接近20%;對德國、紐西蘭、英國的出口,下降了14%到16%。」

產業結構致命影響: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下降

黃大衛表示,中國出口商品中,電器、機電在增長。勞動密集型,尤其是傳統紡織業、製衣業明顯下降。「這對中國出口結構相當不利。製衣業是中國出口優勢拳頭產品,它變差是非常重大的信號,這對整個產業結構是致命影響。」

他解釋,勞動密集型產業解決了大部份人就業,中國棉花產量在全球佔比20%左右。傳統優勢產業不吃香,對未來出口增長的負面作用相當大。電器等耐用消費產品訂單增長有限制,利潤不太高。相比之下,成衣、易耗品則是有利潤的產業。

他總結:「市場從歐盟、美國轉向沒有利潤的東南亞,能解決大部份人就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被14國替代。一些耐用、利潤並不那麼高的產業,反而保留下來。長遠看中國出口,更該關注整個結構變化。」

中共玩文字遊戲 前兩個月出口開局慘

中共海關總署7日在其題為「今年前2個月我國外貿開局平穩」的新聞稿中發布了新數據後,很多陸媒報道時,只提到按人民幣計價的進出口數據,比如官媒環球網、中國財經網、東方財富網、搜狐新聞等,在報道中沒有提及美元計價數據。

(網絡截圖)
(網絡截圖)

時事評論員王赫當天對《大紀元》表示,按人民幣計價,進出口總額同比微降0.8,中共就可以說溫和、開局平穩。「但用美元計價,馬上就顯示出(差異)了,中共在玩文字遊戲。出口的話,國際上的計價標準都是美元,去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波動非常大,哪個國家跟中國交易時,會選擇人民幣?」

他說:「從國際慣例(美元)角度看,中國今年出口開局是比較慘的,但官方在宣傳上玩了技巧,人民幣計價就把降幅抹掉了。」

王赫表示,這是精緻的洗腦方式,陸媒各取所需,不報道全部事實,只提按人民幣計價,就宣傳為今年開局平穩了。中共在做經濟研究、內部決策時,會以美元計價作為研究基準。

美國推動全球供應鏈重組 分析:是中國出口衰退主因

針對官方的進出口下降數據,陸媒《第一財經》8日稱,海外貨幣緊縮政策導致全球經濟進入下行周期,外需疲弱是中國出口回落的主因。

王赫表示,把出口衰退歸咎於歐美需求下降是有問題的,這不是主因。2022年中國喪失了對美國的最大貿易國地位,並且俄烏戰爭油氣高漲,但歐盟經濟增長率比中美都高。

他說:「美國是有需求的,但中美貿易戰、全球供應鏈重組、中美脫鉤,美國進口已多元化了,從墨西哥、東盟、印度的進口大幅增加。美國從這些地區進口量超過從中國的進口量。貿易戰之前,中國佔美國進口量20%左右;貿易戰後,數據下降,目前已降到17%。」

王赫認為,中美在一定程度上已實現了經濟脫鉤,除了關稅戰外,美國推動了全球供應鏈重組,使得大批外資撤離中國,甚至中國國內一些企業也到東南亞、南美、墨西哥設廠。中共繼續與美國對抗的話,美國會加強推動印太經濟框架,中美經濟脫鉤會更深、更廣。

王赫認為,中共與歐盟在經濟上脫鉤也開始了,中共堅定支持俄羅斯,必然導致與歐洲分離。

他說:「現在美歐日已基本形成統一戰線,跟中共在供應鏈上有選擇脫鉤,且已成為現實,正在逐步推進。這恐怕比歐美日內需下降更影響中共外貿。」

他表示,2019年,中國外貿增長率基本上不行了。2020年,中國進出口增長率只有1.9%,但2021年增長率達21.4%,2022年只有7.7%,2023年頭兩月也沒有起色,說明疫情給中國經濟帶來的短暫外貿窗口期,可能已關閉了。中共在國際經濟環境中,基本被孤立。這兩個月外貿大幅衰退只是開始,後面的日子更難過。#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Miss NTD選美大賽現正接受報名:
https://bit.ly/MissNTD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