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共病毒疫情及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使中國的服裝訂單大量被取消,許多訂單被轉移到全球第二大服裝加工出口國孟加拉。孟加拉政策研究所執行主任曼蘇爾(Ahsan H. Mansur)表示,孟加拉有望超越中國,成為歐盟的最大服裝出口國。

據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前9個月,孟加拉對歐盟的服裝出口額達194億美元,年增幅近42%,中國為255億美元,僅成長約22%。

據日經亞洲此前也報道說,歐洲湧向孟加拉的成衣訂單持續上升至孟加拉成衣佔GDP近五分之一,更達出口收入的80%以上。

許多歐盟買家找孟加拉製造服裝,其中包括國際品牌H&M、Zara、Primark、G-Star Raw以及Marks & Spencer。

之所以歐盟買家看好孟加拉,這於孟加拉擁有的兩大優勢有關,其一,孟加拉國有將近1.7億人口,擁有相當大的潛在勞動力。

其二,孟加拉出口到歐盟市場享有免稅和免配額進入所有歐盟市場(武器和彈藥除外)的約 45 個發展中國家之一。相比之下,中國出口商必須繳納關稅。

孟加拉政策研究所執行主任曼蘇爾(Ahsan H. Mansur)表示,孟加拉與中國出口歐盟的比例接近,有信心在4至5年超越中國,成為向歐盟出口服裝的最大國。

曼蘇爾表示,中國已將重點放到開發和生產電動汽車等更高價值的商品上,服裝業受到了冷落。

孟加拉至少有4,600家成衣加工廠,從業人數約410萬人,孟加拉加工製作的成衣大多出口歐洲、美國和加拿大,再由這些國家的零售商出售。

在中國,受前三年中共清零政策的嚴重影響,中國的服裝加工出口業嚴重萎縮。

中國服裝圈有個說法:全球服裝看中國,中國服裝看廣州,廣州服裝看中大。

中大是指中大紡織商圈,位於廣州中山大學南門對面,佔地約5平方公里,曾有商戶近2萬,商品種類數以十萬計,是廣州製衣產業鏈的核心。

據中國入門網站網易去年底報道,中大紡織商圈是廣州乃至整個珠三角製衣行業的縮影,中國有一半以上的中低端女裝在此加工生產。

在2020年疫情爆發前,中大紡織商圈內有59個專業市場及近2.3萬個商戶,直接從業人員多達7.4萬人。

經營服裝面輔料超過10萬種,年交易額估算超過2,000億元(289.72億美元),囊括了美國、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全球多個國家。

然而,受疫情封控的影響,中大市場過去三年來多次被封閉,市場多次處於靜默狀態,所有批發、物流暫停。這種情況也給周邊的服裝市場帶來相應影響。

廣東白雲區服裝店老闆楊凱(化名)3月5日告訴《大紀元》,中共三年防疫,尤其是清零政策,整個城市都靜止了,服裝生產的供應鏈斷了。

造成企業倒閉,工廠關門,生產訂單丟失,大批人員失業。很多外企撤離中國轉向東亞國家。

「我們這巷子的店舖一排排的都關了,國外訂單沒了,國內訂單又不多,昔日繁華的城中村,現在徹底涼了。儘管放開了,可是訂單沒有了,一點都看不到希望。」楊凱說。◇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