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晚上,北韓在平壤舉行了閱兵式,紀念其建軍75周年。在閱兵式上,北韓展示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核武器,洲際彈道導彈(ICBM)成為這次表演的核心。至少11枚火星-17導彈亮相,這是北韓迄今最大的彈道導彈,也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公路移動式洲際彈道導彈。

火星-17的设計源自早期的火星-15,採用兩級液體燃料火箭推進器,長度大約85呎,直徑約9呎。其巨大的形體尺寸可容納多個獨立再入飛行器(MIRV)。該導彈在2022年11月進行了飛行測試,據推測,可以攜帶3到4個核彈頭。這些多彈頭導彈,加上北韓的其它洲際彈道導彈,理論上可以飽和美國部署在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亞的44個地面攔截器。

美國官員表示,他們將對每個來襲的彈頭發射多個攔截器。北韓的洲際彈道導彈的攻擊能力,似乎故意指向美國,以表明北韓有能力將眾多美國城市置於核彈攻擊的危險之中,以動搖美國的盟友特別是南韓對美國延伸威懾承諾的信心。

雖然火星-17進行過飛行測試,但現在還很難推測它是否使用固體燃料。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顯然是北韓導彈發展的目標,它將帶來一些重要的優勢。通常情況下,這類火箭引擎更輕,與液體燃料火箭相比,可搭載更多載荷、射程更遠、更容易儲存運輸,在發射前不需要加注燃料,準備時間更短,也更安全可靠。當與移動式發射器(TEL)結合在一起時,就像閱兵式上展示的那樣,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的靈活性和攻擊性要強得多。

北韓研究這種技術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儘管最初是用於較小和較輕的彈道導彈,2022年12月北韓在其位於西北部的西海(Sohae)衛星發射站進行了一次大型固體推進劑火箭引擎的測試。考慮到這些進展,北韓有可能將固體火箭引擎用於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總之,這次閱兵表明北韓正在快速推進其彈道導彈計劃,儘管聯合國安理會已經通過了各項決議和制裁遏制這些發展。

今年1月11日,南韓總統尹錫悅發表了關於核威脅的公開聲明,建議如果北韓的威脅惡化,南韓可能會建造自己的核武器。儘管南韓政府隨後收回了尹錫悅的言論,但這並沒有平息媒體對南韓政策轉變的廣泛猜測。

南韓的民意調查顯示,公眾對本土核武器計劃的支持率超過70%。在2022年底的民意調查中,只有51%的南韓人認為美國會真正實施延伸威懾,以在朝鮮半島發生敵對行動時保衛首爾。

華盛頓已經採取措施,消除南韓對美國延伸威懾承諾的擔憂。2022年,舉行了4年來首次美韓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並在朝鮮半島輪流部署具有核能力的戰略資產,包括列根號航空母艦和B-52轟炸機。華盛頓承諾,將用及時、協調和常規的方式進一步加強這些部署。

美國國防部長柯士甸和南韓國防部長李鍾燮承諾,將通過信息共享、訓練、演習、磋商以及聯合規劃,進一步加強聯盟的軍事能力和準備,以應對北韓不斷推進的核導彈威脅。美國和南韓將進行兩次桌面演習,模擬北韓的核攻擊,以及美國的核戰略與戰略資產在應對北韓可能發動的迫在眉睫的核攻擊時的反應能力。

但是,在安全環境發生劇烈負面變化的壓迫中,就像在1970年代那樣,南韓再次被吸引到核武器上。尹錫悅並不是孤單的對北韓核威脅直言不諱的人,他提到南韓先進的科學技術、運載火箭技術和長期以來被公認的核技術儲備,如果需要做出決定,首爾將確保建立自己的核打擊能力的時間不會很長。尹錫悅暗示了南韓追求核武器的可能性,但這種可能性建立在一個模棱兩可的條件之上,就是「如果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實際上,南韓靠自己的力量獲得核武器並不存在多少技術障礙,而且它比北韓承受的負擔要小得多,它不需要像北韓那樣發展能夠打到美國本土的洲際彈道導彈,它只需要發展某種短程彈道導彈或對現有運載工具進行搭載戰術核彈頭的改進設計就可以達到目的。南韓現實和理性的選擇,更多的是出於對《核不擴散條約》的尊重,以及對美國延伸威懾的信心。當環境威脅上升到可以不顧一切地追求核武器的時候,南韓的任何選擇都不應該令人驚訝。在核威懾的問題上,南韓的確擁有很多選項。

美國於1991年12月從南韓撤走了最後一枚戰術核武器,這是美蘇領導人之間履行全球削減核武器倡議的一部份。當時北韓和南韓都同意共同追求半島無核化。現在,南韓對核威懾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大,原因是首爾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只有核武器才能阻止北韓的核威脅。

今天,美國用於前沿部署的戰術武器僅限於戰鬥機和轟炸機投擲的可變當量B61核炸彈。如果B61-12部署到朝鮮半島,大概率是由F-15E、F-16C/D或F-35A戰鬥機投送。這個方案的脆弱性在於,危機中,這些飛機和相關B61核彈基礎設施位於南韓境內的機場,有可能受到對手先發制人的打擊。而且,B61在南韓的部署還可能附帶其它複雜的外交和國內政治問題。因此,這似乎並不是一個理想的選項。

在首爾的辯論中,B61由於它的可變當量能力,被認為是戰術核武器,而受到相當程度的關注。但還有一種空中發射的AGM-86巡航導彈,其中有一個選項可以攜帶一枚只有5千噸當量的核彈頭。這種導彈可以由B-52H轟炸機攜帶,並從遠距離向北韓的任何目標發射。這是一個亞音速轟炸機發射的亞音速運載系統,且彈頭可能存放在遠離南韓的某個地方。它的問題是,在危機中反應時間較長,缺乏及時性。

核威懾菜單上還有一個有潛在吸引力的選項,在延伸威懾磋商中似乎並沒有被強調,就是潛艇發射的三叉戟D5導彈,它可以攜帶低當量的W76-2核彈頭。特朗普政府2018年《核態勢評估報告》中提到了這種導彈,從2020年2月開始在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上部署。這些導彈將能夠非常迅速地將低當量核彈頭投向北韓的任何地點。

有理由認為,在西太平洋熱點地區,至少有一艘美國俄亥俄級潛艇會確保游戈在可以攻擊北韓的區域內。在任何情況下,一艘處於太平洋有利位置的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潛艇,都能夠在20分鐘內用D5導彈擊中位於北韓的任何目標。有人否定這種選項的理由是,三叉戟D5的發射可能會因為誤判增加與俄羅斯爆發更大規模核戰爭的風險。因為俄亥俄級潛艇的位置,可能會使前往北韓的導彈需要飛越俄羅斯領空。

儘管空射巡航導彈和W76-2彈頭都存在一些潛在的不確定的問題,而不能成為完美的選項,但它們都可以在不需要改變半島聯盟態勢的情況下,提供某種有用的選擇。儘管朝鮮半島的核態勢仍在不斷變化,但美國的延伸核威懾能力仍然足夠強大,這值得南韓先擱置自己的核武器發展計劃。

如果尹錫悅仍然認為美國的遠水解不了南韓的近渴,他會不會發展南韓自己的核武器,我們很難給出判斷。但是,就是這個想法的存在,也足以對美韓聯盟間的信任和團結產生不利的影響。尹錫悅指出,目前盟國將繼續進行各種延伸威懾的磋商。這似乎在暗示,華盛頓最好認真對待首爾的要求,否則除了擴散就沒有其它選擇了。

鑒於美韓擁有的常規軍事力量,對北韓形成的威懾已經足夠大,再進一步增加南韓專門針對北韓的核威懾,並不一定會使問題的本質發生變化。北韓應該明白,不管南韓有沒有核武器,一旦挑起大規模衝突,後果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北韓現政權的終結。也就是說,如果金正恩理性尚存,美韓聯盟仍然可以通過常規手段實現威懾,並不一定非要核武器不可。特別是在金氏政權對其自身存亡之外的大規模損害並不在乎的情況下,核武器甚至還不如常規武器更具優勢,因為常規武器完全可以威脅到金正恩本人,又不會像核武器那樣大面積傷害平民。

只要美韓能夠確保讓金正恩明白他可能面臨的代價,並在他越過紅線的時候,一定讓他嘗到付出這些代價的滋味。以此驅動北韓保持克制,避免觸發局勢升級而導致聯盟使用所有可用的工具,包括那些超越常規軍事力量的工具。

實際上,我們沒有看到首爾考慮將核擴散作為威懾升級的代價所帶來的任何好處,相反,南韓還可能因此給美國的延伸威懾承諾帶來不確定性。美國政府如何看待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南韓,沒有定論。改善朝鮮半島安全的答案不可能出自以牙還牙的核武器。◇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