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統計處1月26日發表對外商品貿易統計數字,2022年12月份本港整體出口和進口貨值均錄得按年跌幅,分別下跌28.9%和23.5%。美國《彭博》同日報道,香港出口量創下1954年以來的最大跌幅,直指原因跟中國經濟放緩和全球需求下跌有關,更可能導致作為金融中心的香港陷入經濟收縮。多名專家預料,情況短期內難見改善,因為在中共高壓統治下,很多重要產業和人才已經離開香港,而且世界和中國經濟都分別進入衰退。

根據政府統計處最新數字,2022年12月份商品整體出口貨值為3,481億元,較2021年同月下跌28.9%,而去年11月份則錄得24.1%的按年跌幅。進口方面,2022年12月份商品進口貨值為3,997億元,較2021年同月下跌23.5%,而11月份則錄得20.3%的按年跌幅。2022年12月份錄得有形貿易逆差516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12.9%。

全年來說,2022年的商品整體出口貨值較2021年下跌8.6%。同時,商品進口貨值下跌7.2%。2022年錄得有形貿易逆差3,958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8.0%。

往亞洲出口大跌

按國家或地區分析,2022年12月份與2021年同月比較,輸往亞洲的整體出口貨值下跌29.2%。在亞洲區內,輸往多個目的地的出口貨值錄得跌幅,尤其是日本(跌39.3%)、台灣(跌34.4%)、泰國(跌31.0%)、中國大陸(跌30.4%)和越南(跌26.5%)。此外,輸往其它目的地的出口貨值也錄得跌幅,尤其是德國(跌44.1%)、英國(跌39.6%)和美國(跌26.7%)。

進口方面,2022年12月份與2021年同月比較,來自大部分主要供應地的進口貨值均錄得跌幅,尤其是韓國(跌43.3%)、泰國(跌39.1%)、馬來西亞(跌29.4%)、大陸(跌28.2%)、越南(跌19.1%)、美國(跌18.9%)、日本(跌17.5%)和台灣(跌14.1%)。

全年來說,2022年與2021年比較,輸往部份主要目的地的出口貨值錄得跌幅,尤其是日本(跌13.8%)、大陸(跌12.9%)和美國(跌5.5%)。同時,輸往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升35.3%)、印度(升29.0%)、新加坡(升18.6%)和韓國(升9.2%)的出口貨值則錄得升幅。另外,來自部份主要供應地的進口貨值錄得跌幅,尤其是大陸(跌14.6%)、韓國(跌10.7%)和日本(跌10.4%)。相反,來自越南(升22.3%)、菲律賓(升7.4%)、台灣(升7.3%)和馬來西亞(升6.1%)的進口貨值則錄得升幅。

大部份貨品出口量下跌

按主要貨品類別分析,2022年與2021年比較,部份主要貨品類別的整體出口貨值錄得跌幅,尤其是「通訊、錄音及音響設備和儀器」減少2,070億元,下跌27.5%;「辦公室機器和自動資料處理儀器」減少737億元,下跌13.1%;「電動機械、儀器和用具及零件」減少426億元,下跌1.9%,以及「非鐵金屬」減少326億元,下跌35.3%。相反,「專業、科學及控制用儀器及器具」整體出口貨增加533億元,上升52.3%。

同期,部份主要貨品類別的進口貨值錄得跌幅,尤其是「通訊、錄音及音響設備和儀器」減少1,997億元,下跌26.4%;「電動機械、儀器和用具及零件」減少709億元,下跌3.1%;「辦公室機器和自動資料處理儀器」減少423億元,下跌9.3%,以及「非鐵金屬」減少277億元,下跌30.5%。相反,「專業、科學及控制用儀器及器具」的進口貨值增加413億元,上升38.1%;「石油、石油產品和副產品」則增加165億元,上升27.7%。

自1954 年以來最大跌幅

政府解釋,最新數據反映外圍環境惡化及跨境陸路運輸受阻的嚴重拖累,令2022年12月商品出口貨值的按年跌幅進一步擴大。輸往中國大陸、美國及歐盟的出口均繼續大幅下跌,輸往其它主要亞洲市場的出口錄得不同程度的跌幅。政府又形容,環球增長疲弱,短期內將繼續對香港的出口表現有負面影響,不過預期跨境陸路運輸在近期相關限制放寬後逐漸恢復,將會抵消部份壓力。

美國「彭博」1月26日報道,由於需求減弱,去年12月的香港出口貨量值按年下跌28.9%,創下自1954 年以來最大跌幅,比經濟學家預期的23.4% 跌幅更差。而去年12月的香港進口貨量值按年跌幅達23.5%,是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一次。

報道指,在防疫政策、全球需求放緩和中國大陸經濟動盪的重壓下,香港經濟在整個2022年都舉步維艱。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 SA)早前估計,嚴格防疫措施和疫情可能使香港經濟損失了大約270億美元的潛在增長。

報道分析指,雖然香港目前已經取消了很多防疫措施,正在復甦,但香港經濟還有其它隱憂,包括持續的全球經濟放緩。 另外,韓國今年1月頭20多日的貿易數據顯示,總體出口量下跌2.7%。 

謝田:因中共高壓統治

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1月28日在接受《大紀元》記者訪問時認為,香港出口量創下1950年代以來的最大按年跌幅,最根本的原因是香港在中共的嚴厲控制下,已經越來越失去經濟活力和「東方明珠」光茫,也失去了作為自由港和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

吳卓殷:短期內難見改善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去年12月30日也曾對《大紀元》記者表示,香港11月貿易數據強差人意,反映全球需求因加息而放緩、中國大陸疫情反覆衝擊經濟以及科技企業去庫存導致訂單減少。

吳卓殷續指,上述三項因素短期內難見改善。全球利率仍將高企;而中國大陸經濟有待疫情降溫及達到群體免疫,加上疫情後大陸企業庫存較以前多,需更多時間消化,料香港明年上半年進出口很大機會錄得收縮。隨著進出口訂單或進一步縮減,香港進出口企業短期亦將面臨艱難處境。

該行下調今年全年出口預測,由負6%降至負7.7%。此外,荷蘭國際集團(ING)銀行亦下調今年本港全年出口預測,由負6.75%降至負7.5%。◇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