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愛中學位於慈雲山區,是一所資助的天主教女子中學,主要的教學語言為英文。2021/22學年,學校開辦中一至中六各4班,共24班。學校參加教育局的「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在132個學額當中,約三成六來自自行分配及重讀生學額,其餘六成四為中學統一派位,學生大部份來自黃大仙區,其餘分別來自九龍城區、觀塘區及沙田區。學校校訓為「誠與愛」。

德愛中學在1970年創校,服務當時新發展的慈雲山區,學校的建築費及設備合共300 萬元,最多可容納近千名學生。學校在1970年開學時有6班中一及3班中二,學生人數365位,由10位老師及3位修女負責所有教務工作。當時,學校將部份仍未用盡的校舍,借予聖文德中學使用,直至他們在1972年於現址的新校舍落成開學為止。

學校禮堂外及校舍開幕的紀念碑。(鄺嘉仕提供)
學校禮堂外及校舍開幕的紀念碑。(鄺嘉仕提供)

學校為慶祝金禧校慶而重修的小聖堂,內有苦路結合獅子山的設計,回應了學校就在獅子山下的地理位置。(鄺嘉仕提供)
學校為慶祝金禧校慶而重修的小聖堂,內有苦路結合獅子山的設計,回應了學校就在獅子山下的地理位置。(鄺嘉仕提供)

德愛中學在1970年由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創辦。修會來自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法裔加拿大籍的女傳教士戴麗雅,在1902年於滿地可創辦了一所傳教學校,修會在1904年得教宗庇護十世批准正式成立。修會於1909年來華,在1927年來港,於1930年成立德信學校,在1957年成立德望學校,德愛中學是修會在港建立的第三間學校。三間學校校名結合起來,便是格林多前書第13章13節中提及的「信望愛」。

在學校頂層原修女居住的起居室,改建為文物館。(鄺嘉仕提供)
在學校頂層原修女居住的起居室,改建為文物館。(鄺嘉仕提供)

在學校頂層原修女居住的起居室,改建為文物館。(鄺嘉仕提供)
在學校頂層原修女居住的起居室,改建為文物館。(鄺嘉仕提供)

翻查紀錄,在1977至1978年期間,德愛中學為慶祝修會成立75周年及來港50周年,在不同日子於校園內舉辦了不同類型的展覽。如全校參與展出千多件作品的針藝美術展,有高年級同學的物理科學展,亦有低年級同學關於慈愛山區的社會科學展。而德愛中學對上兩次的大型開放日,分別是在2015年5月,慶祝學校成立45周年校慶的開放日,及在2019年12月,慶祝學校成立50周年的校慶開放日。

2019年50周年金禧校慶,掛在學校外牆的橫額。(鄺嘉仕提供)
2019年50周年金禧校慶,掛在學校外牆的橫額。(鄺嘉仕提供)

2016年的一次跟學校在5月開幕的日子而在5月相若的日子舉行,而2019年一次則以2019/20學年為期,在自行收生報名期前舉行介紹學校的開放日。德愛中學在2019年為慶祝金禧,除了舉行為期一連三天的大型開放日外,他們亦翻新了小聖堂及改建了文物館,在開放日內開放予公眾人士參觀,場內亦安排了學生作定點導賞。

德愛中學的小聖堂由輔理主教夏志誠祝聖使用,當中較特別的,是結合了獅子山設計的苦路,回應了學校就在獅子山下的地理位置。文物館則是由頂層原修女的起居室改建而成,保留了昔日的寐室、祈禱室及廚房。客廳及其他房間則安排介紹學校50年來的人和事的訪問及展覽,並且展出學校及學生的用品及校服等。至於開放日的表演、展覽及活動攤位,則多於地下內外操場及特別室內進行,活動同樣豐富多彩,同學們負責不同崗位,畢業生亦踴躍回校,場面十分熱鬧。◇

金禧校慶開放日放在大門口的影相布景板。(鄺嘉仕提供)
金禧校慶開放日放在大門口的影相布景板。(鄺嘉仕提供)

學校金禧校慶開放日的攤位多設在學校地下的內外操場位置。(鄺嘉仕提供)
學校金禧校慶開放日的攤位多設在學校地下的內外操場位置。(鄺嘉仕提供)

------------------
【堅守真相與傳統】21周年贊助活動🎉:
https://www.epochtimeshk.org/21st-anniv

🔥專題:全球通脹加息📊
https://bit.ly/EpochTimesHK_GlobalInflatio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