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山的爛頭營石屋,是行山客的「打卡」地點之一,但是隨遊客日多,侵犯居民私隱和破壞石屋與設施的事件時有發生。

中大建築學院副教授鍾宏亮及其團隊,繼去年獲大嶼山保育基金撥款逾千萬元推行「重塑水口」項目後,今年再獲資助約港幣1,250萬元,進行名為「重塑爛頭營:透過參與行動共創建築復修及自然保育」的保育管理協議項目,為期3年。

團隊在計劃首年將專注於搜集爛頭營的文獻紀錄、實地考察建築物及地理景觀,及爛頭營和大東山一帶的生態環境與遊客影響基線調查等;第二年開始修復其中一間石屋;最後階段則透過實地教育活動和數碼平台進行公眾教育。

修復石屋 促進公眾教育

是次修復的石屋,以前為擔當爛頭營「看守者」的宿舍,「看守者」負責守護爛頭營的19座石屋、所有營地設施和周邊自然環境。因此團隊與居民決定將該石屋改造成「保育研究支援站」,延續其作為「看守者基地」的使命。

重塑爛頭營計劃由團隊與居民共同構思,希望通過參與行動,為爛頭營及其周邊地區共創全面而可持續的保育措施。計劃以修復和改造一座百年石屋作「保育研究支援站」為核心,涵蓋建築群保育、大東山生態多樣性記錄、遊客行為分析,亦會開發一個數碼平台,用於收集和分析有關生態價值及人為影響的數據,以促進社區參與、持分者能力建設及公眾教育。

項目將透過修復歷史建築群、保護生態環境及培養遊客尊重居民私隱和愛護環境的意識,推動爛頭營及其周邊地區的長遠保育與關懷。

高山環境、缺水缺電極具挑戰

鍾宏亮表示很高興能獲資助保育爛頭營,他指出爛頭營是全港海拔最高、有近百年歷史的建築群,具有獨特歷史價值,「修復工作進行時,團隊將要應付高山環境、各種惡劣天氣條件,以及面對物資運送困難、缺水缺電等情況,是極具挑戰性的項目」。他又指希望藉此項目,使大眾了解歷史建築修復的過程,並學會欣賞這些寶貴的文化景觀和四周自然環境。

爛頭營位於香港第三高峰大東山與二東山之間的山脊,營地包括19座外型粗獷的單層石屋、村民共用設施及山徑網絡。爛頭營由當年的西方宣教士建立,用作避暑、退修和療養,現為華南及東南亞現存唯一具有此規模及風格的石屋建築群。@

大東山爛頭營及其內部情況。(中大提供)
大東山爛頭營及其內部情況。(中大提供)

中大建築學院副教授鍾宏亮及其團隊,獲資助約港幣1,250萬元,重塑大東山爛頭營。(中大提供)
中大建築學院副教授鍾宏亮及其團隊,獲資助約港幣1,250萬元,重塑大東山爛頭營。(中大提供)

------------------
【堅守真相與傳統】21周年贊助活動🎉:
https://www.epochtimeshk.org/21st-anniv

🔥專題:全球通脹加息📊
https://bit.ly/EpochTimesHK_GlobalInflatio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