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經濟來說,「二十大」報告絕不是一個好兆頭。例如,彭博社稱未在經濟發展上給人以任何信心和鼓舞,路透社稱和十九大相比不再強調經濟發展和經濟改革。如果按照「二十大」報告走,中國經濟將籠罩著深重的陰影。本文試作五點解讀。

第一、繼續「動態清零」政策,一舉粉碎了各界原本淡薄的期望。

普遍認為,「動態清零」是2022年中國經濟孱弱的首要因素,希望「二十大」開完後趕快調整,不要長期化。雖然,9月13日高盛發布的報告已經淡化了外界對中共放寬防疫政策的預期;但是,當習近平親口念出「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開展抗擊疫情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這些句子時,其衝擊力就非同一般了。全員核酸檢測、封城的常態化,成為了中國經濟的最大擾動因素、不可測因素。

第二,「共同富裕」成為習近平「新時代」和「中國式現代化」的頭號招牌。

鄧小平講「一部份人先富起來」,造成很多流弊。習近平「新時代」「新」在何處?就在「共同富裕」四個字上,還要把歷史積存的流弊清除了。做不做得到是另一回事,但習要把旗幟打出來,凸顯意識形態對中國經濟走向的控制性。為此,「二十大」報告特別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新概念,並將未來五年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問題是,如何「共同富裕」?報告首次提出「規範財富積累機制」,這就意味著既得利益格局要重組,為未來中國經濟與政治變局埋下了定時炸彈。

第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心進一步壓到「社會主義」上了。

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重申「兩個毫不動搖」。對公有制經濟是「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對非公有制經濟則是「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其「發展」。前者突出體現在國企「三年改革」思路:催生出多家「巨無霸」國企,躋身「世界500強」,「一業一企、一企一業」,爭取壟斷行業(不過,這些國企基本上「大而無功」,其與國際上的企業相比,盈利能力普遍偏弱);對後者,突出體現在「反壟斷」和「反資本無序擴張」上,具體時間就是對互聯網巨頭的打壓。甚麼叫「引導」?這就是。中共的經濟政策話語,可不是白說的,背後都有殺氣騰騰的內容。

其二,堅持「有為政府」。報告說「充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前半句是虛,後半句是實。從經濟學角度講,「有為政府」是為中共特意編撰出的一個概念,沒有學術依據,學界普遍接受的是「有限政府」概念,但中共要控制一切,怎麼會接受「有限政府」呢?「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其實是走回頭路了(當然,回到毛時代已不可能)。

第四,「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掩飾的是中國經濟的沒落,無力回天。

2012年習近平上台後,中國經濟的問題就大暴露了,當局沒有辦法,只會變化詞藻,甚麼「經濟新常態」「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等。現實迫使當局放棄了林毅夫等人的「中國經濟奇蹟論」。藉口是「我們不簡單以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而是著眼從根本上解決經濟長遠發展問題。」中共的「十四五」計劃和2035遠景規劃,實質上把年均經濟增長率限定在4.5%—5%之間。

但是,這仍然難以達到。國際上的一些研究認為,現在至2049年,中國經濟平均年增長率可能在2%—3%。可笑的是,迄今林毅夫仍在反反覆覆地講:中國到2035年以前還有每年8%的增長潛力,面對困難,只要利用好國內的各種有利條件,應該可以實現每年6%左右的增長;並且從2036年到本世紀中葉,我國每年應該還有6%的增長潛力,同樣,只要利用好我國有利的條件,應該可以實現每年4%左右的增長。其實,中國經濟未來5年和15年增長狀況,國內多個團隊都在研究,各不相同,例如劉元春團隊測算未來15年中國經濟潛在增速在4.7%到4.8%的水平。

第五,三大經濟戰略對應的是三大難以逾越的死關。

其一,「擴大內需戰略」,中共喊了許多年,就是沒多大進展。為甚麼內需起不來?因為中共的經濟體制與政策是掠奪性的,貧富兩極分化。舉例而言,中國住戶部門初次分配收入佔國民收入的比重整體走低,從1996年的67%持續下降至2010年的57%,然後才逐步回穩至2018年的61%,疫情以來又進一步下降。

其二,「城鄉融合」,難。國際對比來看,中國2020年城鄉收入比高達2.6,英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在1左右,印度將近1.9,即使是烏干達等非洲低收入國家也只有2.3左右。中共多年來講三農問題,要「振興鄉村」,結果大城市成為了貧窮大地上的幾個財富孤島。

其三,「區域協調發展」,成空話。中國區域發展,有東西差距,但主要的是南北差距。北方地區GDP佔比由2010年的42.81%降至2020年的35.22%,南方地區GDP佔比則由57.19%升至64.78%。另外,根據華頓經濟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顯示,百強城市前十名中北方城市僅有北京一家,前二十名中,北方城市僅有北京、天津、鄭州、西安、濟南和青島五家。北方經濟面臨全面下滑壓力,如何提振?

結語

「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但從中共現行經濟政策來看,這大概率是幻想。當前中國經濟大盤能否穩得住還是個問題呢!至於報告中提出的「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等等,都是中國經濟的難題,僵硬的「二十大」報告,只會把這些難題變成死題。

大紀元首發#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