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血庫近年不時告急,疫情下更打擊港人捐血意欲。有學會調查發現,有捐血習慣的香港人在疫情期間的捐血次數大減六成;有逾八成受訪者表示即使現時疫情緩和,無重拾捐血習慣。學會呼籲港人繼續捐血,同時促醫學界改善病人血液管理,以減少不必要用血。

香港臨床血液管理學會於今年7月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成功訪問452名18至50歲市民,當中有63%曾捐血,但當中78%不是定期捐血者。在第一至第四波疫情期間,受訪者的捐血次數大減六成,由疫情前平均每年捐血1次,減至每年0.4次。在今年1月至4月、即第五波疫情高峰期間,更有87%曾捐血者沒有捐血。調查亦發現,有38%人指因疫情關係減低捐血意欲,當中71%人擔心外出受感染,68%人指因疫情導致沒有心情捐血,63%人表示因長期沒捐血已失去捐血習慣。

香港臨床血液管理學會前任主席鄭鴻佳醫生表示,15至24歲年輕人的捐血人口預計明年減到只有29%有捐血。對於不少受訪者疫情下,擔心外出受感染,引致心情欠佳及失去捐血習慣,他認為情況令人憂慮。 

部份受訪者對血液需求誤解,當中有27%人認為疫情期間因非緊急醫療服務減少,血液需求亦會隨之減少;有92%人誤以為外科是用血最多的病人組別。不過紅十字會數據顯示,去年用血量最高的病人組別為內科及老人科,佔整體52%,較外科的23%高逾一倍。加上每日有很多慢性病病人如慢性腎病、重型地中海貧血、手術、癌症治療、創傷等需輸血續命。

學會委員何碧頤醫生則指,血液「壽命」非常短,「人造血」則在研發階段,故目前絕對沒有替代品,完全依靠本港捐血者。學會建議減少不必要輸血,包括增加病人自身血紅素、減少手術失血及改善貧血,又建議病人調整日常飲食增加鐵質攝取、養成運動習慣提高心肺功能、服用「鐵丸」等。至於最為需要輸血的重型乙型地中海貧血患者,由於無法自身製造足夠血紅蛋白,患者需定期輸血和接受藥物治療,醫學界今年引入處方藥物促進紅血球生長,從而減少輸血量。◇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