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對傳媒公信力的評分進一步下跌。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早前公布的2022年本港傳媒公信力調查,顯示在10分中,市民最新評價只有5.44分,是2001年該中心有公布數據以來的新低。記協主席陳朗昇指,傳媒在近年政治環境轉變時,批評聲音變小,令市民擔心傳媒的公信力。學者鍾劍華認為,此反映整體社會的互信正在流失,預期社會各種問題只會更多,又批評香港主流傳媒已經政府喉舌化,有些甚至淪為「打手」。

中大調查在2010年起,隔3年進行一次,市民對新聞界整體的公信力評分均拾級而下。由2010、2013、2016、2019年,分別是6.36、6.18、5.89、5.71,跌到今年的5.44。今年的調查在6月22日至7月11日進行,用電話訪問944名18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

陳朗昇指出,隨過去一年的社會環境、政治環境,新聞媒體有很多的思量、考慮,「市民不是望不到轉變」。他說《港區國安法》實施後,大家批評政府是用比較「務實的方法和態度」,亦都有顧慮,例如在2021年年底《立場新聞》出事,警方國安處拘捕6名現任或前任高層人員,《眾新聞》隨後亦結束時,「那一個月批評政府的聲音幾乎全部都沒有,但是隨着個多月後,親建制、親北京傳媒批評政府的防疫政策都非常狠辣,大家又覺得這個方面可以有務實的批評」。陳朗昇形容「有一陣子批評的聲音小了」,令市民對傳媒的公信力有擔心。

他形容現時情況是「混沌」:「傳媒好還是不好,做到事還是做不到事,其實大家都混沌」。對於傳媒,大家都要在新常態下適應如何批評——既能夠批評,但又不會跌入引起對政府或公務人員仇恨的指控中,「大家都不完全掌握,只可以儘力而為」。

陳朗昇又說,近期觀察到傳媒有一種現象,就是有部份新聞個別傳媒「行得比較前,其他行家我估計都有做,但他們不出(報道),不知道為什麼」,亦不知道是否因應政治考慮,要等到有其它傳媒報道,才跟隨報道,形容現時的氣氛「小心,穩陣緊要」。

市民擔心傳媒公信力 源於傳媒批評政府減少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前助理教授鍾劍華認為,現時「特區政府這樣搞傳媒,傳媒全都歸邊」,又批評《明報》、《信報》「這些所謂碩果僅存的獨立傳媒,那些社論及副刊已經不堪入目」,加上「港台不知還有什麼作用,其它媒體全部都是擦鞋,傳媒公信力有甚麼可能不跌?」

他舉例,最記得《明報》在《蘋果日報》「被警察搞的時候,幾篇社論都有些幸災樂禍,指《蘋果》自己選擇了一條這樣的道路。」查《明報》在《蘋果日報》遭當局打壓停刊前夕,社評曾經以〈政治鬥爭不歸路 回頭已是百年身〉為題,批評黎智英孤注一擲表示「為美國而戰」,令其傳媒王國走上不歸路。

鍾劍華還批評《信報》日前關於政府推出的「共創明teen」師友計劃的社論,「連基本資料選擇都不做,(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講那些話照抄」,而陳國基是抄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當年在扶貧委員會及兒童發展基金的東西,「你話這個水準,叫我拿錢出來買報紙?我看完都覺得浪費時間」。

鍾認為現在的香港主流傳媒不單已經明顯「政府喉舌化」,「有些直頭是做打手」。他分析,傳媒作為第四權、監察政府,亦表達社群的聲音;「當全部(人)都不信,正反映整體社會的互信正在流失。有好多社會上的不公義,政府的失誤,及一些有影響力人士、機構的操守問題會得不到報道,整體性監察社會力量也會削弱。將來會多了好多小道消息。」他估計此情況下,社會的各種問題,包括腐敗,貪污,商業罪案,欺詐等行為只會更多。

主流傳媒「政府喉舌化」甚至淪為「打手」

中大的調查亦發現,香港電台的公信力評分跌幅,冠絕各傳媒,由2019年的6.72分,於6間電子傳媒中排第二,跌到今年的5.68分,在電子傳媒中排第五。陳朗昇認為港台評分大跌「完全可以理解」,香港電台取消了很多受市民歡迎的節目,例如《城市論壇》、《頭條新聞》,亦有部份節目變形走樣,例如《鏗鏘集》。另外香港電台報道新聞時的用字,亦變了要接近官方立場,加上廣播處長是由政務官擔任,「大家對他的公信力有質疑是可以理解」。

2019年反送中運動後,當局在2021年3月派出沒有傳媒經驗的政務官李百全整頓港台。他在短短一年多的任期內,審查並抽起多個節目的個別集數,包括《議事論事》、《香港故事》、《卓越教室》等,又設立編輯委員會審查節目。王牌節目《城市論壇》、諷刺時弊節目《頭條新聞》、新聞資訊節目《視點31》、學術性清談節目《五夜講場》等,紛紛停播。多個節目主持亦受大地震影響,例如《自由風自由Phone》主持區家麟遭臨時撤換,《瘋Show快活人》主持曾志豪、貴花田亦被突然解僱。

2021年7月起,港台電視31頻道更開設「國劇時段」,播放以共軍為背景的劇集《號手就位》等。8月,港台更陸續播出大陸央視製作的中共建黨百年節目,包括文藝演出《偉大征程》、劇集《大決戰》、《跨過鴨綠江》等。 

新聞報道方面,港台在去年7月向全體員工發內部指引,稱要根據「一中原則」及大陸中央政府處理香港涉台問題的基本原則和政策,禁止將台灣視為「主權國家」,禁止使用「中華民國、國立、行政院」等詞,並要求以「台灣地區當局領導人」稱呼台灣總統蔡英文,「台灣政府」改為「台灣當局」等。

港台公信力大跌 陳朗昇:完全可以理解

在整體大跌勢下,仍然有個別傳媒的公信力評分上升,包括被視為親政府的無綫電視、《經濟日報》、《星島日報》。陳朗昇認為個別以往公信力比較一般的傳媒,公信力有所提升,是因香港有很多人移民,「基數、人們的看法、主流或受訪者的意見可能有不同,有正面評價被人抽中做訪問的機會大了」。

在電子傳媒、收費報紙、免費報紙、網上媒體中,網上新聞媒體整體平均分最低,為5.05分。陳朗昇相信關乎公眾認識的問題,調查的抽樣遍及每個年齡階層,當中長者或許對網媒的接受和理解比較少,「不認識自然評分就會低」,但他不覺得反映網媒真實的情況。

陳補充,政府發放資訊的時候靠攏主流傳媒,「網媒即使在新聞處登記了,很多政府部門叫他們的採訪都是去不到的,或是憑着自己的能力才查到而前往」,所以公眾會覺得主流媒體會有比較多資訊,從而影響網媒的表現,「這是政府製造出來的結構性問題,可以說是非戰之罪」。

政府選擇性發放資訊 影響網媒表現

新聞界或者記者在現時如何維持或提升公信力?陳朗昇表示現時社會進步,大家收到的資訊亦很密集,市民可以評價或指出傳媒的對錯,「做得好做得不好,很快可以知道」,認為「行家要小心處理新聞資訊」,顧及報道的用詞,儘量避免出錯,或令大家有情緒化的看法。@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