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新任院長劉澤星8月1日履新,昨日(5日)首次晤傳媒,同時介紹沙宣道3號新教學大樓的發展。劉澤星表示,履新後心情緊張,港大醫學院具135年悠久歷史,往績良好,最大挑戰是要保持過往成果,並希望可以於教學及科研做得更好。對於持續近3年的疫情會否成「風土病」,他認為需時觀察,同時政府「要聽人講話 」,接受意見和觀察新數據 。
抗疫首要保醫療系統
疫情於全球爆發並持續近3年,劉澤星表示,病毒正嚴重影響市民生活,但病毒是否達到「風土病」階段有不同定義,一年前社會亦不知會有「長新冠」,可見不易預示未來病毒發展。
他指,本港仍需用數據觀察未來的走向,且不要讓疫情爆發下去,首要是保住醫療體系,「不要爆得太厲害,最重要的是保住醫療體系」,不要因疫情而影響到其他非染疫病人。
被問到如何看待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孔繁毅等4名專家聯名撰文提倡「混合免疫」的理論,劉表示有不同抗疫方法,但他認同接種疫苗後能減重症機會,以及染疫後減少再中招的風險是真確,惟需在最安全的位置,減少讓病人出現併發症的機會。
劉指自己非抗疫專家
履新不足一周,同時身兼政府抗疫專家顧問團其中一成員,劉澤星坦言,上任至今心情仍然緊張,更形容要保持港大醫學院的教學水平是最大挑戰。
劉澤星同時擔任新一屆政府專家顧問之職。他表示要平衡院長與政府專家顧問的工作「很辛苦」,他指自己並非抗疫專家,唯有每日緊貼疫情最新發展與數據「盡做」。
此外,劉澤星又向記者介紹新落成的沙宣道3號學術大樓,設施包括成人及幼兒模擬病房,放置了不同年齡患者模型,可即時與模擬病人互動。劉澤星表示,隨着新大樓落成,護理學生及中醫學生將在新大樓上課。他透露,屆時騰出的蒙民偉樓空間可予醫學生學習,亦計劃於2024及2027年落成2座新大樓。
對於政府近年推動海外醫生發展,劉澤星希望增加醫療人手。他指適齡大學生減少,令醫學院選擇減少,但希望海外醫生不會影響本地醫生訓練。@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