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被消失一周年 前員工百感交集

今日(24日)是《蘋果日報》被強硬「消失」的一周年。還記得在去年,大批市民在報攤外面排隊等最後一份《蘋果日報》的畫面,這個畫面可以說是每一個香港人心裡面永遠都不會忘記的回憶。

在旺角朗豪坊門口對面的報紙檔,老闆娘謝女士對大紀元講,她做報紙檔30多年,不僅看著報業的興衰,更加見證了《蘋果日報》的開始和結束。她想起香港的報業曾經都可以說是「百花齊放」。她說:「當時那些報紙有很多選擇,當然是算興旺啦」。而隨著時代變遷,手提電話越來越流行,現在看報紙的人已經變少啦。謝女士說,如今那些年輕人不僅不喜歡看報紙,更加不喜歡看黨報那些「一式一樣」的倒模內容,同時老人家看報紙的也少了。她說,報業慢慢式微,已經是夕陽行業啦,將來再加價的話,就沒人看啦。

以前《蘋果日報》在香港是最多銷量、最多人看的傳媒,它由1995年創立,一直經營了26年。這26年來,都有很多香港人在《蘋果日報》裡面打過工。大紀元就找到一位在《蘋果日報》工作超過10年的記者,看下過去這一年她的生活到底是怎樣?這位記者叫小妮子,她說這一年來與前同事見面的地方通常都是西九龍裁判法院,因為高層被人拘捕,又不準保釋,所以去那裡為的是見一見之前的高層,看下他們是否還安好,亦是讓他們知道外面還有許多同事支持他們。

《蘋果日報》可以說是傳媒界的「木人巷」,《蘋果日報》的員工很多都周身刀,工作能力一定比許多公司強,簡直是又捱得又打得。但是,沒有想過《蘋果日報》前員工這個身份,令他們在找工作上都遇到困難,可能是因為政治壓力啦。小妮子說,原來許多公司都講明,不會請《蘋果日報》的前員工,講明不請都不算最壞的,有些更壞呀,特意請了一大批「蘋果人」,讓他們幫忙開了個頭,或者是以《蘋果》的名義先騙了like,之後公司一上軌道,就一次性把他們炒掉啦,還不止一間公司是這樣。

雖然如此,但是她仍以做過《蘋果日報》、是《蘋果日報》的其中一份子為榮。她說,就算讓她再選一次,也會選擇進入《蘋果》工作。她說,《蘋果》的精神已經深入每個員工的心裡面,只要他們繼續存在,《蘋果》的精神就會長存。我們也找到不同的前蘋果員工,一齊看下他們怎樣將《蘋果》精神延續下去。

有人說:「我們不應騙自己香港還有言論自由,不應騙自己說香港還有空間去做新聞」,「但我們不講真相,不代表我們要塗脂抹粉,我們要講假話,不代表我們要向政權獻媚,向政權靠攏。」

也有人說:「以我們的存在,或者做過的事」,「將這些種子一傳十,十傳百,未必是香港,可能有些朋友在外國的,照樣跟他們講一下,其實亦是講出事實,沒有誇大,這樣已經足夠。」

亦有人說:「不是公司關閉就什麼都沒有了,而是有它的員工在,都可以是《蘋果》的精神」。「我的方法會是做回自己之前在蘋果做的事,即是現在在新公司工作,也會用回以前那種方法繼續做啦。」

還有人說:「當然希望我能夠將這一份精神,在這一間媒體繼續延續下去,最起碼是能夠再繼續講真話,講真相讓大家知道。」

原來《蘋果日報》已經消失一周年啦,不知大家又有什麼感受呢?隨著傳媒業改變之外,
許多東西都慢慢在變化啦。

醫管局年底推「大灣區醫生交流計劃」

以後去醫院,可能要帶幾封利是啦,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移民潮下,醫管局人手不斷流失,昨日(23日)醫管局就宣布,今年年底會推出「大灣區醫生交流計劃」,讓大灣區三甲級別醫院裡面有經驗、有水準的醫生,例如之前來過香港協助抗疫的醫生,讓他們以有限度註冊的形式來香港工作。第一批醫生可能是5至10名左右。

醫管局說,這件事其實已經與中共相關部門在討論啦。醫管局主席范鴻齡說,所有的安排都是以病人的利益為依歸,就算是內地醫生,也要符合中港兩地的法律。等一下,香港不興「打點滴」這套的啊!問了香港市民沒有?不過,就怕不只是內地醫生這麼簡單。范鴻齡說,不排除之後會引入內地的護士,或者是其他與醫護有關的員工來香港。

事緣根據醫管局數字,由去年4月到今年4月,公立醫院全職醫生的流失率達7.9%,即500名醫生,而全職護士的流失率更是9.5%,走了2,600人,前前後後一共走了3,100人啦。范鴻齡說,醫護界人手流失的情況令人憂慮,所以這個「大灣區醫生交流計劃」可以令有經驗的醫生來香港,紓緩人手壓力。

不知范鴻齡是不是很怕民情反彈?他說這些醫生最後都會由醫務委員會審批,就算批了也最多只可以在香港工作一年。他還說,透過這個大灣區計劃來香港工作的醫生,會與現在已經有限度註冊執業的醫生一樣待遇,會一視同仁。

范鴻齡說,他自己就最想吸納那些曾經來過香港抗疫的醫生,還說其實他自己已經有心儀的名單啦。他又說,醫管局都是會優先請本地的醫科生,如果有升遷的話,也會優先提升那些已經在公立醫院工作的醫生。除此之外,醫管局也推出不少福利去留住員工,比如服務滿3年的員工可以申請低息置業貸款,最多可以借600萬,分20年還,又延長員工的服務年齡,可以工作到65歲。醫管局亦已落實在明年年初會成立醫管局學院,看下可不可以培育專才,以及挽留人才。

有網民認為,如果醫管局真的想留住人才,應該是增加員工人手,減輕他們的負擔,給他們合理的工資。事關未有移民潮之前,已經有許多醫護朋友,寧願在私院工作,而不做公院,原因就是待遇和工作環境不同嘛。又有人認為,醫管局現在藥石亂投,最後就要小市民承受這些代價啦,那班達官貴人也不會去公立醫院看醫生啦。

不過,看來不僅醫護界有所改變呀,美聯集團昨日開記者會說,因為不同國家降低移民門檻,吸引香港人移民和投資,令香港的移民潮大眾化,叫香港政府縮短取得永久居留權的要求,又叫政府無條件延長留學生的留港時間,去保住更多人才。

美聯說,他們收到的移民查詢多了很多,當中英國和加拿大這兩個國家的查詢就成倍上升啦。美聯又說,由稅務局的最新數據看到,2021至2022年的離境清稅個案已經有56,000宗啦,比2019年至2021年的31,000宗多了81%,證明不少香港人都移民去了不同國家發展。

數據顯示,香港的就業人口由2018年的400萬人左右,跌到2021年的387萬,足足少了13萬人。美聯移民顧問高級策略總監鄭天殷說,英國早前再開放高潛力個人簽證,代表不同國家都開始打人才爭奪戰啦。這麼多人才流失,鄭天殷就認為,現在香港的人才入境計劃很嚴格,香港政府應該給本地留學生即俗稱的「IANG」,無條件延長他們逗留香港的時間,吸引他們留在香港工作。她還說,香港政府亦要考慮縮短取得永久居留權的時間要求,譬如,如果有人才3至5年內大部分時間都是留在香港,如果有定時交稅,以及有供強積金的話,就應該讓這些人才即刻德到永久居留權,吸引精英留在香港工作。 

來自哪裡的留學生最多呢?是大陸嘛,也就是說香港的人口結構以後都會有所改變啦?不過,大家先不要驚慌,所有事物都可以有變化,就好像珍寶海鮮舫事件,可以說是峰迴路轉。

珍寶海鮮舫未沉?

海事處早前說,在傳媒報道珍寶海鮮舫沉沒之前,海事處並無接獲船東的通知,在知道有關報道之後,已經立即要求船東提交書面報告。

昨晚,海事處就收到書面報告啦。根據船東所提供的資料,珍寶海鮮舫在上星期六(18日)的晚上,被拖船JAEWON 9拖去南中國海西沙群島水域一帶時,因為遇上惡劣天氣而傾覆,而珍寶海鮮舫及拖船,目前還在西沙群島一帶的水域海面,船東說會繼續跟進。到底沉了沒有呢?整件事突然變得好匪夷所思呀,希望珍寶海鮮舫最後無事啦!

G7北約一齊對俄羅斯施壓 關注中共威脅

美國高級官員在前日表示,七國集團的領導人將於6月26日在德國開會,預計他們會討論怎樣應對中共的脅迫性經濟手段,以及加大對俄羅斯的壓力,來盡快結束烏俄戰爭。這位官員又透露,在G7之後,6月29日及30日就到北約開峰會啦,到時侯就會通過一份長達10年的長期戰略,而這份戰略裡面,會強調中共帶來的挑戰。

今次北約的領導人亦會邀請4個印太盟國一齊開會,即日本、韓國、澳洲及紐西蘭,北約是第一次這樣做。這位透露消息的美國官員說,烏克蘭戰爭並沒有令他們不理中共,相反更加令民主世界更多關注於中共與俄羅斯兩個國家。而他預料,中共的不公平脅迫性經濟手段,會成為G7峰會的主題,因為這些手段已經在世界經濟舞台上越來越明顯啦。

他還說,為了推動以自由開放為基礎的世界共同願景,美國將會在G7峰會裡面,啟動全球基礎設施夥伴關係,去支持那些低收入及中等收入的國家,順便加強與他們在經濟、網絡及量子這三方面的合作。

澳洲副總理訪印度 將加強合作提防中共

不僅是G7和北約,澳洲副總理兼國防部長馬利士(Richard Marles),幾日前就在印度進行了為期4日的訪問。昨日,他與印度討論有關區內的戰略形勢,雙方講明會進一步加強國防技術方面的合作。

馬利士早前接受澳洲廣播公司ABC訪問時說,澳印兩國在歷史上都未試過在戰略關係方面如此一致,對印度和澳洲來講,中共是最大的貿易夥伴,同時亦是最大的安全隱患。馬利士希望,澳洲和印度可以加強聯絡,分享更多情報及資訊,有機會的話,更加想擴大軍事訓練。馬利士之後與印度國防部部長辛格發出了一份聯合聲明,說他們歡迎兩國之間越來越密切,以及越來越多元化的防務演習和交流。他們兩人又發誓說,會推動印澳國防研究和物資合作聯合工作組,去加強國防工業方面的關係,預計今年年尾會在澳洲開會。

馬利士說,俄羅斯的入侵是一個警告,證明大家不可能因為在經濟上互相依賴而阻止衝突,如果其中一個國家堅持軍事集結而造成軍事力量不平衡,到時就控制不住啦。他還建議,澳洲與印度應該先達成新協議,讓兩國的軍用飛機和船定期進入及使用大家的國防設施。澳洲智庫格里菲斯亞洲研究所的博士Ian Hall就回應說,他對印澳兩國的新合作想法表示肯定。現在俄烏戰爭還未完,以為各國的集中力會放在俄羅斯上,誰知原來中共才是主菜,相信中共也沒有預料到這點呀。@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