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5月16日),《南華早報》臉書轉載了北大數學天才韋東奕的故事:話說中國大陸一個6人博士團隊,花半年也解不開一道數學題,於是託朋友找北大的韋東奕相助,想不到韋一出手,只花一夜,問題即迎刃而解。

更讓人意外的是,團隊想付錢答謝,但韋表示太簡單了,無需酬勞,團隊再三堅持,韋東奕才讓步——允許他們為自己充值公車卡。報道最後說,哈佛曾豁免英語試,甚至提供翻譯,也要招韋東奕赴美讀博士,但韋不為所動,堅持留在北大。這些小故事很有趣,寥寥數筆,即勾勒出韋東奕超凡的智商、脫俗的個性,以及愛國的情懷,而堂堂世界級名校哈佛,在「韋神」(大陸網民對韋東奕的稱呼)面前也立即矮了一截,彷彿成了可憐兮兮求愛不遂的癡漢。

很可惜,以上報道全是謠言。打假的並非別人,正是韋東奕本尊。

假新聞上熱搜後,韋東奕才知道自己成了主角,非常無奈,唯有透過媒體闢謠,澄清自己從未協助博士解題,而哈佛也沒找過他。《南早》這次報了假新聞,應該向讀者交代一下。

新聞雖假,但韋東奕是數學天才,該是真的。北大素有「四大瘋人院」的說法,指天才怪人雲集的院系,數學院正是「四大瘋人院」之首,而韋東奕則號稱「瘋人院」首席「掃地僧」。他在北大校園以至於大陸網絡,早就憑別樹一幟的外形、神乎其技的解題能力而名聲鵲起。

先談外形。當你在北大看見一個頭髮蓬鬆眼神迷離,貌似本科生的宅男,一年四季都手提兩個白饅頭,胳肢窩夾一個1.5L礦泉水瓶,健步如飛,那就是韋東奕了。有諸內,形諸外,他的性情就跟外貌一樣奇特。

據網上一些認識韋東奕的人所說,韋十分支持環保,覺得製造純淨水會污染環境,於是寧願每天步行十多分鐘,也堅持去接學校提供的溫開水;他認為殺生不對,故吃素;他不開冷氣,以免浪費電力;開燈他也嫌浪費,所以晚上常常躺在床上,「在黑暗中思考數學,將數學思想照耀人類。」

韋東奕的堂哥稱,韋東奕不缺錢,但一個月開支不超過300塊人民幣,因為他生活簡樸,只吃饅頭,喝白開水,幾乎不看電視不上網,也不用微信微博,平日嗜好除了做數學,就是聽收音機新聞報道。

以上說法,跟很多韋東奕的同學描述他的形象,完全吻合,我相信是真的。韋東奕生於1991年,浙江東陽人,他很有數學天份,在2008、09年兩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都全取滿分,確實技驚天下,難怪連高考也不用考,北大就直接取錄他了。27歲那年他在北大獲博士學位,現任北大助理教授。

他的數學天賦有多強,以下兩個故事可以說明。一是韋東奕當助教的時候,教授曾跟學生說:「有問題不懂,你可以問我;我不懂,你可以問助教;若助教也不懂,那就是問題錯了。」

二是2008年韋東奕初進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集訓隊時,有一點跟其他高手截然不同——韋東奕之前從未接受任何培訓。據他當年的隊友所說,「許多解題方法都是(韋東奕)自創的,往往比標準解答更簡潔,被譽為『韋方法』。一些出自他手的神奇證明,讓人有天外飛仙之感(⋯⋯)整個國家集訓隊教練組無人不驚歎於韋神的數學天賦,冷崗松教授曾用『力拔山兮氣蓋世』來形容韋神解題宛如戰場上勇冠三軍的英雄。」

韋東奕看數學書,像看小說一樣輕鬆,無論多麼錯綜複雜的證明,他一看開頭已知道結尾。更令人望洋興歎的是,他不但天賦過人,還比一般人努力,每日學習10小時以上。以其數學能力之高,儘管哈佛沒主動找他,但他要入哈佛,坦白說,也是輕而易舉的。

綜合以上,韋東奕的確是難得一見的數學奇才。然而問題也在這裏。

天才永遠只佔人口的極小比例,但中國有14億人,比例再小的天才,在中國也肯定比其它國家多得多,為甚麼諾貝爾獎得主數量卻少得可憐?

有大陸人喜歡拿陶哲軒跟韋東奕相比——陶哲軒是澳洲出生長大的數學家,也是著名神童,父母皆香港人,他的故事我曾在蘋果專欄寫過——常常提及一件事:2009年奧數比賽最難的第6題,陶在場外花了7小時才解決,而韋東奕只需1小時,所以韋以1:7時間壓倒陶。

這件事陶哲軒也寫過,但早已明言:自己是在場外「聽到問題後7小時」才解決,但其間大部份時間是忙著做其它事,並非花7小時去解題。可見「1:7」的故事也是傳說而已。但就算韋東奕真的比陶更有天才,又如何呢?

陶哲軒24歲已是UCLA數學系終身教授,31歲獲菲爾茲獎(等同數學諾貝爾獎),而韋東奕27歲才在北大得博士,現年31歲,僅為北大一助理教授。發表的論文數量,陶有超過300篇,合作者是世界知名數學家,而韋東奕則僅有31篇,合作者全是中國人。不論天賦誰高誰低,若論眼前客觀成就,今日韋東奕是連陶的車尾燈也看不到!

試看中國天才的結局,若非〈傷仲永〉的「泯然眾人」,就是柳智宇那樣看破紅塵,出家為僧,鮮見開花結果,綻放異彩,莫說出現牛頓、愛因斯坦,就連諾獎得主那級數的成就也絕無僅有。為甚麼會有這種現象呢?這固然要感謝「爱國至上」的中共教育,但中國人普遍民智未開,盲目崇拜權威,也是主因。

單看許多大陸人叫韋東奕為「韋神」,你已明白這是甚麼民族了。今天中國人雖然只能拜一個太陽神,但嘴巴和內心卻滿天神佛,動不動就喚人作「神」,這現象極有趣。澳洲人不會叫陶哲軒「God Tao」,德國有個數學天才Peter Scholze(31歲得菲爾茲獎),德國人也不會稱他「Gott Scholze」,就連千年一遇的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也只叫「數學王子」而已。

然而在中國,一個年輕時在奧數得過滿分的助理教授,已經是「神」了。儘管韋東奕本人未必稀罕這種稱呼,但生活於這種低格局的地方,耳濡目染,學問境界又能去到多高呢?這樣的人留在中國,實在為他惋惜。◇(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